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利器——全新DSLR鏡頭專業評測

新銳利器——全新DSLR鏡頭專業評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溫小儀著,張健 著
圖書標籤:
  • 攝影
  • 數碼單反
  • 鏡頭
  • 評測
  • 器材
  • 攝影技巧
  • DSLR
  • 相機
  • 攝影指南
  • 專業攝影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219732
商品編碼:2970213590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0-07-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新銳利器——全新DSLR鏡頭專業評測

定價:49.00元

售價:33.3元,便宜15.7元,摺扣67

作者:溫小儀著,張健 改編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1152197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6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由香港《DiGi數碼雙周》編輯部傾力撰寫,通過實拍影像數據分析、清晰度、暗角和綫性變形等方麵鏡頭的錶現,評測人氣新鏡頭39支,並橫嚮綜閤測評瞭17支標準定焦鏡,涉及佳能、尼康、蔡司等多品牌鏡頭,提供專業建議,幫助讀者選擇適閤自己的鏡頭。

目錄

Canon
 超廣角新星Canon EF 16-35mm f/2.8L II USM 
 原廠旅行鏡頭新貴Canon EF-S 18-200mm f/3.5-5.6 IS 
 超廣角大光圈“Mark Ⅱ”Canon EF 24mm f/1.4L II USM 
 極大光圈誘惑Canon EF 50mm f/1.2L USM 
 兩款入門級大光圈標準鏡頭Canon EF 50mm f/1.4 USM EF 50mm f/1.8 II 
 完美“毒王”Canon EF 200mm f/2L IS USM 
 Canon鏡頭規格錶 
Carl Zeiss
 絕世超廣角Carl Zeiss Distagon T* 2.8/21 ZF(21mm f/2.8) 
 銳不可當Carl Zeiss Distagon T* 2/35 ZF(35mm f/2) 
 精銳之瞳Carl Zeiss Planar T* 1.4/50 ZE(50mm f/1.4) 
 Carl Zeiss鏡頭規格錶 
Nikon
 9°!大開眼界Nikon AF-S DX Nikkor 10-24mm f/3.5-4.5G ED 
 理想中強的套裝鏡頭Nikon AF-S DX Nikkor 16-85mm f/3.5-5.6G ED VR 
 大大提升操作效果Nikon PC-E Nikkor 24mm f/3.5D ED 
 支DX定焦鏡頭Nikon AF-S DX Nikkor 35mm f/1.8G 
 Nikon全畫幅標準鏡頭三兄弟Nikon AF-S Nikkor 50mm f/1.4G 
 Nikon AF Nikkor 50mm f/1.4D 
 Nikon AF Nikkor 50mm f/1.8D 
 微距大革新Nikon AF-S Micro-Nikkor 60mm f/2.8G ED 
 Nikon鏡頭規格錶 
Olympus
 輕盈超廣角鏡頭Olympus ZUIKO DIGITAL ED 9-18mm f/4-5.6 
 極速對焦Olympus ZUIKO DIGITAL ED 12-60mm f/2.8-4.0 SWD 
 /3餅乾鏡頭激薄現身Olympus ZUIKO DIGITAL ED 25mm f/2.8 
 Olympus鏡頭規格錶 
Panasonic LEICA
 HD高清,一鏡走天涯Panasonic LUMIX G VARIO HD 14-140mm f/4-5.8 ASPH. MEGA O.I.S. 
 重量級小機身標準鏡頭Panasonic LEICA D SUNNILUX 25mm f/1.4 ASPH 
 Panasonic鏡頭規格錶 
Pentax
 標準變焦的“寶”Pentax DA 17-70mm f/4 AL(IF)SDM 
 FA的標準Pentax FA 50mm f/1.4 
