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普列姆昌德评传
定价:62.00元
作者:刘安武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0097334
字数:422000
页码:3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普列姆昌德评传/刘安武文集/南亚研究丛书》是由中国印度学学者、翻译家刘安武先生所著。主要论述和评析了普列姆昌德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走向社会的青年时代,早期成功的创作实践(1903—1918),丰收的年代(1919—1927)和创作高峰的岁月(1928—1936)等。
目录
作者介绍
刘安武,中国印度学学者,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曾就学于中国的湖南大学、北京大学和印度的德里大学、贝拿勒斯印度大学。1958年自印度回国后入北京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印度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印地语文学史、普列姆昌德、印度两大史诗等均有深入研究。参与翻译并主编《泰戈尔全集》24卷。2004年被中国翻译家协会授予翻译家称号,2005年被评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
文摘
序言
文学作品对我来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普列姆昌德的作品,总能带给我一种温暖而又沉重的感觉。温暖,是因为他笔下的人物,即使身处困境,也依然保有善良和希望;沉重,是因为他毫不避讳地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那些无处不在的不公和压迫。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普列姆昌德能够如此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细节,如此深刻地洞察人性的复杂?这次看到这本《正版 普列姆昌德评传》,我满怀期待。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答案。我想了解,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经历了怎样的挑战和磨难,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他的性格,又如何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我渴望了解他创作《普列姆昌德的抉择》等作品时的心境,以及他对于生活中种种不公现象的真实感受。我想知道,他的文字,究竟是如何从他的生命中流淌出来,又如何穿透时空,触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评分作为一名对印度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普列姆昌德的文学成就心存敬意。他的小说,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描绘了那个时代印度社会的面貌,也展现了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我尤其欣赏他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这次偶然看到了这本《正版 普列姆昌德评传》,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普列姆昌德的生平故事。我想知道,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家庭成长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成长环境,他的教育经历,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都是我非常好奇的。我特别想了解,他创作《戈丹》这部作品时,是抱着怎样的初衷?这部作品又为何能够成为印度文学史上的经典?我希望这本评传,能够为我展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普列姆昌德,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的思想,更真切地感受他的情感,也更全面地认识他为印度文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评分对于我而言,阅读不仅仅是消遣,更是一种精神的探索与对话。普列姆昌德,作为印度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早已跨越国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反映社会现实、触及人性深处的作品情有独钟。普列姆昌德的小说,恰恰就具备了这样的特质。他的笔下,没有虚无缥缈的童话,只有鲜活的人物,真实的生活,以及那些普通人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我尤其着迷于他对农民、工人、妇女等弱势群体的刻画,他们身上的质朴、坚韧,以及在不公命运下的抗争,总能深深打动我。这次看到这本《正版 普列姆昌德评传》,我感到非常惊喜。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了解他的文学成就,更希望能够窥探他创作的源泉,理解他为何对社会现实如此关注,为何用如此饱含同情的笔触去描绘那些被时代遗忘的角落。我想知道,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政治立场,他与那个时代的互动,是如何影响了他的文学理念,又是如何将他塑造成一位如此伟大的作家。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与一位精神巨匠的深度对话。
评分我是一个对文学史脉络很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更是我研究的重点。普列姆昌德,无疑就是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出现,标志着印度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新纪元。之前阅读他的作品,我更多的是关注其文学价值和艺术手法,但这次,我希望通过这本评传,能够更系统地梳理他一生的文学轨迹。我想了解,在他之前,印度的文学是什么样的?他的出现,带来了哪些革新?他对后来的印度作家,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尤其好奇他对社会批判的深度和广度,他如何巧妙地在文学作品中融入对贫困、种姓制度、妇女地位等问题的深刻反思,以及这些作品在当时社会引起的巨大反响。这不仅仅是对一个作家的评价,更是对一段重要文学历史的梳理。我希望这本评传,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我理解普列姆昌德在印度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他为印度文学所做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评分普列姆昌德这个名字,对于我这样一个热衷于印度文学的读者来说,早就如雷贯耳。只是之前接触的,多是他的小说,那些生动描绘底层人民生活、深刻揭示社会矛盾的作品,总让我掩卷长思。这次偶然看到了有关于他的评传,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生平、思想和他创作背后的故事。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他如此悲悯而又犀利的文笔?是怎样的时代背景,催生了他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我对他的童年、他的教育,以及他如何在文学的道路上一步步成长,都充满了好奇。尤其好奇他那些经典作品,比如《戈丹》、《尼尔曼》等,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以及他个人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情感投入。我想知道,在他眼中,那些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那些在困境中挣扎却依然保持尊严和希望的灵魂,是如何打动他的。这次获得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他内心深处的窗户,让我能更近距离地感受他的生命温度,品味他文字背后深邃的哲学思考。期待这本评传能够带我走进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普列姆昌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