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编绳基础入门教程 9787538194326

中国结编绳基础入门教程 978753819432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海斌 赖春彪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结
  • 编绳
  • 手工
  • DIY
  • 教程
  • 文化
  • 艺术
  • 传统工艺
  • 装饰
  • 绳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94326
商品编码:2970930135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结编绳基础入门教程

定价:19.80元

售价:13.5元,便宜6.3元,折扣68

作者:谢海斌 赖春彪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381943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首先介绍中国结的起源与应用,再介绍了14款编绳的基础结艺,制作过程详细,有步骤图,并在网站上配有相应的视频,文字解说详尽,初学者也能较快入手学会。本书将中国结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中国结的观赏性与实用性相融,知识性与实用性并重,设计装帧精美大方,品质优越。

目录


作者介绍

谢海斌,湖南邵阳人,擅长于将传统的结艺与时尚小配饰进行组合,用现代的审美眼光来诠释中国结艺时尚之美,设计和制作手链、项链、挂饰等各类中国结,品种丰富、做工精细,适合各种场合。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形成“龙结饰品”品牌,创立“神奇结艺 中国结交流学习论坛”。2009年荣获湖南省第二届“富民强省新闻人物”荣誉称号。 赖春彪男,江西龙南人,擅长中国结艺的创意,对中国结艺有着独特的见解,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取得了重要成果。

文摘










序言



华夏巧手:传统手工艺的现代演绎 卷一:丝线上的时光流转——从古老的绳结到现代生活美学 引言:指尖上的文化脉搏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手工艺领域,而是致力于展现传统手工艺在当代语境下的生命力与创新潜力。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穿越时空、沉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技艺,探讨它们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我们相信,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纹理的背后,都蕴藏着匠人的心血与时代的印记。 第一章:非遗的再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本章将深入剖析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们不满足于简单地记录这些技艺的制作流程,而是着眼于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和美学体系。 材料的革命: 探讨传统材料(如天然纤维、植物染料)与现代高分子材料、新型环保材料的结合可能性。例如,如何利用高科技纤维增强传统编织物的耐用性和功能性,同时保持其原有的视觉质感。 设计语言的迭代: 分析传统图案符号(如吉祥纹样、自然意象)在现代设计中的转译。我们将展示如何将繁复的传统装饰元素简化、抽象化,使其符合极简主义或当代艺术的审美取向,应用于服装、家居装饰乃至建筑构件的设计中。 工具的进化: 考察传统手工工具的演变。从最原始的手持工具到借助数控技术辅助制作的半自动化设备,如何平衡效率提升与手工痕迹的保留,是本章探讨的核心议题。 第二章:木的对话——雕刻、榫卯与家具的哲学 木材,作为人类文明中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材料之一,承载着从实用工具到艺术品的多种角色。本章聚焦于木工艺的精髓——雕刻的层次感与榫卯的结构智慧。 精微雕刻的叙事性: 探讨浮雕、透雕、圆雕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表现差异。我们将收集并分析不同时期木雕作品中隐含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伦理观念,展示雕刻如何成为无声的史书。此外,本章将详细介绍现代光学扫描技术在木材纹理分析和复杂曲面雕刻辅助定位中的应用。 榫卯结构的力学美学: 榫卯并非仅仅是连接件,它代表了一种对材料自身特性的深刻理解。本章将通过详细的结构分解图和有限元分析(FEA)模拟,揭示传统榫卯结构在抗震、承重方面的科学合理性,并探讨当代建筑师和家具设计师如何将“无钉化”的榫卯理念应用于超大型现代结构的设计中。 木作的触感与气味: 强调感官体验在木工艺中的重要性。我们邀请了材料科学家,分析不同木材(如硬木、软木、竹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表面油性、密度变化对使用者触觉反馈的影响,以及木材本身散发出的自然芬芳如何影响居住空间的情绪氛围。 卷二:土与火的交响——陶瓷、印染与色彩的科学 第三章:泥性的沉思——从陶土到釉彩的化学之旅 陶瓷艺术是人类对“土”进行物质转化的极致体现。本章着重于材料科学与艺术表达的完美融合。 矿物颜料的秘密花园: 深入解析青花、粉彩、低温釉、高温釉的化学配方。我们将追踪从矿物采集、研磨、配比到烧制过程中温度、气氛对最终色彩呈现的决定性影响。重点介绍可持续性釉料的开发,例如使用植物灰烬或回收玻璃替代部分传统金属氧化物。 拉坯技艺的动态平衡: 不仅仅是速度和手感,拉坯过程本质上是流变学(Rheology)的应用。本章将引入高帧率摄影和慢动作分析,展示制作者如何通过控制泥料的剪切速率和粘度,创造出精确的几何形态或随性的有机造型。 炻器与瓷器的边界: 探讨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半瓷化材料的特性,以及它们在现代陶艺创作中提供的独特纹理和可塑性,特别是针对大型户外装置艺术的材料选择考量。 第四章:织物的记忆——印染、刺绣与纤维的艺术重构 纺织品是人类最早的“数据存储介质”之一,承载着地域的记忆和家族的密码。 植物染料的生态学: 全面梳理靛蓝、茜草、栀子等天然染料的提取工艺。本章将侧重于“媒染剂”的选择对固色和色彩鲜亮度的影响,并提供一套科学的、可复制的家庭染色指南,强调减少化学助剂的使用。 印花的拓印哲学: 细致解析木刻水印、蜡染(蜡防法)、夹缬(扎染)等传统印花技法的工艺流程。我们特别关注如何利用现代光敏材料或激光蚀刻技术,精确再现或改良传统模具的复杂细节,以适应大规模的艺术衍生品生产。 刺绣的微观结构与力度: 刺绣,是针尖上的微观建筑。本章将从纤维学的角度,分析不同针法(如平针、套针、打籽)对织物表面张力和光反射率的影响。我们将对比传统手工刺绣与使用电脑绣花机时,机器走针逻辑与人手运针逻辑在最终视觉效果上的细微差异,探讨“机器辅助下的手工质感”的实现路径。 卷三:技艺的未来——跨界融合与手工的社会价值 第五章:工艺与科技的交汇点 本章着眼于未来,探讨传统手工艺如何利用新兴技术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 3D打印与手作原型: 讨论如何将精细的手工雕刻或编织纹样进行数字化建模,然后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或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作出复杂结构的首饰母模或小型组件,从而加速设计迭代,降低手工制造成本。 增强现实(AR)辅助教学: 介绍如何利用AR技术将复杂的技法步骤(如复杂的打结、精密的装配)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叠加到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视野中,实现即时反馈和精准指导。 智能材料与传统载体: 探讨将导电墨水、形状记忆合金等智能材料融入到传统编织物或陶瓷表面,使手工艺品具备传感、发光或自修复等现代功能。 第六章:匠心社区——手工的社会经济效应 最终,我们将回归到技艺所承载的社会意义。 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 分析“慢时尚”和“慢设计”理念如何与高品质手工产品相结合,对抗快消文化,倡导对物品的珍视和长久使用。 手工艺者的数字化生存: 提供一套实用的商业化建议,指导手工艺者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影像记录、故事讲述和建立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实现技艺的经济价值转化。 社区营造与文化认同: 探讨将手工艺工作坊和体验空间融入城市更新项目,如何通过集体创作和技能分享,促进社区互动和文化身份的再确认。 结语:留存温度的创造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激发读者对“亲手创造”的热情,理解复杂工艺背后的科学与艺术,并在传承中发现新的美学语言。每一件亲手制作的物品,都是对抗工业化单调乏味的一份有力宣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传统手工艺一直充满好奇的人,我最近终于下定决心要学习中国结编绳。一直以来,那些错落有致、寓意吉祥的中国结总是让我着迷,但总觉得无从下手。偶然间在书店翻到一本关于中国结编绳的入门教程,虽然我没买那本书,但它激起了我想要深入了解的欲望。我设想着,一本好的入门教程,应该不仅仅是枯燥的图解和步骤,更应该带有一点历史文化的韵味。比如,它应该能简要介绍中国结的历史渊源,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形状的中国结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介绍,能让我感受到中国结不仅仅是简单的绳子缠绕,而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

