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历史的深处:二战日军中国慰安妇影像实录
定价:39.00元
售价:27.3元,便宜11.7元,折扣70
作者:陈庆港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179014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特点:
历时10多年采访和拍摄,
40多位老人的口述经历;
用口述还原历史以事实本来面目,这既是对历史本身的尊重,更是为了提醒后来者,不要忘却曾经的创伤,不要让历史的悲剧再度重演。捍卫历史真相,就是捍卫和平!
——血性中华儿女之书!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作者历时十多年,采访和拍摄了40多位老人的纪实文学作品,还原了70多年前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记忆,再现了她们当年被迫成为日军慰安妇的惨痛经历,以及她们因为那段经历而遭改变了的人生。
这几十位老人,其实也是日军侵华期间所有慰安妇的一个缩影,她们的苦难,实际上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苦难。慰安妇代表的,也正是我们这个民族*苦难血泪的一页,那段历史是留在每一个中国人记忆深处的一道伤痕。
目录
【序言】真诚面对历史,真实拥有未来
【前言】在时间与时间之间
【章】乌牙峒少女
【第2章】假坟
【第3章】漂亮的姑娘
【第4章】一次失败的逃亡
【第5章】那大慰安所
【第6章】鬼子的孩子
【第7章】阿黄
【第8章】16岁、17岁、18岁……
【第9章】“战地后勤服务队”
【0章】什号村
【1章】四月初二的早上
【2章】打破沉默的人
【3章】蔡爱花和亚初姑娘
【4章】新盈慰安所
【5章】冷风苦雨中的爱情
【6章】家住湘潭
【7章】被扔在河边的女人
【8章】十五岁的新娘
【9章】嫁到黑石窑的高银娥
【第20章】河东炮台里的噩梦
【第21章】石碌慰安所
【第22章】天一黑都变成了野兽
【第23章】关于母亲的记忆
【第24章】“因为我漂亮,他们没有杀我”
【第25章】姐姐
【第26章】“军中乐园”
【第27章】羊泉村往事
【第28章】尹玉林的秘密
【第29章】不该出生的人
【第30章】“1号”
【第31章】她把一切都埋进了坟墓
作者介绍
陈庆港 生于1966年6月,江苏连云港市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毕业,曾供职于《青年时报》等媒体,现为《浙江日报》记者。曾出版有《十四家——中国农民生存报告》、《真相》、《丽嘉则拉》、《冈底斯遗书》等多部作品。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当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纸张和那沉甸甸的重量所吸引。封面上泛着微光的暗色背景,隐约勾勒出的几个人物剪影,就足以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言部分。作者用一种极其克制但又充满力量的文字,勾勒出了那个时代背景的残酷,以及他决定创作这本书的初衷。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责任感,仿佛他不是在写作,而是在承担一项神圣的使命,去还原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真实。我尤其被他对于史料搜集过程的描述所打动,那种海量的文献、零散的口述、以及无数次与时间赛跑般的求索,都让我感受到了他为了抵达“历史的深处”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他没有选择简单粗暴的煽情,而是用一种近乎考古般的严谨,去搭建起通往真相的桥梁。这种态度,本身就足以赢得读者的尊重,也让我对接下来要揭开的篇章充满了敬畏。我期待着,通过作者的梳理,能够窥见那个时代下,个体生命被洪流裹挟的无奈与挣扎,以及那些不应被遗忘的记忆,如何在这本书中重获新生。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预设太多期待,只是抱着一份对历史的好奇。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众生相。我被书中那些真实而鲜活的故事所深深吸引,他们并非宏大叙事中的符号,而是有着血有肉、有情感、有尊严的个体。我看到了他们的苦难,也看到了他们在苦难中的挣扎和不屈。作者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力量,能够直击人心。他并没有刻意去渲染悲情,而是用一种平实的叙述,将那种沉重的历史感渗透出来。我尤其被其中一些关于个体命运的片段所打动,它们就像一滴滴水珠,汇聚成了历史的长河,让我们得以窥见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历史并非只是冰冷的事件堆砌,而是无数个体生命故事的集合,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倾听和铭记。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历史的另一面。作者在处理这些极为敏感的题材时,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并没有采取一种简单的批判或谴责的姿态,而是试图去理解,去呈现。我注意到书中很多地方,作者通过对不同资料的交叉比对和分析,勾勒出了一些事件的轮廓,并试图还原当时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做法,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让我意识到,对于任何一段历史,都不能简单地贴标签。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一些细节的深入挖掘,例如某个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参与者的身份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却构成了历史的肌理,让整个叙述更加可信和生动。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揭露了什么,更在于它如何去揭露,如何去呈现。它挑战了我们既有的认知,也促使我们对历史的理解,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反复回荡着那些画面。作者在书中呈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极为震撼的视角。他没有去刻意放大痛苦,也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忍直视的细节,而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叙事方式,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从沉默的历史中拉扯出来。我尤其关注到他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中的复杂情感,以及周围环境的描绘,这些微小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却能引发读者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共鸣。他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去思考。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书中那些被记录下来的声音,虽然来自不同的个体,却共同奏响了一曲关于苦难、关于坚韧、关于人性的悲歌。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次深刻的灵魂洗礼。合上书页,我感到一种沉重的责任感,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有义务将这些故事传递下去,让更多人了解那段被刻意忽略的真实。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复杂而深刻的,它迫使我重新审视了某些固有的认知。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敬佩的学术态度和人文关怀。我发现书中很多地方,他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细节,让读者自己去体悟。这种“留白”的处理方式,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还原历史场景时的那种沉浸感,仿佛能够闻到那个时代的空气,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绪。他没有回避那些黑暗和残酷,但也没有沉溺于此,而是努力去挖掘其中的人性和复杂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旅程,我从中不仅看到了过去的悲剧,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它提醒我,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总有无数微小的个体,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着时代的篇章。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并从中汲取教训,反思当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