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和平崛起:中國推動建設和諧世界
定價:49.00元
作者:宋秀琚,明庭權
齣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1610934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中國提齣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戰略目標,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的智力貢獻。它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平性質為“基礎”,通過走獨立自主的和平發展“道路”,*終達到和諧世界的“目標”;“基礎—道路—目標”構成瞭中國全球戰略的基本框架。《和平崛起:中國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立足於此展開論述,並作齣預測:和諧世界理念已經主導瞭中國外交及其世界戰略,未來十年將是中國積極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行動之年,也會是大有收獲之年。
內容提要
《和平崛起:中國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中國實現和平崛起,推進建設和諧世界,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的智力貢獻。它解決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之間究竟有什麼內在聯係”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在堅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性質的基礎之上,中國摒棄瞭現實主義的大國戰爭崛起模式,將相對和平的大國製度崛起模式和大國建構崛起模式創造性地結閤在一起,塑造成中國和平崛起模式的自主選擇,從而開闢齣瞭一條大國崛起的全新道路。中國和平崛起的目標堅定,那就是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中國推進建設和諧世界理念展露齣瞭中國全球戰略的雛形:它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性質為“基礎”,通過走獨立自主的和平崛起“道路”,終達到和諧世界的“目標”。“基礎一道路一目標”構成瞭中國全球戰略的基本框架。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理念本身具有極強的抗危機因子和建設性因子;危機情境能夠激活它的活力。這在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全球氣候變化大會等全球務上,已得到初步證明。
目錄
堅實的基礎,堅固的道路,堅定的目標
緒論篇--和平與和諧
一 和平是什麼
二 和諧及和諧世界理念
三 和平與和諧的關係
基礎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平屬性
一 新中國追求世界和平的思想及和平外交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主張和平的社會主義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屬性的內涵
道路篇--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
一 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提齣及其內涵
二 中國選擇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內在規定性和必然性
三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理論基礎與現實選擇
四 中國和平發展進程中的颱灣問題
五 中國和平發展進程中的對外關係布局
目標篇--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一 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屬性的自覺
二 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是中國全球戰略的核心目標
三 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戰略路徑
四 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中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努力
結語篇--和平性質、和平發展與和諧世界
後記
作者介紹
宋秀琚(1971—),男,湖北秭歸人,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國際事務研究所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從事國際政治與中國外交研究。已主持和參與國傢社科基金及教育部課題多項,在《國外社會科學》、《國際論壇》、《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等重點期刊上發錶論文二十餘篇,齣版專著有《國際閤作理論:批判與建構》等。
明庭權(1980—),男,湖北陽新人,武漢市委黨校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颱海問題研究;已主持重點調研課題兩項、全國颱聯重點調研課題兩項、湖北省社科基金一項,武漢市社科基金兩項,參與國傢社科、省市發改委課題多項,在省部級、核心期刊論文發錶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文摘
序言
讀完第一部分內容後,我立刻被作者那種近乎手術刀般精準的分析能力所摺服。他似乎擁有穿透迷霧的洞察力,能夠將那些看似復雜交織的全球性問題,抽絲剝繭地還原為幾個核心的驅動力。尤其是在論述國際關係中權力動態變化的那幾個章節,邏輯鏈條異常清晰,沒有絲毫的含糊不清或偷換概念的嫌疑。作者擅長運用曆史的橫嚮對比和縱嚮發展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引用的案例豐富且具有代錶性,絕非那種隻有理論而缺乏實踐支撐的空洞說辭。每次當我以為自己理解瞭某個論點時,作者總能拋齣一個新的角度,將我的思考推嚮更深一層,這種持續性的智力挑戰,對於渴望深度思考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享受。書中對不同區域文化背景下政治哲學的探討,也體現瞭作者跨學科的紮實功底,使得整個論述體係顯得立體而豐滿,而不是單一維度的綫性推導。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意外和振奮的,是它所蘊含的、超越地域局限的普世價值探討。盡管主題宏大,涉及復雜的國際政治,但作者最終落腳點始終是對個體尊嚴和人類共同福祉的維護。在探討大國關係和地緣政治角力時,作者始終保持著一種人文主義的底色,提醒著讀者,所有宏偉的戰略目標最終都必須服務於人類的根本利益。書中對文化交流、相互理解在構建穩定世界中的關鍵作用的論述,尤其觸動瞭我。它強調瞭軟性力量的持久效用,並有力地反駁瞭“零和博弈”的狹隘思維定勢。讀完後,我感到心中湧起一股清明的希望,這種希望並非盲目樂觀,而是基於對挑戰的清醒認知後,所建立起來的、經過深思熟慮的信心。它像一束光,照亮瞭前行的道路上那些容易被忽視的閤作與共贏的可能性。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在處理全球治理結構變遷時,展現齣瞭一種罕見的務實態度。它沒有沉溺於對完美藍圖的空想,而是直麵現有國際體係的結構性缺陷與各方利益的尖銳衝突,這使得書中的探討充滿瞭現實的張力。作者對不同主要行為體之間博弈細節的描繪,細緻入微,仿佛在揭示一盤棋局背後的深層謀劃與試探。特彆是關於規則製定權力的分配與製衡機製的構建部分,作者提齣瞭許多極具建設性的觀察點,這些觀點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對現有國際法、條約文本以及多邊會議記錄的透徹研究之上的。對於那些關心全球秩序未來走嚮,並希望理解其中復雜運作機製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參照係,它引導我們去思考“如何可能”的路徑,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應該如何”的道德呼籲。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在我看來,是一次大膽而成功的嘗試。它沒有拘泥於傳統學術著作那種刻闆的、去情緒化的敘事模式,而是巧妙地融入瞭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敘事力量。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淌齣的那種對人類未來深切的關懷與期盼,這種情感的注入,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理論探討,變得鮮活而引人入勝。當然,情感的錶達並未以犧牲客觀性為代價,作者總能在激昂的陳述之後,迅速迴歸到冷靜的文本分析,形成一種張弛有度的閱讀節奏。尤其是一些關鍵的轉摺段落,作者的遣詞造句精準到位,充滿瞭畫麵感和衝擊力,讓人在閱讀時仿佛置身於宏大的曆史場景之中,親身感受著決策背後的重壓與抉擇的艱難。這種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思想傢的激情,確實是當代非虛構寫作中難得一見的品質。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第一印象。封麵那沉穩的墨綠色調,搭配著燙金的書名,散發齣一種低調而又厚重的曆史感,仿佛預示著其中蘊含的觀點絕非泛泛而談的膚淺論調。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頗為考究,觸感溫潤,油墨的著色均勻,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的疲勞感也相對較輕,這無疑為閱讀體驗增添瞭極大的舒適度。更值得稱贊的是其排版布局,字體大小適中,行距寬鬆有度,使得復雜的概念和密集的論述得以清晰地呈現齣來,即便是初次接觸此類宏大敘事的讀者,也能較快地找到閱讀的節奏。書脊的膠裝處理看起來十分牢固,讓人相信它能夠經受住多次翻閱和攜帶的考驗,這對於我這種喜歡隨時隨地閱讀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優點。整體來看,從觸覺到視覺,這本書在物理層麵上就建立起瞭一種高質量的期待感,讓人在尚未打開書頁之前,就已經感受到作者及其齣版團隊對知識傳播載體的尊重。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往往也暗示著內容本身的嚴謹性與深度,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探究其文字的魅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