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傳統記憶叢書:圖說老物件
定價:48.00元
作者:矯友田
齣版社:濟南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48814436
字數:
頁碼:25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傳統記憶叢書:圖說老物件》圖文並茂,以一篇篇生動有趣的故事和圖片,嚮讀者介紹瞭中國傳統的各種物件的由來、曆史與發展等情況,史料豐富,文學色彩深厚,以散文化的筆法將中國傳統習俗娓娓道來,對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積極的推動意義。文圖並茂的形式,更立體地展現齣瞭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目錄
輯 古老行當的靈性器具
紡花車
織布機
爐匠擔子
剃頭挑子
墨鬥
鋸
刨子
油梆子
貨郎擔
篪鐮
拍闆
堲掛
網梭
接生盆
鐋鑼
第二輯 淡齣記憶的兒時耍貨
泥老虎
兔兒爺
陀螺
泥哨
不倒翁
布老虎
老鼠娶親
搖猴
叭噠猴
彈弓
空竹
呱嗒闆兒
嘩啷棒
鏇木娃娃
泥人模
蟋蟀罐
竹節蛇
連環畫
毛猴
噗噗噔兒
紙翻花
第三輯 歲令時節的淳樸風景
麵燈
發祿袋
蠟颱
香爐
餑花榼子
紙鑿
門箋
聖蟲
第四輯 漸行漸遠的滄桑農具
型
耬
扇車
轆轤
耮
耙
竹磨
滑繩
撮簸箕
糞箕
碌碡
砘子
草耙
木叉
連枷
牛套子
鐮刀
地瓜刀
鍘
鋤
鐝
秧馬
囤子
石磨
石碾
篩子
麵籮
手推車
條筐
第五輯 夢中留痕的鞋帽服飾
虎頭帽
虎頭鞋
金蓮鞋
蒲草鞋
鬥篷
肚兜
大襟襖
第六輯 悠悠歲月的相伴物件
風箱
箸籠
泥漏子
算梁子
瓢
笊籬
水缸
紙缸
花盒子
圓鬥
闆凳
婆婆椅
炕花席
棒槌
煤油燈
水煙袋
旱煙袋
火鐮
燙婆子
鞋拔子
針插
鼠夾
鬥笠
蓑衣
蒲扇
作者介紹
矯友田,1973年生於青島,《讀者》《格言》《思維與智慧》等媒體簽約作傢。迄今已在全國各級報刊發錶文學作品300餘萬字。已齣版《撫慰一生的智慧茶》《圖說老絕活》《圖說老手藝》《每一天都是你的驕傲》《火舞的蝴蝶》等作品20餘部。作品曾榮獲2010年冰心圖書奬,入選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齣版工程等。
文摘
《中國傳統記憶叢書:圖說老物件》:
紡花車
“嗡嗡、嗡嗡……”
紡花車的聲音,經常把睡夢中的孩子喚醒。蚊帳外麵,一燈如豆。一位勤勞的母親佝僂著身子,坐在上,左手牽著棉花條,右手搖著紡車柄。“嗡嗡、嗡嗡”,的鳴聲與屋外的蟲鳴,組成瞭一首特殊而又優美的小夜麯。
這是過去農村夜晚的一個真實寫照。
那時候,幾乎傢傢戶戶都有紡車。勤勞的農婦們,白天忙著在田間勞作,晚上迴傢就著煤油燈微弱的光芒,搖起瞭紡車,一搖就會搖到深夜。慢慢多起來的綫槌,可以為孩子們換迴來兩塊做衣服的花布,還有每天都在精打細算的油鹽醬醋。
凡是以前有過農村生活經曆的人,對紡花車大都懷有深刻的記憶。紡花車除瞭綫軸之外,其他都是用木頭製作的。右端是一個用木條拴繩做成的、直徑不小於半米的驅動輪,輪子的軸上裝有手柄;左端是裝在軸承上的綫軸,鐵做的、直徑幾毫米,為從動輪。驅動輪與從動輪之間,采用繩子係緊。在搖動手柄的時候,驅動輪轉動雖然不快,但細細的綫軸卻鏇轉如飛。
在紡綫之前,先要將棉花做成條狀。然後,在鐵軸上裝上一個用秸草剝成的套管,從棉條上撚齣一個綫頭,繞在套管上,便可以紡瞭。
紡綫具有很強的技術性,過去的農村婦女大都會紡。她們大都是無師自通,但需要長時間實踐,方可熟能生巧,不可能隨手拈來。初學乍練時,不是拉不齣綫,就是拉齣的綫粗細不均,如蛇吞蛤蟆似的,疙疙瘩瘩。若拿去織布,自然織不齣平整的好布來。
在紡綫時,左手持棉條拉伸的速度,要與右手轉動的紡花車輪速度配閤得高度默契。隻有達到高境界,纔能紡齣好棉綫,粗細均勻,鬆緊適中。紡花車輪轉速越快,棉綫拉伸就必須同步加快,産量就會越高。熟練者,比初學者不知道要快多少倍。
婦女們愛惜自己的紡花車,就像愛惜自己的眼睛一樣,絕不會允許孩子們隨意玩耍。在孩子們的眼裏,母親紡綫,就像是變魔術似的。有些孩子,喜歡坐在一旁看母親紡綫。
隻見母親手拿一根棉條,輕輕地湊在綫軸的尖頭上,輕巧運轉的綫軸便與棉條攪在瞭一起。此時,她的手嚮後一拉,劃齣一道長長的弧綫,一根細細的棉綫從棉條裏麵扯瞭齣來。紡花車在“嗡嗡”地響著,她手中的棉條,一會兒工夫就剩下瞭一小截。
這時候,母親再取一根棉條,續在前一根的尾巴上,輕輕地捏住,快速搖幾下紡車,這樣棉綫就連續瞭下來,均勻地繞在一起,漸漸地變成瞭一個大綫槌。
很多時候,那些婦女們會一邊紡綫,一邊給孩子們講故事。紡車“嗡嗡”的鳴聲,伴隨著那些迷人的故事,永遠地留在孩子們的心裏。
紡花車,搖著歲月,搖著生活。那些曾經年輕的農婦,漸漸地變老,直到青絲被歲月染成白發。
紡花車作為一個時代的縮影,早已停止瞭歌唱。但是,紡花車卻真實地見證瞭母輩們的辛勤與滄桑,它們將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
序言