 “星”“聲”魔力Pentax DA* 50-135mm f/2.8 ED(IF)SDM 
 Pentax鏡頭規格錶 
Sigma
 越長越穩定Sigma 18-200mm f/3.5-6.3 DC OS 
 數碼專用大光圈標準鏡頭始祖Sigma 30mm f/1.4 EX DC HSM 
 極速標準鏡頭之選Sigma 50mm f/1.4 EX DC HSM 
 Sigma鏡頭規格錶 
Sony
 超廣角變焦“蔡”皇Sony 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SAL 1635Z) 
 名門之秀Sony 50mm f/1.4(SAL50 F14) 
 耀眼的銀色之“眼”Sony 70-400mm f/4-5.6 G SSM(SAL70400G) 
 Sony鏡頭規格錶 
Tamron
 Tamron SP AF 10-24mm f/3.5-4.5 Di-II LD Aspherical (Model B001) 
 全球高15倍變焦鏡頭Tamron AF 18-270mm f/3.5-6.3 DiII VC LD Aspherical MACRO(Model B003) 
 近距離拍攝長鏡王Tamron SP AF 70-200mm f/2.8 Di LD MACRO(Model A001) 
 Tamron鏡頭規格錶 
Tokina
 走在前麵Tokina AT-X 116 PRO DX(11-16mm f/2.8) 
 多用途1:1微距鏡頭Tokina AT-X M35 PRO DX(35mm f/2.8) 
 Tokina鏡頭規格錶 
Voigtlnder
 超近距離拍攝復刻廠餅乾鏡頭Voigtlnder Ultron 40mm f/2 SL II 
 二度重生的人像鏡頭之“眼”Voigtlnder NOKTON 58mm f/1.4 SL II 
 Voigtlnder鏡頭規格錶 
鏡頭效果優化附件濾鏡介紹及應用示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新銳利器——全新DSLR鏡頭專業評測》是一本專為追求極緻影像錶現的攝影愛好者和專業人士量身打造的深度評測指南。本書並非簡單羅列參數,而是深入挖掘每一款鏡頭背後的光學設計理念、製造工藝以及實際使用中的錶現,旨在幫助讀者撥開市場迷霧,精準選購最適閤自己創作需求的“新銳利器”。 核心內容聚焦: 本書將目光鎖定在當前市場上備受矚目、技術革新顯著的全新DSLR鏡頭群。我們不遺餘力地搜羅瞭來自各大品牌,包括但不限於佳能(Canon)、尼康(Nikon)、索尼(Sony,盡管其DSLR陣營已嚮無反過渡,但仍有大量經典DSLR鏡頭市場保有量,且一些無反鏡頭在DSLR機身上也可通過轉接使用,故納入評測範圍以期更全麵)、騰龍(Tamron)、適馬(Sigma)等品牌的最新力作。評測範圍涵蓋瞭從廣角變焦到長焦變焦,從定焦大光圈到微距鏡頭等各個細分領域,力求覆蓋絕大多數攝影題材的需求,包括風光、人像、生態、建築、運動、微距以及低光環境下的拍攝。 評測維度與深度: 我們深知,一款鏡頭的優劣絕非單一指標可以概括。因此,《新銳利器》在評測中采用瞭多維度、深層次的考察方法: 1. 光學素質深度解析: 銳度與分辨率: 這不僅僅是中央銳度的考量,更關注邊緣銳度、不同光圈下的銳度錶現,以及在高分辨率傳感器下的細節還原能力。我們將通過實際拍攝的圖例,展示鏡頭在不同焦段、不同光圈下的解像力極限,並與同級彆鏡頭進行橫嚮對比。 色彩還原與色散控製: 鏡頭對色彩的忠實度是其生命綫。本書將詳細分析鏡頭在不同色彩飽和度和色調下的錶現,特彆是對於綠色、藍色等重要色彩的還原。同時,我們將重點考察鏡頭在處理高反差場景時的色差(如紫色色差、綠色色差)以及如何通過光學設計和鍍膜技術來抑製這些令人頭疼的現象。 畸變控製: 無論是廣角鏡頭帶來的桶形畸變,還是長焦鏡頭可能齣現的枕形畸變,都會影響畫麵的比例和建築、直綫條的錶現。我們將通過標準測試圖和實際拍攝場景,量化並展示鏡頭的畸變程度,並分析其對不同題材拍攝的影響。 眩光與鬼影: 在逆光或復雜光源環境下,眩光和鬼影的齣現會嚴重影響畫麵質量。本書將針對性地測試鏡頭在強光照射下的抗眩光能力,並展示其在各種復雜光源下的鬼影錶現。我們將深入探討優秀的鍍膜技術和鏡頭內部結構設計在抑製這些問題上的作用。 焦外成像(Bokeh): 對於人像和特寫攝影而言,焦外成像的柔和度、均勻度以及“二綫性”的錶現至關重要。我們將細緻評估鏡頭的焦外光斑形狀、過渡的自然性,以及在不同背景下的虛化效果,為讀者提供直觀的參考。 2. 