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濟南城記
定價:98.00元
售價:66.6元,便宜31.4元,摺扣67
作者:雍堅
齣版社:山東畫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47417447
字數:
頁碼:39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2009年某月某日晚,濟南乾佛山路小城故事飯店。我,朋友薑波,還有一位對建築頗感興趣的外地朋友在一起小坐。當時,經八緯一正在拆遷中,薑波所在的山東建築大學正在對該片區的一處民國建築進行遠程平移,而我所供職的媒體也正在對此進行報道。我們的話題便從濟南拆遷說起。
“生活在你們濟南真好,不僅能看到曆史建築的外形,還能看到它們的內部結構。”外地朋友非常“羨慕”地對我們說。
外地朋友說得沒錯。由於加快瞭“棚戶區”的改造進程,濟南近年來有成片的老街區被拆遷改造,各種類型的曆史建築的檁、椽、梁、柱、礎及牆體填充物在拆除中暴露無遺。
可他的說法卻深深地“刺激”瞭我。
我說:“我們現在暫時是幸運的,可我們的後代卻永遠沒有瞭這份眼福。將來他們中如果有人喜愛濟南的老房子,恐怕隻能通過曆史圖片去揣摩其內部結構瞭。”
我不是一個喝著泉水長大的土生土長的濟南人,和坊間很多喜愛濟南曆史建築的朋友一樣,喜愛,似乎沒有充足的理由。
如果非要從曆史尋找緣由的話,早在民國元年(1912),我的大老爺爺(曾祖父之兄)就來濟南創業瞭,他在萃賣場開辦的式燕番菜館曾經赫赫有名,是國人在濟南所創辦的傢大型西餐館。20世紀30年代,我的祖父來濟南讀中學;再後來,我的父親是在濟南讀。他們雖然沒有在濟南定居工作,卻讓我早早便對濟南産生瞭朦朧的憧憬。
1990年,我如願以償來到濟南讀書。從專科、專升本到研究生,其間雖然短暫工作,對濟南的瞭解也不過限於“三大名勝”、“四大泉群”和“齊煙九點”。2000年6月我應聘到大眾報業集團生活日報工作,翌年逐步轉嚮對文化新聞的關注。那一年,正值老城主街泉城路拓寬改造。
先是因為職業的便利,我對隱藏在濟南老街舊巷中的深宅大院有瞭一次次的近距離瞭解;繼而因為這種近距離瞭解,我對它們所承載的曆史和文化産生瞭深深的熱愛;*後因為這種熱愛,我對這個城市變遷中所見所聞的很多事情感到隱隱的睏惑:
為何要拆掉一條五六百年曆史的老街,來建一個並不稀缺的超市?為何要拆掉一個的原汁原味的曆史建築,而“比著葫蘆畫瓢”再做一個復製品來頂替?為何動輒誇口“濟南名士多”,卻動輒就把與名人相關的曆史建築去掉?
1992年7月,有“遠東地區”*美麗德式建築之稱的濟南老火車站被拆除前,它連一個“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頭銜都沒有。老火車站的拆除至今想起來令很多濟南人隱然心痛。2009年5月初,時任國傢文物總局局長的單霽翔發錶一篇署名文章,關於濟南老火車站的拆遷,文中寫道:“一時間,‘中國十大野蠻工程’之首、‘這是沒有文化的錶現’等各種各樣的憤怒與批判接踵而至,令濟南人濛羞。”
老火車站的拆除讓濟南人引以為恥,可引以為戒瞭嗎?就在單霽翔的文章發錶2個月後,一座與濟南老火車站同齡的德式建築又在遺憾中被拆除,它就是位於經二緯一的義利洋行。2012年,老火車站設計師赫爾曼·菲捨爾的孫女造訪濟南,她所帶來的老照片顯示,義利洋行原來也是菲捨爾的作品!
七忠祠、九華樓、丁寶楨故居、辛鑄九故居、路大荒故居、僑辦大樓、準提庵、大丸洋行、中國電影院、宏濟堂中號、義興公舊址……僅新世紀以來,濟南消失的曆史建築就已屈指難數。
自序
泉城路,揮之不去的記憶
高都司巷倏然而去
舊軍門巷藏著巡撫故宅
縣西巷,彆時容易見時難
衛巷,遠去的明代老街
省府前街,幾多變遷
寬厚所街堪稱民居博物館
大明湖畔的石闆路、老院落
老東門:高牆後的大戶人傢
普利街,當年盛産
名人紮堆的南新街上新街
迴望順河街邊的老房子
館驛街,遠去的土産雜貨街
魏傢莊的豪門大院
五裏溝的後印象
經一路兩側的曆史建築
經八緯一:南商埠的核心區
舊時官紮營遍地是花園
兩個麵粉廠生齣寶華街
大槐樹莊的前世今生
後記
雍堅,濟南文史研究和文獻收藏學者。《生活日報》“老濟南”專刊主創人。著有《追問di一原因》(1999)、《城市特睏調查》(2006)、《曆下影像》(2015)《清代濟南》(2016)、《民國濟南》(20115)等圖書,近年來參編《濟南文化通覽》、《濟南泉水誌》、《濟南老商埠》、《印象濟南》、《濟南近現代書畫名傢》、《濟南非遺傳人擷英》、《風雅濟南》、《韆年玉符河》等多部文史著作。
自序
泉城路,揮之不去的記憶
高都司巷倏然而去
舊軍門巷藏著巡撫故宅
縣西巷,彆時容易見時難
衛巷,遠去的明代老街
省府前街,幾多變遷
寬厚所街堪稱民居博物館
大明湖畔的石闆路、老院落
老東門:高牆後的大戶人傢
普利街,當年盛産
名人紮堆的南新街上新街
迴望順河街邊的老房子
館驛街,遠去的土産雜貨街
魏傢莊的豪門大院
五裏溝的後印象
經一路兩側的曆史建築
經八緯一:南商埠的核心區
舊時官紮營遍地是花園
兩個麵粉廠生齣寶華街
大槐樹莊的前世今生
後記
這本書真的是太驚艷瞭!《濟南城記》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把一座沉睡瞭幾百年的古城,用靈動而充滿智慧的文字喚醒瞭。我一直對濟南這座城市充滿好奇,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看不見的紗。直到讀瞭這本書,纔發現原來這座城市有著如此豐富而細膩的故事。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不僅僅記錄瞭宏大的曆史事件,更關注瞭那些藏在街頭巷尾的市井生活,那些普通人的悲歡離閤。我讀到書中關於老濟南過年習俗的描述,就仿佛親身經曆瞭那熱鬧非凡的場景,看到瞭傢傢戶戶貼春聯、放鞭炮,聞到瞭空氣中彌漫的年味。書中對那些消失的老字號的追憶,更是讓人唏噓不已,它們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也代錶著一種逝去的輝煌。更讓我贊嘆的是,作者能夠將如此多的史料和民間傳說融會貫通,形成一篇篇引人入勝的敘事,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費力,反而讓人越讀越想讀下去。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濟南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國城市記憶的縮影。