這套《中國傳統記憶叢書:圖說老物件》簡直就是我記憶深處的一扇窗戶,推開它,無數塵封的時光緩緩流淌。小時候,外婆傢那張泛黃的竹椅,現在還能清晰地在我腦海裏勾勒齣它粗糙的紋理和那份獨有的涼意,書中竟然有類似的物件,瞬間把我拉迴瞭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不隻是竹椅,還有那些在竈颱邊見過、在老街巷裏瞥過的老物件,書中它們有瞭名字,有瞭故事,不再是模糊的背景,而是鮮活的生命。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這些老物件的細節描寫,例如,描繪一個老式算盤時,不僅僅是列齣它的構成,還會細緻地描繪撥珠時發齣的清脆聲響,那種“劈啪”聲在寂靜的夜晚,仿佛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還有那些舊時的照相機,黑色的機身,銅質的鏡頭,仿佛能捕捉到那個年代所有被遺忘的影像。書中的插圖也功不可沒,它們就像是老物件的“錶情包”,將物件的滄桑、精緻、實用,甚至是一絲絲的幽默,都淋灕盡緻地展現齣來,讓我這個對曆史略有瞭解的讀者,也忍不住一頁頁地翻閱,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古董陳列室,每一個展品都訴說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評分《中國傳統記憶叢書:圖說老物件》這本書,我是在一個雨天的午後偶然翻到的,結果就一發不可收拾。我一直對那些承載著曆史痕跡的老物件有著莫名的情懷,總覺得它們身上有種難以言說的溫度和力量。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這種“懷舊癖”。它不像一般的曆史書那樣枯燥,而是通過精美的插圖和生動的文字,將那些曾經陪伴我們祖輩生活的物件,一一呈現在眼前。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縫紉機”的那一部分。書中詳細介紹瞭老式腳踏縫紉機的構造,以及它在過去傢庭中的重要地位,不僅僅是製作衣裳,更是母親們辛勤付齣的象徵。每當讀到這裏,我都會想起我奶奶那颱老式縫紉機,雖然現在已經被淘汰瞭,但它留下的那份堅韌和勤勞的精神,卻深深地烙印在我心裏。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這些“老傢夥”,它們不僅僅是物品,更是曆史的見證者,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紐帶。
評分這套《中國傳統記憶叢書:圖說老物件》真是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寶典,讓我深深感受到瞭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我一直對老物件情有獨鍾,因為它們身上總有一種說不齣的故事感,似乎每一個磨損的痕跡,都訴說著一段曆史。 書中關於“老式傢具”的介紹,讓我仿佛看到瞭那個年代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一張雕龍畫鳳的太師椅,一把造型典雅的圈椅,它們不僅僅是傢具,更是傢族的象徵,是品味的體現。書中還細緻地描繪瞭傢具的材質、製作工藝,以及它們在傢庭中的擺放位置和使用習慣,這些細節都讓我覺得異常親切。它讓我明白,這些老物件不僅僅是過去時代的遺物,更是連接我們與祖先情感的橋梁,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審美的結晶。它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評分《中國傳統記憶叢書:圖說老物件》給我帶來的驚喜,遠不止於那些精美的圖片和有趣的文字。它讓我深刻地理解瞭“傳承”二字的重量。書中收錄的很多老物件,比如那些手工製作的傢具、陶器,都展現瞭古代匠人精湛的技藝和對生活的熱愛。 我特彆喜歡關於“老式燈具”的那一章節。無論是油燈、蠟燭燈,還是後來的煤油燈,書中都對其進行瞭細緻的描繪,不僅僅是外形,還有它們在黑暗中發齣的光芒,那種溫暖而微弱的光,在那個沒有電的年代,就是希望和文明的象徵。這本書讓我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也讓我對那些默默付齣、創造瞭這些美好物件的祖輩們,充滿瞭深深的敬意。它提醒著我,不要忘記來時路,不要忘卻那些支撐我們走到今天的寶貴傳統。
評分讀完《中國傳統記憶叢書:圖說老物件》,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物質相對匱乏但情感豐沛的年代。書中對於老物件的選取非常獨到,每一件都帶著濃厚的時代印記,比如那個需要用火烤纔能使用的熨鬥,還有那個每天都需要燒水纔能洗澡的澡盆,這些物件在如今看來可能顯得笨拙而落後,但在那個年代,它們卻是傢庭生活必不可少的夥伴。 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老式收音機”的描述所打動。我至今還記得小時候,每到傍晚,一傢人圍坐在收音機旁,聽著新聞、聽著戲麯,那種溫馨的畫麵仿佛就在昨天。書中不僅描繪瞭收音機的外觀,還講述瞭它在信息閉塞的年代,如何成為人們瞭解世界的窗口,如何成為連接親友的情感紐帶。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老物件”的價值,它們不僅僅是冰冷的器物,更是承載著無數迴憶和情感的載體,是民族文化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