機械性能與用戶體驗: 對焦係統: 無論是傳統的超聲波馬達(USM/SWM)還是更先進的步進馬達(STM/USD),我們都將考察其對焦速度、精度、噪音以及在弱光環境下的錶現。特彆關注全時手動對焦(FTM/MF)的阻尼感和順滑度。 防抖係統: 對於長焦鏡頭和低光拍攝而言,光學防抖(IS/VR/OS)至關重要。我們將量化防抖效果,測試其在不同快門速度下的補償能力,以及對畫質可能帶來的影響。 做工與材質: 鏡頭的金屬鏡筒、防水防塵設計、對焦環和變焦環的阻尼感,都是影響長期使用體驗的關鍵。本書將詳細描述鏡頭的用料、結構強度以及整體的紮實感。 尺寸與重量: 在便攜性和畫質之間取得平衡是許多攝影師的考量。我們將提供鏡頭的精確尺寸和重量信息,並將其置於實際攜帶和使用場景中進行評估。 3. 實際拍攝應用場景分析: 題材針對性測試: 我們將為每一款鏡頭設計一係列貼閤其設計定位的實拍場景。例如,廣角鏡頭會在壯麗風光和狹小空間中進行測試;人像鏡頭會在不同光綫條件和背景下展現虛化能力;長焦鏡頭會在運動和野生動物拍攝中驗證其追焦和畫質錶現。 與同級競品對比: 每一款被評測的鏡頭,都會在書中與其他在性能、定位相近的競品進行詳細對比,包括參數上的差異、成像上的細微區彆以及價格上的性價比分析,幫助讀者做齣最明智的選擇。 兼容性與轉接: 考慮到DSLR係統龐大的鏡頭群和用戶升級的趨勢,本書也會探討鏡頭在不同卡口機身上的兼容性,以及通過轉接環使用其他係統鏡頭(如索尼E卡口鏡頭轉接DSLR機身)時的性能錶現和限製。 本書特色亮點: 海量實拍樣張: 書中穿插大量高品質、無後期處理的實拍樣張,涵蓋不同焦段、光圈、景彆和題材,為讀者提供最直觀的視覺參考。樣張將附帶拍攝參數和簡要說明,幫助讀者理解鏡頭在實際應用中的錶現。 技術深度與通俗易懂的結閤: 我們力求在技術細節的探討上做到專業、嚴謹,同時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闡述,讓非光學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書中會適時穿插鏡頭光學結構圖、MTF麯綫圖解等輔助說明,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鏡頭的設計理念。 客觀公正的評測態度: 本書評測基於獨立、客觀的測試環境和嚴格的評測流程,不受任何廠商的廣告或商業利益影響。我們的唯一目標是為讀者提供真實、可靠的鏡頭性能反饋。 “選購攻略”與“實操技巧”: 除瞭詳盡的鏡頭評測,本書還包含“DSLR鏡頭選購全攻略”,從攝影題材、預算、品牌偏好、升級路徑等多個維度提供選購指導。同時,針對部分評測鏡頭,還會提供相應的“實操技巧”,分享如何充分發揮鏡頭優勢的創作心得。 麵嚮未來趨勢的洞察: 盡管聚焦DSLR鏡頭,但本書也會適時提及部分新技術的應用,以及DSLR鏡頭在嚮無反係統過渡過程中的潛在價值和兼容性考量,為讀者的長遠器材規劃提供參考。 《新銳利器——全新DSLR鏡頭專業評測》旨在成為攝影愛好者和專業人士在選購下一款心儀鏡頭時的終極參考手冊。它將以最嚴謹的態度、最深入的剖析、最直觀的展示,幫助您精準識彆那些真正能夠提升您影像錶現的“新銳利器”,從而讓您的創作之旅更加得心應手,作品更上一層樓。本書將是您裝備升級、技術提升的得力助手,讓您在光影的世界裏,捕捉到更多令人驚艷的瞬間。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從膠片時代過來的老玩傢,對攝影器材的感情始終復雜而深沉。數碼時代帶來瞭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讓器材的選擇變得愈發眼花繚亂。尤其是鏡頭,仿佛一夜之間就冒齣瞭無數的新型號、新鍍膜、新工藝,讓人眼花繚亂。我一直秉持著“少即是多”的原則,更傾嚮於深入瞭解幾款真正適閤自己的鏡頭,而不是盲目追逐新品。所以,當看到《新銳利器》這本書時,我第一反應是,它能否幫助我撥開迷霧,認清哪些“新銳”確實是實至名歸的“利器”,哪些隻是曇花一現的噱頭?我最看重的是,作者是否能站在一個資深攝影師的角度,用一種“看透”的眼光來審視這些鏡頭。比如,它是否會分析鏡頭設計的“黑科技”背後,到底帶來瞭哪些實際的成像提升?是在解析度上,還是色彩還原上,抑或是畸變控製上?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探討鏡頭像差的校正技術,以及不同品牌在這一領域各自的優勢與劣勢。當然,如果能有一些對比測試,將幾款同規格、不同品牌的鏡頭放在一起,從焦外、反差、色散等多個維度進行直觀的比較,那就更完美瞭。這樣,我纔能更清晰地認識到,什麼樣的鏡頭纔是真正能夠提升我作品質感的“利器”。

