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菁华

先秦诸子菁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葆全,郭玉贤,才学娟 著
图书标签:
  • 先秦
  • 诸子
  • 思想
  • 哲学
  • 历史
  • 文化
  • 国学
  • 经典
  • 智慧
  • 中国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文京典专营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04464
商品编码:29721314602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先秦诸子菁华

定价:49.00元

作者:张葆全、郭玉贤、才学娟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598044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诸子百家在争鸣些什么?为什么诸子百家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遍览本书,可以高效获取答案。

2.本书从先秦诸子传世典籍中精选能够代表他们思想观点、言行风貌的文章进行注释、翻译和解析,诸子百家精髓汇于一册,便于速览、博观与珍藏!

3.本书对所选诸子各作了一个整体评述,对选文的注释、翻译准确简明,并在当代的语境下进行解析,是一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性读物。

内容提要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儒、墨、道、兵、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诸子百家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抱持不同的观点,纷纷著书立说,相互驳难,极力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开创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共同促进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大繁荣,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国以及全世界至为宝贵的思想遗产。

本书从《论语》《孙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经典中精选先秦诸子*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注释、翻译和解析,对各家的思想主张及言行风貌有一个全面的呈现,并力求便于读者读懂读透,揭示其在当代温故知新、借古鉴今的价值。

目录


论语(1)

学而篇(5)

学而时习之(5

君子务本(6

吾日三省吾身(7

入则孝,出则悌(8

为政篇第二(9)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10

礼制有所损益(11

里仁篇第四(12)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12

无适无莫,义之与比(13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14

以约失之者鲜矣(15

公冶长篇第五(15)

孔子之志(15

雍也篇第六(16)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6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17

述而篇第七(18)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8

三人行必有我师(19

泰伯篇第八(19)

曾子有疾(19

士不可以不弘毅(20

子罕篇第九(21)

子绝四(21

叩其两端(21

匹夫不可夺志(22

松柏后凋(23

知仁勇(23

先进篇第十一(24)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24

侍坐(25

颜渊篇第十二(29)

克己复礼为仁(29

民无信不立(30

仁者爱人(31

子路篇第十三(32)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32

其身正,不令而行(33

富而后教(33

君子和而不同(34

宪问篇第十四(35)

修己以安百姓(35

卫灵公篇第十五(3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6

季氏篇第十六(37)

季氏将伐颛臾(37

君子有三戒(40

阳货篇第十七(41)

佛肸召,子欲往(41

六言六蔽(42

微子篇第十八(43)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43

长沮桀溺耦而耕(44

子路从而后(46

孙子(48)

计篇(51)

谋攻篇第三(55)

形篇第四(59)

势篇第五(62)

虚实篇第六(66)

九变篇第八(73)

墨子(76)

修身篇第二(79)

所染篇第三(82)

兼爱上篇第十四(87)

非攻上篇第十七(90)

公输篇第五十(93)

(99)

一章(104)

二章(105)

八章(107)

九章(108)

十一章(109)

十二章(111)

二十五章(112)

三十六章(114)

四十二章(115)

五十五章(117)

七十七章(118)

八十章(120)

孟子(122)

梁惠王上(125)

寡人愿安承教(125

齐桓晋文之事(127

梁惠王下(137)

王顾左右而言他(137

公孙丑上(138)

浩然之气(138

不忍人之心(147

公孙丑下(149)

天时不如地利(149

滕文公上(151)

滕文公问为国(151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153

离娄下(161)

仲尼亟称于水(161

人之所以异于者(162

以仁礼存心(163

齐人有一妻一妾(164

告子上(166)

仁义礼智(166

鱼我所欲也(169

体有贵贱(171

告子下(173)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173

尽心上(174)

君子有三乐(174

尽心下(176)

民为贵(176

庄子(177)

逍遥游(181)

鲲鹏展翅(181

养生主(187)

庖丁解牛(187

应帝王(190)

浑沌之死(190

天道(192)

轮扁斫轮(192

秋水(194)

河伯望洋而叹(194

无以人灭天(198

庄子钓于濮水(199

至乐(200)

庄子妻死(200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202

达生(204)

痀偻者承蜩(204

梓庆削木为(206

山木(207)

庄子行于山中(207

林回弃璧(210

田子方(211)

真画者(211

徐无鬼(212)

匠石运斤成风(212

则阳(214)

蜗角触蛮之战(214

外物(215)

任公子钓鱼(215

儒以诗礼发冢(217

列御寇(219

舐痔得车(219

荀子(221)

劝学(223)

学不可以已(223

儒效(230)

我欲贱而贵(230

王制(232)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232

人为天下贵(234

君道(238)

有乱君,无乱国(238

臣道(240)

人臣之论(240

有大忠者(243

天论(245)

天行有常(245

人妖可畏(247

错人而思天,则失之情(249

礼论(252)

礼起于何也(252

解蔽(254)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254

虚壹而静(256

观物有疑(258

性恶(262)

人之性恶(262

赋(266)

箴赋(266

宥坐(269)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269

子道(271)

人之大行(271

法行(273)

君子比德于玉(273

韩非子(275)

十过(278)

