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陪你長大——一位心理谘詢師的育女心經
定價:35.00元
作者:池翠英;
齣版社:中南大學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4873067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陪你長大》從女兒的“慢熱”和“敏感”寫起,收錄為女兒記下的日記、片段,記錄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叛逆、遇到的睏難以及取得的進步;在成長點滴的基礎上,結閤心理學知識以及自我分析,整理齣親子教育以及親子互動等方麵的心得與體會,給當下父母一些參考。
內容提要
本書從女兒的“慢熱”和“敏感”寫起,收錄各個階段為女兒記下的日記、片段,記錄瞭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睏難以及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包括“成長日記”“青春篇”“學習篇”“建設篇”。其中,“青春篇”包括孩子青春期裏的“憤青”“摩擦”“網絡遊戲”等帶來的睏擾和互動,也有作為父母的理解和寄語;“建設篇”主要收錄“自我保護”“與人相處”“助人為樂”“學習分享”“應急處理”“誠實”以及“自信心的建立”等方麵對女兒的引導、帶教以及女兒的成長獲得。在成長點滴的基礎上,結閤心理學相關知識以及自我分析,整理齣親子教育以及親子互動等方麵的心得與體會。主要包括“焦慮篇”和“父母篇”兩個主題。“焦慮篇”從兩三歲孩子的分離焦慮分析到怕黑、怕鬼、怕生人的心理剖析,闡述孩子的膽小和不自信的原因,再由一個夢的思考挖掘其中存在的焦慮以及如何應對。“父母篇”則是在親子教育中體會到的父母所應具備的生活態度與習慣係列,包括樹立樂觀、謙讓、誠信、尊重與自重、彆人傢孩子的對比、指導員的說教、以理服人等)、探討包容&縱容/不同的愛對孩子帶來的影響,以及媽媽對比係列篇(電視裏的媽媽/彆人的媽媽/我的媽媽/足夠好的媽媽)等,給當下父母一些建設性參考。
目錄
部分 成長記錄
學前小故事 3
初來乍到 3
慢慢長大 5
幼兒園的快樂 7
點滴記事 12
歡樂集錦 18
小學生的日常 21
慢半拍 21
挫摺中成長 22
童年記事 26
豆蔻年華,矛盾升級 35
擇校 35
點滴記事 37
青蔥歲月 46
我的焦慮 48
中考前緻女兒的兩封信 50
青春寄語 57
吾傢有女初長成 63
吾傢有女初長成 63
起起落落 64
堅持就是勝利 69
提前錄取 75
專業選擇 77
善良的“姑姑” 78
快樂時光 79
你說我說 84
貼心小棉襖 96
十八歲寄語 101
第二部分 成長建設
自我保護 111
女兒當自強 111
言傳身教 112
“暴力女生”的轉變 114
“遇強不弱,遇弱不強” 114
快樂分享 115
“小氣”變“大方” 115
“大姑娘”和“小姑娘” 116
舟舟的快樂分享 117
助人為樂 119
送老人迴傢 119
失而復得的車票 120
好“姑姑” 121
誠實與守信 125
旱冰場門票 125
“我臉紅瞭” 127
“藉”來的玩具 128
誠實 129
誠信 129
建立自信心 131
遲緩型孩子的慢適應 133
助教 134
課堂舉手 134
唱歌 135
笛子 136
自信心的建立 136
與人相處 138
自己的東西要看好 138
閤理拒絕 139
應急處理 142
第三部分 青春期的碰撞
憤青少年 147
女兒的憤慨 147
我的曾經年少時 150
青春期的心理特點 152
青春期基本對策 154
衝突開始 156
自作多情 156
棉花糖和“死樣” 157
湯包館的不愉快 158
衝突升級 160
周末玩耍 160
遊戲無限時 161
肚子不舒服 161
感冒在傢 162
“都很生氣!” 163
開不起的玩笑 164
背默單詞 164
成績下滑 165
都很煩 167
網絡遊戲 168
一封信 168
商定協議 169
終止協議 170
遊戲自由 172
遊戲結束 175
衝突緩和 177
因為手機 177
關電視引起的衝突 178
沒話找話 180
青春期不可怕 181
第四部分 成長感悟
幼兒的分離焦慮 185
短暫彆離 185
分離焦慮 186
緩解焦慮 188
膽小、怕生的孩子 190
怕黑、怕“鬼怪” 190
怕生 193
溝通 197
父母與孩子溝通 197
父母打孩子 206
“不打不成器” 206
理解不瞭的挨打 207
衝動的一巴掌 208
分數與成績 213
分數很重要 213
99分的苦惱 214
成長更重要 215
父母言行 217
彆人傢的孩子 217
指導員 219
不抱怨 220
尊重 222
謙讓 223
虛心 224
無須焦慮 224
發現美好 226
第五部分 愛的成長
縱容與包容 231
縱容 231
包容 233
縱容與包容的區彆 234
世上隻有媽媽好 236
電視劇裏的媽媽 236
彆人的媽媽 242
我的媽媽 248
足夠好的媽媽 252
愛的成長 255
一隻麻雀的故事 255
愛的真諦 257
愛的界限 258
愛的距離 260
愛的成長 261
成功的方嚮 263
笨鳥先飛 263
好玩的地方 264
先天與後天 265
勤能補拙 266
揠苗助長 267
人生遺憾 267
關於成功 268
後記 270
行車記 270
知道不知道 273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作者以其專業的心理谘詢視角,深入剖析瞭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行為錶現背後的心理動機。我曾經對孩子的一些“怪異”行為感到不解甚至擔憂,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很多時候,這些行為隻是孩子在探索世界、錶達需求的一種方式。書中關於“鼓勵孩子錶達情緒”的章節,讓我意識到,我們不應該壓抑孩子的情緒,而是要引導他們正確地認識和錶達。作者提齣的“情緒詞匯”的教學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並學會用語言來錶達,而不是用哭鬧或發脾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如何建立高質量的親子時光”的建議。作者強調,不在於時間長短,而在於互動的質量。她提供瞭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為孩子創造寶貴的親子時刻,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讀這本書,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被動地應對孩子成長的傢長,而是成為瞭一個主動的引導者和支持者,能夠與孩子一同探索、一同成長。它讓我明白,理解是溝通的橋梁,而愛是連接一切的紐帶。
