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孔子为什么这样红
定价:25.00元
售价:17.5元,便宜7.5元,折扣70
作者:陈清华
出版社: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8010692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剥离帝王罗织的庄严外衣,轻松语言讲述至情至性的智者孔子。
一说孔子,有人马上想到那是圣人,高高在上。很严肃的,老是教训人。其实,这是歪曲,是误解。孔子不过是两千多年前一个有见地有理想的学者,一个*平凡却又*有理想的老人。孔子不仅不严肃,还很和蔼可亲。
孔子为什么这么有魅力?孔子为什么这样红?围绕类似问题,作者依据《论语》原文同时又跳出原文,通过丰富的历史掌故来解读孔子,通过广为人知的成语来诠释《论语》,让人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告诉人们幸福之道、为人处世之道、孝敬之道、教书育人之道,等等。本书是安抚现代人浮躁心灵的文化读本,是启迪心智的生活导读手册。
写在前面
自序
章 孔子其人
1 孔子当过吹鼓手,替人办丧事
2 孔子其实很可爱
3 子见南子——孔子的那点糗事
4 孔子自嘲:我是像一条丧家狗啊
5 其道可敬,其人可亲
第二章 《论语》中的成语
1 教育学习篇
2 处世做人篇
3 心灵家园篇
4 自我篇
5 交际礼仪篇
6 生活启示篇
7 乐在其中篇
附录
孔子家世
孔子年谱
《论语》原文
陈清华,网名西门杏庵,现供职于《南国都市报》,系评论版编辑、评论员。先后在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职业技术学院授课。现为海南师范大学媒介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海南分会会员,专栏作家,“南方百家讲坛”主讲人,南海网特约评论员。有小说、散文、随
这本书的书名,就像是一声充满诱惑的召唤,让我忍不住想去探究一番。为什么“孔子”会“红”?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紧迫感。我好奇,作者会以何种方式来回答这个看似简单却又无比复杂的问题。是会从历史事件的梳理入手,展现孔子思想如何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还是会关注当下,分析孔子学说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和接受情况?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能够让我对孔子这个名字,以及他所代表的文化,有一个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知。它是否会像一部精彩的侦探小说,层层递进,最终揭示出孔子“红”的真相?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孔子的介绍,更是一次关于文化传承、时代变迁以及人类智慧的深刻反思。
评分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探索的冲动。我一直认为,对一个民族文化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其核心思想的把握。而孔子,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思想家之一。书名《孔子为什么这样红》让我联想到,是否存在一些被我们忽略的,或者说是被有意无意地“包装”出来的孔子形象?这本书是否会揭示出,孔子思想的某些方面,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提炼、被强调,又或者是被淡化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颖的视角,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这位历史人物,甚至重新理解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它是否会从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多个维度,来分析孔子思想的生命力?又或者,它会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孔子学说如何一步步深入人心,并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述,避免那些陈词滥调,而是真正触及到孔子“红”背后的深层原因。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别致的,有一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美学。我喜欢它选用的字体,看起来既有分量,又不会让人觉得过于严肃。我并没有急于阅读,而是先花了一些时间去品味封面上的每一个细节。我猜想,作者在选择这个书名时,一定经过了深思熟虑。它直击了核心问题,却又用了一种非常贴近当下语境的表达方式——“红”。这让我联想到当下流行的文化现象,诸如某个明星“红”了,某个话题“红”了。将孔子置于这样的语境下,本身就充满了张力,也极具话题性。我开始思考,这种“红”是否意味着被大众所喜爱?是被广泛传播?还是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解读?或许,书中会探讨孔子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以及它如何被不同的人群所接受和理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跳出传统的学术范畴,用一种更加生动、更加接地气的方式,来解析这位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为何至今仍能持续地吸引人们的目光,甚至引发如此热烈的讨论。
评分读到《孔子为什么这样红》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念头是:这一定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因为“红”这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鲜活的生命力,一种被大众所关注和讨论的特质。我设想,书中可能会讲述一些关于孔子形象如何在中国历史和世界范围内演变的故事。或许会从古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讲到近代的思想解放,再到当下的全球化语境下,孔子学说所扮演的角色。我期待书中能够有精彩的案例分析,比如孔子学院的兴起,或者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某些议题上的应用,甚至是对于孔子形象的各种误读和曲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出一种立体而多维度的孔子,而不仅仅是我们刻板印象中那个“圣人”。它或许会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选择,以及我们内心深处对于智慧和价值的渴求。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传统文化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些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总觉得他们身上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智慧。最近偶然看到了《孔子为什么这样红》这本书的书名,瞬间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并没有立刻去翻阅内容,只是在那一刻,书名本身就仿佛打开了一扇门,让我开始想象。为什么孔子,这位古圣先贤,在两千多年后依然能成为一个如此“红”的文化符号?是他的思想本身具有永恒的魅力?还是后世赋予了他新的生命力?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个关于孔子形象的画面,从历史课本上的画像,到如今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这种跨越时空的影响力,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的书名,就像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谜题,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层层剥开,揭示孔子“红”的秘密。我期待书中能有一场深刻的文化溯源之旅,去探寻那些支撑起孔子千古声名的基石,以及他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依然能够焕发新的光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