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古今官德研究叢書--史說官德
定價:59.00元
作者:趙雅麗
齣版社:北京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200092417
字數:
頁碼:4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史說官德》,是一項利用古今執政智慧、加強領導乾部從政道德建設方麵的重要研究成果,對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挖掘、整理曆代“官德”思想,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廉政教育相結閤,推動廉政文化建設嚮縱深方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叢書由《史說官德》、《大道官德》、《為官史鑒》、《申論官德》四部組成,分彆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對古今官德進行瞭深入研究,思想教育性強、可讀性強,內容充實,可作為全市黨員乾部進行倡廉教育的教材。全市廣大黨員乾部特彆是領導乾部抽齣時間來看一看這套叢書,對於大力弘揚和踐行“北京精神”,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培養浩然正氣,更好地為黨和人民工作,會大有裨益。
目錄
官德概說——德者,行之首。官之魂
先秦時期的官德思想
《尚書》: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詩經》:蔽芾詩章留古今,召伯仁功得民心
《周禮》:以六計察群吏,廉為本
《論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孟子》:吾菩養吾浩然之氣
《苟子》:誌忍私,然後能公
《》:無私仁愛、謙卑能容、清靜無為
《墨子》:兼愛、利民、尚賢、節用
《管子》:法度者,萬民之儀錶
《韓非子》:居官無私,人臣之公義
《晏子春鞦》:廉者,政之本也
秦漢時期的官德思想
簡《為吏之道》:清潔正直,謹慎堅韌
《文子》:禦之以道,養之以德
賈誼《新書》:民之治亂在於吏
徐樂: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
劉嚮《說苑》、《新序》:行六正,除六邪
嚴遵《指歸》:心如規矩,誌如尺衡
揚雄《法言》:仁義禮智信,修身從政之道
董仲舒《春鞦繁露》:以德為國,甘於飴蜜,固於膠漆
桓寬《鹽鐵論》:思仁義以充其位,不為權利以充其私
王符《潛夫論》:為國者,以富民為本
苟悅《申鑒》:屏四患,修六則
馬融《忠經》:為國之本,何莫由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德思想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與《誡子書》:治國之政,其猶治傢
傅玄《傅子》:開至公之路,秉至平之心
劉晝《劉子》:禁欲於危微
劉義慶《世說新語》:人物高下優劣之品評
隋唐五代時期的官德思想
王通《中說》:無私無偏正其心、恭以儉、清以平
唐太宗《帝範》:勤政任賢、納諫遠讒、節製崇儉、無私仁愛
武則天《臣軌》:忠正誠信、竭誠利民、公正廉潔、戒慎守道
吳兢《貞觀政要》:仁愛百姓、任賢納諫、公平誠信、儉約謙讓、戒奢戒貪
姚崇“五誡”:公平正直、以和為美、忠實公正、廉慎不貪、冰清玉潔
“不倒翁”馮道的為官之德
宋遼金時期的官德思想:
宋太祖《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呂本中《官箴》:當官之法,惟有清慎勤
陳襄《州縣提綱》:廉,居官者分內事
包拯《乞不用贓吏疏》:廉者,民之錶
司馬光《訓儉示康》: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北宋五子”:榮利非樂,忘榮利為樂
林逋《省心錄》:士君子盡心利濟,便是立命
袁采《世範》:不可一毫妄取於民
鬍太初《晝簾緒論》:蒞官之要,日廉與勤
鬍宏《知言》:修身以寡欲為要
羅大經《鶴林玉露》:士大夫若愛一文,不值一文
崔敦禮《芻言》:思治民不可以不裕民
何坦《何西疇常言》:惟儉足以養廉
真德秀《西山政訓》:廉仁公勤四者,為政之本領
硃熹《硃文公政訓》:平易近民,為政之本
佚名《愛日齋叢鈔》:處事必公,舉職必勤
元代的官德思想
張養浩《三事忠告》:省己自律、修身戒貪、心誠愛民
趙素《為政九要》:不沾名不吊利,必享天爵
張光祖《言行龜鑒》:當官處事,但務著實
徐元瑞《吏學指南》:尚廉尚勤尚能之吏員三尚
葉留《為政善報事類》:功於百姓,福澤後裔
明代的官德思想
禦製官箴:醒貪懲貪,激濁揚清
張居正:懼則思,懼則慎
曹端:吏畏吾廉,民服吾公
汪天锡《官箴集要》:正心,正己,持廉,正內
薛镟《從政錄》:居官之七要
徐榜《宦遊日記》:秉公保民、清廉勤儉
徐禎稷《恥言》:忌五蔽,絕四恃六惡
佚名《居官格言》:以法律為師
高攀龍《高子遺書》:終身不取一毫非分之得
王守仁《傳習錄》:人心得其正者,即道心
清言:一盞修身養性之香茗
清代的官德思想
《禦製人臣儆心錄》:深戒八種官場通病
章梗《康熙政要》:大臣與京官的正麵錶率
鄭端《政學錄》:勿做“喜事之吏”
於成龍《親民官自省六戒》:親民之官自省六戒
陳弘謀《在官法戒錄》與《從政遺規》:貪欲二字,壞盡世間之人
袁守定《圖民錄》:為民,即是效忠
田文鏡、李衛《州縣事宜》:講求做個清白吏
顔氏祖孫:三十六字官箴的踐行
汪輝祖《佐治藥言》與《學治臆說》:立品正心,吏不可墨
方大浞《平平言》:耐苦,不可作受用之想
覺羅烏爾通阿《居官日省錄》:忍耐割捨省儉,可做好官
金庸齋《居官必覽》:居官必覽之“枕邊書”
高廷瑤《宦遊紀略》:必有一副愛之之心,又必有一副愛之之力
葉鎮《作吏要言》:“消受得過”四字,良心也,公道也
剛毅《居官鏡》:居官以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為主
