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
定价:30.00元
作者:高平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811307771
字数:
页码:2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平编写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教程》简要介绍了信号与系统实验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对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中典型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提供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的实验内容、步骤和要求,并针对每个实验涉及的理论知识,给出思考题。
目录
篇 信号与系统基本原理
单元一 信号系统的分析
单元二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单元三 连续信号的正交分解
单元四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单元五 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
单元六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单元七 傅里叶变换
单元八 数字滤波器
第2篇 信号与系统仪器实验
A仪器设备使用说明
单元一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使用
单元二 智能信号测试仪的使用
单元三 信号系统实验箱的使用
单元四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设备和环境
B信号与线性系统实验
实验一 仪器使用及信号的观察与测试
实验二 信号产生及频域分析
实验三 信号合成
实验四 滤波器及其频率特性
实验五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实验六 基本运算单元及其应用
实验七 连续时间系统模拟
实验八 信号采样与恢复:
C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实验一信号放大与衰减:
实验二 FIR滤波器设计
实验三 IIR滤波器设计
实验 FFT频谱分析
实验五 正弦信号产生
实验六 噪声产生
实验七 DTMF、产生与接收
实验八 有限精度处理的影响:
第3篇 信号与系统仿真实验
A信号处理的计算机仿真
单元一 虚拟电路实验平台
单元二 EWB的菜单
单元三 元器件和仪器的调用
单元 EWB 9分析功能
B信号系统仿真实验
实验一 正弦、方波和三角波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仿真
实验二 信号的合成和滤波电路对信号的影响
实验三 信号的频域分析
实验四 谐振电路的研究及其对信号的影响
实验五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和时序信号产生
实验六 移相电路设计及其对信号相位的影响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与市面上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教程的配套资源和自检机制做得尤为出色。书后的习题设计梯度非常科学,从基础概念的巩固,到中等难度的分析计算,再到极具挑战性的综合设计题,一应俱全。更难得的是,对于大部分计算题,书后都提供了详细的解题步骤或者关键结论,这为自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反馈回路。我不需要为了一道题的答案而苦苦等待老师的批改,而是可以立即检查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并在发现偏差后迅速纠正。这种即时反馈机制对于巩固实验技能和理论掌握是至关重要的。此外,我听说其配套的实验指导书内容也同样丰富,这表明了作者团队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生态系统上的投入,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色彩搭配,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而可靠的感觉。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是没得挑剔,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波形图,看起来也毫无压力,久读不累眼。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绪论部分,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整个学科的宏伟蓝图,而不是干巴巴地堆砌定义。我尤其欣赏它在开篇就强调了“动手做”的重要性,这对我这种更偏向实践操作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而且,书中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逻辑链条清晰可见,从最基础的连续时间信号处理,到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每一步的过渡都自然流畅,让人感觉学习过程是一气呵成的,而不是东一块西一块的知识点堆砌。这种精心打磨的排版和设计,体现了出版方和编著者对读者体验的极致追求,让人在翻阅时就能感受到满满的诚意。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最喜欢它在每个关键知识点后紧跟着的“案例分析”模块。这些案例并非虚构的、过于理想化的场景,而是贴近工业界和科研前沿的真实问题。比如,在介绍Z变换时,它就穿插了一个关于数字滤波器设计中如何处理稳定性和相位特性的实例,每一个步骤都有明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这些分析不仅展示了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一个工程问题。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算”,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算”以及“算出来的结果意味着什么”。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路径,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探索和验证的兴趣,让枯燥的公式推导充满了解决实际难题的成就感。我感觉我不是在读一本教材,而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非常欣赏,它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学术严谨性,同时又避免了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作者的文笔流畅且富有启发性,没有使用过多不必要的冗长修饰,使得信息传递效率非常高。每当遇到需要深入理解的理论点时,作者总会插入一些富有洞察力的评论,这些评论往往能一下子点醒我思维中的盲点。例如,在讲解采样定理时,书中对“混叠”现象的描述,不仅仅停留在频率轴上的重叠,而是结合了时域信号截断的物理后果进行了深入探讨,这种多维度的解释,极大地加深了我的记忆和理解。这种恰到好处的“人情味”和专业深度相结合的叙事方式,使得即使是面对复杂的内容,阅读过程也显得轻松而愉快,很少出现需要反复回溯的低效学习状态。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在概念的阐述深度上,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多我过去在其他教材中觉得晦涩难懂的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逆变换的推导过程,在这里竟然变得清晰而有条理。作者似乎深谙“大道至简”的道理,他们没有直接抛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积分公式,而是先从物理意义和直观感受入手,层层递进,将抽象的数学工具转化为可以理解的物理图像。特别是对于卷积积分的讲解,配上了大量的图示和类比,让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系统响应”是如何由“输入信号”和“系统特性”共同决定的。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入门门槛,同时也保证了专业学习者所需的理论深度。我甚至发现,即便是那些经常被忽略的细节——比如收敛域的讨论——作者也做了详尽的补充,这对于日后进行实际的系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