评分

最近看到有人分享了自己亲手编织的中国结,简直美轮美奂,让我心生羡慕,也燃起了我学习的念头。我心目中的入门教程,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细致的图片或者插画,最好是那种连我这样的新手看了都能一目了然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放大细节,让新手知道绳子是如何绕、如何打结的。而且,我希望它能推荐一些适合新手的基本绳结,比如平结、金刚结、酢浆草结之类的,并且讲解这些绳结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如果还能提供一些常用的编织工具和材料的选择建议,那就更完美了。我不太希望教程一开始就讲解过于复杂的款式,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开始,让我建立信心,然后慢慢挑战更难的作品。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手工制作情有独钟,而中国结编绳,以其精巧的设计和美好的寓意,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我理想中的入门教程,应该能让我快速上手,体验到编织的乐趣。它需要有非常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从最基本的知识讲起,比如不同种类绳子的选择、颜色的搭配技巧,以及如何保持编织的松紧度。我尤其希望它能够包含一些基础的编织图案,并且能够解释这些图案的构成原理,这样我才能举一反三,未来自己设计图案。如果还能提供一些小物件的编织实例,比如简单的挂饰、手机链,让我能很快看到自己的成果,那将是对我学习积极性的极大鼓舞。

评分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中国结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工艺,更是深深吸引着我。我期待一本能够让我体会到中国结编绳精髓的入门教程。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动手编织,更重要的是,它应该让我理解中国结的文化内涵。例如,不同颜色的绳子分别代表着什么?在不同的节日或场合,又适合编织什么样的中国结?我希望教程能够分享一些关于中国结的传说故事,或者介绍一些代表性的中国结作品,让我感受到这项技艺的生命力。我想通过编织中国结,来传递一份祝福,一份心意,让这份传统的美丽得以延续。

评分

作为一个在都市生活中常常感到生活节奏太快的人,我一直希望找到一种能够让我慢下来、静下心来的爱好。中国结编绳,听起来就带着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让我非常向往。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引导我进入这个世界的好书。它应该能用一种非常优美、舒缓的语言来介绍这项手工技艺,而不是冰冷的技术讲解。我期待它能分享一些关于中国结编织者的故事,或者一些与中国结相关的诗歌、词句,让我在编织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文字带来的意境。如果教程还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搭配服装或者家居的建议,将中国结融入现代生活,那就更好了,让这份传统的手工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