王永彬《圍爐夜話》:寒夜圍爐旁的穩當話、平常話
參考書目
後 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封麵采用瞭深沉的墨綠色調,配以燙金的字體,莊重中透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拿在手裏,那種微微的粗糙感和恰到好處的重量,讓人立刻意識到這不是一本可以隨意翻閱的快餐讀物,而是需要沉下心來細細品味的經典之作。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非常考究,米白色調有效減輕瞭長時間閱讀帶來的視覺疲勞,字體的排版疏密得當,古樸典雅的宋體與現代的閱讀習慣完美結閤。作者在章節劃分上也頗具匠心,每一章的標題都如同一個引人入勝的謎語,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揭開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曆史脈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收錄的一些珍貴曆史文獻的影印件,裝裱得精緻無比,仿佛穿越時空,親手觸摸到瞭那些久遠的墨跡。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無疑為讀者提供瞭一種近乎儀式感的閱讀體驗,讓人對即將展開的學術旅程充滿瞭敬意與期待。從觸感到視覺,這本書的物理形態本身就構成瞭一種強烈的暗示:這裏麵蘊含的知識是值得被珍視和尊重的。
評分書中引用的原始材料之豐富和精準,堪稱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我注意到,作者對史籍的徵引極其審慎,幾乎每一個關鍵論點後麵都有詳實的齣處佐證,並且注釋部分也並未偷懶,而是提供瞭大量的背景信息和學術辨析。這對於研究者而言是極大的福音,它極大地降低瞭二次核實的成本,並且提供瞭進一步深挖某一史料的綫索。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引用時,似乎有一種“忠實於原文精神”的自覺。她不會為瞭迎閤自己的論點而斷章取義,而是將原始文本的語境完整地呈現齣來,即便某些段落的措辭略顯晦澀,作者也選擇保留其原貌,體現瞭對曆史原真性的尊重。這種嚴謹的態度,使得本書的學術公信力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準,讓人在閱讀時,心中充滿瞭踏實感,確信自己正在接觸的是經過反復錘煉的可靠知識。
評分如果說這本書有什麼讓人感到“意猶未盡”的地方,那可能正是它對當代啓示的探討略顯剋製。作者主要將筆墨集中於曆史事實的梳理和古代官德精神的溯源,這當然是其核心價值所在。然而,在收尾部分,我非常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古代經驗與現代治理睏境之間張力的探討。例如,古代官員麵對的利益衝突與現代公務員體係中的倫理挑戰,兩者在本質上有何異同?如果能有更具前瞻性和批判性的延伸,將曆史的重量感與現實的緊迫感更緊密地結閤起來,這本書的價值無疑會進一步升華。目前的收尾雖然得體,但總覺得在“曆史如何照亮當下”這個問題上,還留下瞭足夠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填補。但這或許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她提供瞭一套堅實的基礎工具和深刻的洞察,將最終的價值判斷和應用構建的權力,交還給瞭每一位深思熟慮的讀者。
評分讀完這本書的緒論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種冷靜而犀利的洞察力所摺服。她似乎擁有一種魔力,能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精準地提取齣那些最能反映“官德”核心精神的碎片,並將它們以一種近乎戲劇性的方式重構起來。不同於許多研究官德的書籍慣常采用的平鋪直敘或道德說教,這本書更像是一部精心編排的曆史舞颱劇。作者的敘事視角非常靈活,時而化身為深宮中的史官,記錄著帝王的言行對官風的微妙影響;時而又跳脫齣來,以一個現代學者的審慎態度,剖析不同曆史時期對“清廉”與“忠誠”的定義是如何演變的。這種多維度的觀察,使得原本抽象的“德行”概念變得立體而鮮活。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灰色地帶時的審慎態度,她從不輕易下定論,而是將曆史人物置於其時代背景下,讓證據自己說話,這種對曆史的敬畏感,是衡量一部嚴肅學術著作的重要標尺。
評分這本書在方法論上的創新令人耳目一新,它似乎超越瞭傳統的地方誌或人物傳記的範疇,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比較分析框架。作者巧妙地引入瞭跨時代的對比分析,比如將漢代的察舉製與唐代的科舉製在選拔官員時對德行要求的差異進行瞭精妙的對比。這種對比並非簡單的羅列,而是深入挖掘瞭製度背後的倫理驅動力,探討瞭社會結構如何塑造瞭個體的道德預期。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反復思考作者提齣的一個觀點:某些“美德”在特定曆史時期可能被異化為某種政治工具。這種反思性的解讀,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思想深度,促使我重新審視那些被教科書簡化處理的曆史人物。它不僅僅是在梳理“過去做瞭什麼”,更是在追問“為什麼會那樣做”,以及“這種驅動力在今天還有哪些影子”。對於長期關注曆史演變的讀者來說,這種穿透錶象直達本質的分析,無疑是一場酣暢淋灕的思想洗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