評分《濟南城記》是一部讓我愛不釋手的傑作。它所展現的,不僅僅是濟南的地理風貌和曆史變遷,更是一種深沉的情感連接。作者通過對城市細節的極緻描繪,成功地勾勒齣這座城市的獨特氣質。我特彆留意到書中對泉水景色的描寫,那些晶瑩剔透的泉水,在作者筆下被賦予瞭生命,它們不僅僅是自然景觀,更是濟南精神的象徵。文中對泉水周邊生活場景的刻畫,也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古樸而寜靜的生活氛圍。這種對細節的著迷,貫穿瞭整本書的始終。我能感受到作者對濟南這座城市深深的熱愛,這份熱愛體現在他嚴謹的考證,體現在他生動的敘述,更體現在他字裏行間流露齣的溫情。讀這本書,就像是走進瞭作者的精神世界,與他一同感受這座城市的脈搏,一同品味它的過往與現在。它讓我意識到,一座城市之所以有魅力,不僅在於其宏偉的建築和輝煌的曆史,更在於其中流淌的人情味和濃厚的文化底蘊。
評分初讀《濟南城記》,我便被其獨特的敘事方式深深吸引。作者並未采用流水賬式的編年體,而是以一種跳躍而富有邏輯的方式,將濟南這座城市的曆史脈絡巧妙地編織在一起。他善於從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入手,卻能層層剝繭,引申齣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比如,書中提到一處不起眼的古井,在作者的筆下,它便成瞭連接過去與現在的重要節點,通過對這口古井的追溯,我們得以窺見明清時期濟南城的商業繁榮,以及文人墨客在此地的雅集。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不僅讓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更激發瞭我的求知欲,讓我願意跟隨作者的腳步,一同探索這座城市的隱藏魅力。書中的語言也極具畫麵感,文字仿佛擁有魔力,能夠將讀者瞬間拉入特定的時空場景。我仿佛能看到老商埠的熙攘人群,聽到碼頭上船工的號子聲,甚至能感受到鼕日濟南凜冽的寒風。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濟南城記》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奇幻旅行。
評分《濟南城記》帶給我的,是一種從未有過的閱讀體驗。它不像一般的曆史讀物那樣枯燥,也不似散文集那般隨性。作者在其中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既有史料的嚴謹考證,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人物的刻畫,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痕跡的普通人,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奮鬥與掙紮,都在作者的筆下變得鮮活而真實。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身著長衫的讀書人,在茶館裏高談闊論,也能感受到那些辛勤勞作的底層人民,為瞭生計奔波的身影。這種對“人”的關注,讓濟南這座城市不僅僅是地理概念,而是一個充滿瞭生命力的有機體。書中還穿插瞭許多有趣的軼事和傳說,這些故事為冰冷的曆史增添瞭溫暖的人情味,也讓我對濟南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有瞭更直觀的認識。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與這座城市共同經曆瞭一段漫長的歲月,那些曾經模糊的曆史畫麵,如今都變得清晰而深刻。
評分拿到《濟南城記》這本書,一股濃厚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讓人仿佛置身於那座承載著厚重故事的泉城。讀這本書,就像與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促膝長談,他緩緩道來這座城市從古至今的點點滴滴,那些曾經輝煌的歲月,那些跌宕起伏的變遷,那些鮮活的人物,都在他口中栩栩如生。我尤其被書中描繪的那些老街巷所吸引,仿佛能聽到石闆路上馬蹄聲的迴響,聞到老字號鋪子裏飄齣的誘人香氣。那些名字裏帶著故事的老建築,在作者的筆下不再是冰冷的磚瓦,而是擁有靈魂的生命體,它們見證瞭時代的變遷,承載瞭一代又一代濟南人的喜怒哀樂。書中那些關於泉水的故事更是令人著迷,七十二泉的傳說,泉水的清澈與靈動,仿佛就在眼前,讓人忍不住想去親身感受那份沁人心脾的甘甜。作者對細節的把握極為到位,無論是對市井生活的描繪,還是對曆史事件的梳理,都顯得嚴謹而生動,讓人在閱讀中不斷獲得新的認知和感悟。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座城市的記錄,更是一麯關於時間、記憶和人情世故的贊歌,它讓我對濟南這座城市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熱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