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278

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280

喻老(282)

扁鹊见蔡桓公(282

说林上(285)

子胥出走(285

臧孙子之忧(286

涸泽之蛇(287

纣为象箸(289

说林下(291)

善言以自保(291

内储说上(293)

三人言而成虎(293

水形懦,人多溺(294

刑弃灰于街(295

滥竽充数(297

外储说左上(298)

买椟还珠(298

卜妻为裤(300

郢书燕说(301

郑人买履(302

曾子烹彘(302

外储说左下(304)

晋文公出亡(304

西门豹为邺令(305

外储说右上(307)

齐景公之晋(307

猛狗与社鼠(309

楚王急召太子(312

外储说右下(313)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313

圣人治吏不治民(315

明主不躬小事(316

难一(317)

自相矛盾(317

师旷援琴撞之(320

难三(322)

听哭察奸(322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325

定法(326)

五蠹(332)

圣人不期修古(332

吕氏春秋(340)

贵公(342)

去私(346)

异宝(350)

去尤(353)

人有亡鈇者(353

察今(354)

察微(节录)(359)

疑似(节录)(362)

察传(364)

别类(节录)(367)

后记(369)

作者介绍


张葆全,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漓江学院终身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国学堂专家委员会主任,广西儒学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国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或主编)《诗话和词话》、《历代诗话选注》、《宋代诗话选释》、《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新编今注今译昭明文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先秦诸子散文赏析》、《论语通译》、《玉台新咏译注》、《今读》、《道德经译解》、《大学中庸译解》、《周易选译》、《我们读论语》等著作多部,多次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郭玉贤,女,黑龙江省克东县人,西南大学文学学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科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或合著)《荀子选译》、《大学语文》、《今读》、《我们读论语》等教材、专著多部。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多次获得省级奖励。

才学娟,女,河北唐山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或主编)《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欣赏》、《唐诗选译》、《世说新语选译》等著作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文摘


序言



《先秦诸子菁华》:先秦思想的璀璨星河,智慧的源泉与启迪 《先秦诸子菁华》并非一部简单的文集,它是一扇穿越时空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个波澜壮阔、思想喷薄的时代——先秦。这是一个中华文明奠基的伟大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哲学、政治、伦理、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无数振聋发聩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文明进程。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精选了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诸子学说,以一种精炼、深刻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旨在帮助读者抓住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菁华”,理解先秦思想的脉络与精髓。 何为“菁华”? “菁华”二字,点出了本书的选材标准和编排意图。它并非包罗万象的史料堆砌,也不是对所有先秦文献的浅尝辄止。相反,它经过了审慎的甄选,力求将那些历经千年而不衰,至今仍能引发深刻思考的经典篇章、核心观点、代表性论述汇集一堂。本书所呈现的“菁华”,是先秦思想体系中最具原创性、最富生命力、最能触及人类根本性问题的部分。它关乎如何治国安邦,如何修身养性,如何认识宇宙人生,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些思想,如同智慧的火种,点燃了中华文明的灯塔,照亮了后世无数人的精神世界。 先秦思想的时代背景与时代意义 要理解《先秦诸子菁华》,就不能不提其产生的宏大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旧有的礼乐制度土崩瓦解,新的社会秩序正在重塑。在这种剧烈的变革中,人们对政治、社会、人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疑问。哲学家们、思想家们纷纷走出象牙塔,深入民间,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试图为混乱的现实找到出路,为迷茫的人们提供指引。 孔子及其弟子,以“仁”为核心,倡导礼乐教化,强调道德修养,奠定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础。 老子,以“道”为本体,主张“无为而治”,揭示了自然之道与人生智慧的深刻关联。 庄子,以其汪洋恣肆的想象和瑰丽的文笔,宣扬“逍遥游”,在精神自由的层面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墨子,以“兼爱非攻”为旗帜,强调“尚贤”和“节用”,对社会公正和民生疾苦提出了切实的主张。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性善论”,提出了“仁政”的政治理想。 荀子,则提出了“性恶论”,强调后天教化和礼法的约束作用,为建立有序的社会提供了另一条思路。 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强调“法、术、势”并重,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还有诸如孙子、鬼谷子等在军事和纵横之术上独树一帜的大家。 这些思想的碰撞与交融,构成了先秦时期辉煌灿烂的思想图景。它们并非孤立的学说,而是相互启发、相互批判,共同推动了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思想图景,让读者看到不同学派的特点,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形成对先秦思想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本书的结构与内容 《先秦诸子菁华》通常会以学派为单位,或者以重要人物为脉络,系统地呈现其核心思想。在具体的呈现方式上,本书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 代表性文本精选:直接摘录或节选诸子经典中的核心篇章,如《论语》中的“学而篇”、“为政篇”,《道德经》的精要章节,《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孟子》的“告子章句上”,《韩非子》的“五蠹”等。这些文本是理解诸子思想最直接、最生动的载体。 2. 核心概念解析:对诸子思想中的关键概念进行梳理和解释,例如“仁”、“礼”、“道”、“德”、“无为”、“兼爱”、“性善”、“性恶”、“法”、“术”、“势”等等。这些概念是理解诸子学说的基石,清晰的解析能够帮助读者迅速把握思想的要义。 3. 思想体系概述:在精选文本的基础上,对每个学派或主要思想家,提供一个简明扼要的体系性介绍,阐述其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的核心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 4. 历史背景与影响:适当介绍这些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们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5. 对比与鉴别:在呈现不同学派的思想时,可能还会包含一些对比分析,例如儒法之争,或者诸子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答,从而凸显思想的多元性与深刻性。 阅读《先秦诸子菁华》的收获 阅读本书,您将获得: 思想的启迪:先秦诸子关于人生、社会、政治、道德的思考,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些智慧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历史的视野:通过本书,您可以穿越历史的迷雾,触摸那个孕育了伟大文明的时代,理解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思维的训练:诸子的思想往往充满辩证与深刻,阅读本书是对思维方式的一种训练,能够激发您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文化的传承:先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本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习。 语言的精妙:许多先秦经典以其简洁、凝练、富含哲理的语言著称,本书的选文也将展现这种独特的语言魅力。 本书适合读者 《先秦诸子菁华》适合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您是学生、学者,还是普通大众,只要您渴望了解中华文明的根基,渴望获得思想的滋养,这本书都将是您的不二选择。对于希望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到精神支撑,获得人生智慧的人们来说,本书尤为具有价值。 总而言之,《先秦诸子菁华》是一次关于思想的朝圣,一次关于智慧的探寻。它精炼地呈现了先秦思想的精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华文明脉络、汲取古人智慧的绝佳途径。它是一扇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大门,等待着每一位求知者的到来。