評分

我是一個對器材有著極度挑剔的攝影師,尤其是在商業拍攝領域,對鏡頭的要求更是嚴苛。這次看到《新銳利器》這本書,我第一時間的想法是,它是否能帶來一些真正具有啓發性的內容,而不僅僅是市麵上韆篇一律的評測報告。我關注的重點在於,作者是否能夠深入剖析鏡頭的“內在美”,而不僅僅是錶麵的光學素質。例如,在進行人像拍攝時,鏡頭對皮膚質感的還原能力,以及在錶現眼神光方麵的細緻程度,往往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我希望書中能夠對這些“軟性”指標進行細緻的評價,甚至提供一些量化的參考。同時,在商業攝影中,效率和可靠性也至關重要。所以我對書中對鏡頭自動對焦的精準度、連拍時的穩定性,以及在極端天氣條件下的錶現,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從中看到一些對於不同鏡頭在實際商業項目中的應用案例分析,以及作者基於自身豐富經驗提齣的獨到見解。

評分

作為一名正在學習攝影的初學者,我對於如何選擇我的第一支或第二支DSLR鏡頭感到非常睏惑。《新銳利器》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眼前一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一些關於鏡頭光學原理和評測指標的概念,而不是一味地堆砌專業術語。比如,什麼是“焦距”,它對畫麵有什麼影響?“光圈”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大光圈可以帶來“背景虛化”?書中是否會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示不同光圈下拍攝同一場景的效果差異?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針對不同拍攝題材(如人像、風景、靜物)的鏡頭推薦,並分析為什麼推薦這些鏡頭。例如,在拍攝人像時,為什麼一支50mm f/1.8的鏡頭會被認為是“標準”選擇?它在虛化、透視以及價格方麵又有哪些優勢?我也希望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如何通過鏡頭來“說故事”的指導,比如如何利用焦距和景深來引導觀眾的視綫,以及如何通過鏡頭的光學特性來營造特定的氛圍。

評分

我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平時喜歡到處旅行,用鏡頭記錄下旅途中的風景和人文。對於我來說,選擇閤適的鏡頭至關重要,因為我不可能攜帶所有設備。我希望《新銳利器》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不同類型鏡頭在旅行攝影中的實用性建議。比如,廣角鏡頭在拍攝壯麗風光時有哪些優勢和劣勢?長焦鏡頭在拍攝遠景或野生動物時,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便攜且性能齣色的旅行鏡頭組閤?我特彆想知道,那些輕便型的大光圈定焦鏡頭,在弱光環境下能否勝任,以及它們的便攜性是否真的能彌補其固定焦段的限製。此外,變焦鏡頭在旅行中的多功能性也是我非常看重的,我希望書中能對一些覆蓋常用焦段(如24-70mm或24-105mm)的鏡頭進行深入評測,特彆是它們在中長焦端的畫質錶現,以及在不同光圈下的成像細節。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鏡頭在特定場景下的成像特點,從而在旅途中做齣更明智的鏡頭選擇,捕捉到更多令人驚艷的瞬間。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攝影都抱有極大的熱情,尤其是在相機升級到DSLR之後,更是渴望能深入瞭解不同鏡頭帶來的光影魅力。市麵上關於鏡頭評測的書籍確實不少,但我總覺得它們要麼過於技術化,要麼內容流於錶麵。這次偶然間看到瞭《新銳利器》的推薦,雖然還沒來得及翻開,但從書名就隱約感覺到一種與眾不同的氣息。“新銳利器”,這四個字仿佛預示著一種對最新、最前沿鏡頭技術的探索,而“專業評測”則讓人期待嚴謹、深入的分析。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我平時難以接觸到的頂級鏡頭,以及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實際錶現。例如,我想知道那些以銳度著稱的定焦鏡頭,在拍攝人像時能否呈現齣迷人的焦外虛化,或者在微距攝影中,它們是否能捕捉到肉眼難以察覺的細節。另外,變焦鏡頭的發展也日新月異,書中是否會對那些擁有超大光圈和超遠變焦比的新款鏡頭進行詳細的測試,並對比它們在畫質、對焦速度以及防抖性能上的優劣?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操性的建議,比如在什麼條件下選擇哪種類型的鏡頭,以及如何通過鏡頭來提升自己的攝影風格。對我來說,攝影不隻是記錄,更是一種藝術錶達,而鏡頭,無疑是實現這種錶達最直接、最重要的工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