基本信息
书名:拜仁王朝
定价:69.00元
作者:杨子江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1115662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领略百年拜仁的辉煌历史,走进贝肯鲍尔、马特乌斯、巴拉克、里贝里、罗本、拉姆、穆勒、莱万……几代球星共同缔造的不灭王朝!
属于你的、我的和数百万球迷的共同记忆!
作者杨子江驻德17年,是屈指可数的能写尽拜仁王朝故事的中国记者。
本书由《体坛周报》副总编、金球奖中国媒体评委骆明先生、《天下足球》制片人陈文江先生以及拜仁中国球迷协会会长郑峰先生共同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目录 CONTENTS
前言
章 背叛11 人的成长之路 / 001
第2 章 20 世纪70 年代全盛时期——冠军杯三连冠 / 011
第3 章 20 世纪70 年代那些“超人”们 / 019
第4 章 1993—1994 赛季:幽灵球的故事 / 037
第5 章 1995—1996 赛季:贝肯鲍尔的14 天闹剧 / 045
第6 章 1997—1998 赛季:特拉帕托尼的空瓶子 / 057
第7 章 1998—1999 赛季:希斯菲尔德时代的开始 / 065
第8 章 1999—2000 赛季:后一轮的奇迹 / 071
第9 章 2000—2001 赛季:欧洲 / 079
0 章 2001—2002 赛季:世俱杯冠军 / 095
1 章 2002—2003 赛季:双冠的污点 / 099
2 章 2003—2004 赛季:希斯菲尔德时代的终结 / 105
3 章 2004—2005 赛季:马加特时代的开启 / 115
4 章 2005—2006 赛季:卫冕双冠王 / 123
5 章 2006—2007 赛季:没有巴拉克,就没有冠军 / 131
6 章 2007—2008 赛季:柏林的幸运儿 / 143
7 章 2008—2009 赛季:克林斯曼维新的失败 / 153
8 章 2009—2010 赛季:破灭的三冠梦 / 161
9 章 2010—2011 赛季:教练独角戏的破灭 / 169
第20 章 2011—2012 赛季:耻辱的三亚王 / 181
第21 章 2012—2013 赛季:从三亚王到三冠王 / 195
第22 章 2013—2014 赛季:失败的瓜迪奥拉元年 / 221
第23 章 2014—2015 赛季:神医后的背影 / 229
第24 章 2015—2016 赛季:瓜迪奥拉时代谢幕 / 239
尾声 安切洛蒂能拜仁走向成功吗? /253
结语 / 256
附录 关于拜仁,你需要知道的事 / 258
作者介绍
杨子江,本名王恕,《体坛周报》常驻德国记者。2000年起赴德,开创了专职报道效力于海外球员的驻外记者之先河,此后一直从事德国足球的报道,与德国各俱乐部以及德国足协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著有《世界杯冠军志之德国》《世界杯冠军志之四冠德国全纪录》等图书,深受球迷和业内人士的好评。2015年,受拉姆委托,翻译了《拉姆自传》,该书中文版由世界冠军队队长拉姆亲自作序。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厚重的历史题材有点望而却步,总担心会陷入枯燥的数字和人名堆砌。然而,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竟然出乎意料地好,简直像一部精心剪辑的电影。它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快刀斩乱麻,列举关键的里程碑事件,什么时候又该慢下来,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人性瞬间。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对“宿命感”的描绘。那种代代相传的荣耀负担,年轻球员如何在新老交替的压力下挣扎求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我仿佛看到了几代人为了同一面旗帜流血流汗,那种情感的厚重感是无法用简单的胜负来衡量的。这种文学性的处理,让原本冷峻的体育史,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普世的人类情感共鸣。它成功地将竞技的激烈与人生的无常融合在一起,读起来酣畅淋漓,但又时不时地让人感到一种历史的沧桑。
评分这本关于欧洲足球历史的巨著,简直是为我这种沉迷于绿茵场上的老球迷量身定做的!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将那些尘封已久、只存在于老照片和模糊记忆中的经典瞬间,如同高清纪录片一般呈现在眼前。我尤其欣赏他对战术演变的深入剖析,那种对不同时代教练思想的洞察力,让我这个自诩“战术迷”的人都感到醍醐灌顶。比如,书中对九十年代“自由人”角色如何逐渐被现代高位逼抢体系所取代的过程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胜利和奖杯,而是挖掘了每一次战术革新背后的哲学挣扎和文化冲突。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能“听”到看台上数万球迷的呼吸声,感受到球员们在关键时刻那种近乎偏执的求胜欲望。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体育史记录,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在集体荣誉追求中所展现出的毅力、智慧与悲壮的史诗。我必须承认,翻阅这些篇章时,我无数次停下来,沉浸在那些画面感极强的场景描述中,回味着足球这项运动最纯粹、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文献工作量简直令人咋舌,我敢说这是我近期读到过的最扎实的非虚构作品之一。从那些被遗忘的俱乐部季刊、老球员的私人信件,到当时的报纸头版评论,作者似乎把所有能接触到的原始材料都挖掘了一遍。它不像许多流行的体育传记那样,只依赖二手资料和耳闻,而是建立在一个极其坚实的基础之上。每一项结论的提出,都有明确的史料支撑,这让我在阅读时感到无比踏实和信服。这种严谨的态度,对于希望探究真相而非仅仅寻求娱乐的读者来说,是最大的福音。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对一些长期存在于球迷间争议的事件的处理,他没有简单地站队,而是通过对比多方史料,还原出一个更加接近事实的、多维度的图景。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个特定时期的足球世界,有了一种近乎档案级别的认识。
评分我最近读了本关于二十世纪欧洲经济格局变迁的权威著作,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和格局,让我立刻想到了它。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某个俱乐部如何称霸,而是将其放置在一个宏大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去审视。作者非常巧妙地将竞技体育的残酷性与社会阶层的流动、地域民族认同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种复杂的张力。例如,书中对某个特定时期,地区性资金如何影响了球员转会市场,进而改变了欧洲足球权力中心的章节,写得极具批判性又不失客观。它没有回避争议,而是用扎实的资料去解构那些神话背后的经济逻辑和政治角力。对于那些对体育产业运作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远超球场范围的洞察力。那种抽丝剥茧,将复杂系统还原为基本要素的写作手法,极具说服力,读完后我对“体育商业”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融合了古典文学的庄重感和现代散文的灵动,读起来有一种特殊的韵味。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极为考究,尤其是在描绘关键比赛的氛围时,他能精准地捕捉到那种“形神兼备”的状态。比如,描述某次欧洲赛场的决赛,他用的词汇不是常见的“激动人心”,而是更具画面感和历史感的表达,仿佛在讲述一场史诗级的角斗。这种雅致的文风,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原本严肃的历史梳理过程,变成了一场高雅的艺术鉴赏。我甚至会为了细细品味某个句子如何将力量感与美感结合起来而放慢速度。它成功地打破了体育书籍往往流于通俗的刻板印象,证明了严肃的历史叙事也可以拥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