用户评价

评分

“先秦诸子菁华”,这个书名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文化底蕴,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我一直对先秦时期那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心驰神往,那里孕育了无数影响深远的思想流派,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通往那个思想宝库的大门。我期待书中能够以一种系统而又不失趣味的方式,梳理和介绍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让我能够清晰地辨析出不同学派的观点、逻辑以及他们的时代贡献。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解读那些经典篇章,用现代的语言和视角来阐释古人的智慧,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些流传千古的哲学理念。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引发我对于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的思考,让我明白,这些古老的智慧,如何依然能够为我们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启示。这本书,我期望它能成为我理解中国思想史的起点,也是我汲取古人智慧、丰富个人精神世界的起点。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先秦诸子菁华”,听起来就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感觉,仿佛要把那些最精华、最有代表性的思想都凝聚在一起。我对中国古代的思想史一直很感兴趣,特别是先秦时期,那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涌现出了无数璀璨的思想家,他们的智慧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诸子百家各自的核心观点,以及他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辩驳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儒、道、法、墨等主要学派进行深入的剖析,不仅仅是介绍他们的理论,更能让我理解这些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避免枯燥乏味的学术堆砌,而是能够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领略到古人的智慧。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对于这些思想的进一步探索,让我愿意去阅读原著,去思考这些思想在当下社会的意义。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理解中国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

评分

“先秦诸子菁华”这个名字,光是听着就让人觉得很有分量,仿佛翻开书页就能穿越回那个百家争鸣、思想激荡的时代。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情有独钟,特别是先秦时期,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无数伟大的思想家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智慧结晶。我一直期待能有一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出这些思想的脉络,让我能更清晰地理解诸子百家各自的学说精髓,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引路人,带领我深入探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等主流学派的核心思想,了解他们的主张、他们的论证方式、他们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这些思想是如何影响了后世的中国文化。我更希望作者能在阐释经典的同时,加入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够启发我的思考,让我不仅仅是了解“是什么”,更能明白“为什么”。读史可以明智,读哲学更可以启迪心智,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这样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让我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宁静与智慧的寄托。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厚重感,装帧也显得十分典雅,有一种传承的韵味。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里面究竟蕴含了怎样的“菁华”。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对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有着一定的了解,也读过一些相关的著作,但总觉得对诸子百家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表面化的层面。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诸子们的言论,更能深入地挖掘他们思想背后的逻辑和时代渊源。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庞杂的思想体系进行提炼和整合的?是按照学派分类,还是按照主题来梳理?我期待书中能够对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指出他们的异同,甚至是一些思想的碰撞和融合。我希望书中能有足够的篇幅来解读那些晦涩难懂的原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其深层含义,并且能够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让我们理解这些思想产生的必然性。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块重要敲门砖,让我能够更自如地游走于古人的智慧海洋中。

评分

“先秦诸子菁华”,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使命感,仿佛要将那些曾经照耀古今的智慧之光重新点亮。我一直对先秦时期那种思想迸发的活力感到着迷,仿佛每个人都在思考,都在探索人生的意义、社会的治理之道。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够带我走进那个充满智慧的殿堂。我希望作者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梭于孔子的仁爱、老子的无为、墨子的兼爱、韩非子的法治之间,让我体会到他们各自的独特魅力和深刻洞察。我期待书中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更能引发我对于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是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思考。例如,孔子的“仁”,在现代社会是否还有其生存的空间?老子的“道”,我们又该如何去体悟?法家的“法”,是否能够有效地规训人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开放的视角,鼓励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认识中国文化根源的一扇窗户,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内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