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翔安民俗
定价: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洪水乾,厦门市翔安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61543382
字数:
页码:2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翔安民俗》一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扬良除莠,同时记录翔安古代民俗与近代民俗,不偏废,更不求全于古。为了真实再现当地的风俗习惯,本书运用了许多闽南方言进行描述,生动有趣,其中记录的节庆习俗、信仰信俗、民间禁忌已经渗透进翔安人的日常生活,与人们形影相随。编者将其以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再现出来,并对它的源头和流变作了简明扼要的解说,实属不易。
说媒
早年男女结婚不必到部门登记,但强调“明媒正娶”,有这个过程才算公认的合法夫妻。在那“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要促成一桩婚姻,媒人是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没有“明媒”何来“正娶”?再说,让素不相识的男女谈婚论嫁,没有人从中牵线搭桥、斡旋撮合是断然不可的。在每一出婚姻喜剧中,媒人既是导演又是演员,非常重要。媒人的事业,关系人们“成家立业”的终身大事,关系繁衍生息,是甜蜜的事业,是永恒的事业!
于是,人们敬重媒人,给予许多美称——月老、红娘、冰人……人们把当媒人当做光彩的事。人们还把当媒人看作每个成年人不可推卸的责任,翔安乡间就有这样的说法:这辈子若不作一次媒人,下辈子就会牵猪哥。
当媒人可不容易,不是人人都当得了的,要有相当的素质。首先要“胆大“,知道哪家想娶亲,即使素不相识,也敢大大方方地说:“大门开透透,媳妇自己到。”知道哪家有女嫁,即使“青头呣识面”,也能嘻嘻哈哈地说:“大门开献献,姻缘看现现。”其次,是“心细”,要善于察颜观色,投人所好,要深谙心理学和公关学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命中率、成功率;再次,要有能说善辩的三寸不烂之舌。在说媒初期,信口开河,八面玲珑,善于编造褒赞、炫耀、饵诱的“美丽的谎言”。在讨价还价阶段,能“抹壁双爿光”、“打圆场”——“只保人房,无保一世人”,后还得有耐心,舍得跑腿磨嘴皮子,以“疲劳战”配合“攻心战”.所以人们说:“媒人脚‘骨力’,媒人嘴‘白贼’。
出色的媒人都有一手绝活,有的利用辩论引人往好处想:男方嫌女的年岁多,就说,“某大姐,无吃也欢喜”,“娶某大姐,富到死””。女方嫌男的年纪大,就说:“适头框,愈看愈轻松。”有的巧施障眼法,蒙混过关。在旧时,男女是不能公开相亲对看的,只能偷偷地看,不能让对方知道。媒婆就利用这一点,巧妙安排男女对看。经常是媒婆事先让女方端坐厅中间,让男方从门缝往里瞧,只见女方羞答答地埋头侧脸,倒是眉清目秀、楚楚动人,觉得非常满意。再由男方远离门户,由女方靠边门缝往外瞧,只见男方方头大耳、身材壮实,也八九不离十地喜欢。媒婆趁着这个机会,对着门里门外的新人说:“你们都自己看了,今天三个人五个目,过后无长短脚话。
……
婚俗
说媒
对看
定亲
择日
男女生庚帖
置床
放帖
六版帖
十二版
嫁妆
裁衣合帐
吃亲
猪脚伴担
出嫁
贴婚联
挂联
安床
请吃圆
冠笄
敬天公
拜祖
行家务礼
宴宾客
新娘桌
哗新娘
粘缘
请女婿
头倒客
新婚月
几种特殊的婚姻
后语
善俗
怀喜
分娩
坐月子
做三旦
镇腹鸡
换花和换肚
做满月
命名
喂养
服饰
褙仔和帕仔
做度啐
做新客
上元点灯
儿歌
防病治病
丧俗
备后事
见祖宗
穿寿衣
守灵
报丧
吊唁
成服
迎棺
乞火灰
洗珠
装殓
开冥路
……
庆俗
习俗
节俗
忌俗
后记
阅读《翔安民俗》的过程,就好像在参加一场盛大的文化发现之旅。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地方的民俗,是认识这个地方最快捷、最深入的方式之一。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简单地罗列一些节日或者仪式,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民俗的起源、演变以及它们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牵亡”的章节所吸引,它并非是我想象中的那种神秘或者恐怖,而是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离死别时的哀思、尊重和对亡灵的超度。这种复杂的、人性化的情感,通过民俗的形式得到了表达,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而且,书中对一些传统手工艺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那些精巧的设计和考究的工艺,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翔安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它是一个有故事、有温度的地方。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情感共鸣的事物充满好奇,而《翔安民俗》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地方最真实、最动人的灵魂。我原本以为民俗就是一些仪式性的东西,可能有些陈规旧俗,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民俗背后蕴含的深刻的社会功能和人们的情感寄托。比如书中关于“灯笼节”的描写,那种全家团聚、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通过一盏盏点亮的灯笼传递出来,让我感到非常温暖。而且,作者在描写这些民俗的时候,非常注重细节,从道具的制作,到参与者的表情,再到整个活动的气氛,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习俗”这个词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更是情感的传承,是社区凝聚力的体现,是文化认同的载体。我读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虽然风格不同,但那种情感的连接却是相似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翔安”这个地方的全新认知!我一直以为翔安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海边小镇,除了有海鲜和海滩,似乎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了。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在这片土地上,隐藏着如此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带我穿越时空,亲身去感受那些古老的习俗是如何被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祭海”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民们面对大海时的敬畏与感恩,那种朴素而又深沉的情感,让我这个不曾经历过渔业生活的人也为之动容。书里还介绍了翔安地区特有的节庆活动,比如那些我从未听过的名字,但通过书中的描述,我仿佛能听到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看到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故事,每一个习俗背后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和人们的生活智慧。这本书让我不再只是一个匆匆过客,而是对翔安多了一份深深的眷恋和探究的欲望。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惊喜,简直就像在翻阅一本活生生的历史画卷。我之前对民俗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一些比较表面的、大众化的认知上,总觉得那是老一辈人才会关注的东西。但《翔安民俗》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作者并没有用枯燥的学术语言来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故事化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遥远的民俗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宋江阵”的详细解读,那种充满力量和仪式感的表演,通过文字的描绘,我仿佛看到了舞动中的刀枪剑戟,听到了震天的鼓点,感受到了那种凝聚人心、驱邪纳福的力量。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当地老人的访谈,那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却蕴含着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和情感,让我觉得这些民俗不再是陈旧的遗迹,而是鲜活的生命,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读完这本书,我对翔安的地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加尊重和欣赏那些为守护传统而努力的人们。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好书,是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的,而《翔安民俗》无疑就是这样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让我从一个局外人的视角,走进了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我原本以为民俗文化是比较分散、零碎的,但这本书通过有条理的梳理和生动的描写,将翔安的民俗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脉络。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婚嫁习俗”的描述,那种从求亲到迎娶,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仪式感和情感的表达,让我感受到了传统婚姻的庄重和温馨。而且,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如今已经逐渐消失或者正在改变的民俗,这让我更加意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警醒,让我们去思考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留住那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翔安这个地方,对中华传统文化,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