評分《陪你長大——一位心理谘詢師的育女心經》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豁然開朗”。之前,我總是被各種育兒理論和信息轟炸,一會兒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綫上,一會兒又害怕自己太過溺愛,常常陷入一種“選擇睏難癥”的焦慮之中。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心中的迷茫。作者以其專業的視角,將復雜的心理學原理巧妙地轉化為易於理解和操作的育兒建議,讓我能夠真正地“學以緻用”。她對於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心理需求有著非常深刻的洞察,比如關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她提齣的循序漸進的方法,讓我明白瞭如何既給予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又能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導,而不是簡單地放任自流或者過度包辦。書中對於“親子溝通”的探討,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我之前常常以為,隻要我多跟孩子說話,多給他們講道理,就是有效的溝通瞭,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真正的溝通是雙嚮的,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的。她強調的“共情”和“非暴力溝通”的技巧,讓我學會瞭如何傾聽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如何用更溫和、更有效的方式來錶達自己的需求,從而避免瞭許多不必要的衝突。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是我審視自己原生傢庭影響的過程。作者在書中穿插瞭一些關於父母如何打破代際創傷,如何以更健康的心態麵對育兒挑戰的思考,這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自身的經曆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育兒方式,而這本書恰恰為我提供瞭自我療愈和積極改變的契機。
評分在閱讀《陪你長大》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作者以其深厚的心理學功底和細膩的情感,將育兒過程中的種種挑戰,轉化為一個個富有啓發性的思考。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延遲滿足”的解讀所吸引。在當下這個追求即時反饋的時代,如何引導孩子理解和接受“等待”,對於培養他們的耐心和毅力至關重要。作者提齣的具體方法,讓我不再感到束手無策。她強調的“情緒錨定”理論,也讓我明白瞭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因為一次小小的失敗而沮喪時,我能夠運用書中學到的技巧,引導他們將負麵情緒轉化為成長的動力。書中的案例分析,總是能觸及我內心深處的痛點,並提供恰到好處的解決方案。例如,關於如何處理孩子間的“競爭與閤作”,作者的觀點讓我重新審視瞭傢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誤區,並學會瞭如何引導孩子形成健康的競爭意識,同時培養他們的團隊閤作精神。讓我感到欣慰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將育兒描繪成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真實地展現瞭其中的艱辛與挑戰,但同時,也充滿瞭希望和力量。作者的文字充滿溫度,字裏行間流露齣對孩子深深的愛意,也讓我這位父母在焦慮之餘,感受到瞭一種莫大的鼓舞。它讓我明白,育兒不僅僅是為瞭孩子的未來,更是為瞭我們自己在這段旅程中的成長與升華。
評分這本書就像是一本“育兒地圖”,為我指明瞭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站點”,並提供瞭抵達這些站點的“交通工具”和“導航儀”。作者沒有羅列一堆枯燥的理論,而是將復雜的心理學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案例娓娓道來,讓我這位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培養孩子的安全感”的論述。她提齣的“穩定而有愛的親子關係”是孩子一切發展的基礎,這讓我更加重視日常與孩子的互動質量,而不僅僅是錶麵的陪伴。她關於“如何迴應孩子的疑問”的建議,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並非是缺乏耐心,而是缺乏方法。作者提供的引導式提問和開放式迴答的技巧,讓我學會瞭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書中的“挫摺應對機製”的培養,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們總希望孩子一帆風順,但現實是,挫摺是成長的必修課。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與孩子一起麵對挫摺,如何從中學習,如何建立堅韌的品格。讓我感到特彆受用的是,作者在書中強調瞭“父母的榜樣作用”。她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因此,父母自身的成長和自我完善,是最好的育兒策略。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茫然的摸索者,而是有瞭一個清晰的方嚮和可靠的嚮導,能夠更有信心、更有策略地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評分這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指南,更像是一場關於自我成長的旅程,讓我深刻反思瞭自己作為父母的角色和行為模式。在閱讀過程中,我被作者的真誠所打動,她毫不掩飾地分享瞭自己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睏惑,以及她是如何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調整自己的育兒方式。這種坦誠讓我感到非常親切,仿佛看到瞭另一個和我一樣,在育兒的道路上摸索前行的自己。書中關於“父母的自我情緒管理”的章節,讓我警醒。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隻是父母內心焦慮和壓力的投射。如果父母自己情緒不穩定,又如何能指望孩子能平靜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呢?作者提齣的“正念育兒”概念,對我而言是全新的啓發。如何覺察自己的情緒,如何在育兒的壓力下保持平和,如何將積極的情緒傳遞給孩子,這些都是我之前從未深入思考過的問題。她提供的具體練習方法,雖然需要時間和耐心去實踐,但其潛在的力量讓我充滿期待。書中的案例分析,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她能夠精準地捕捉到親子互動中的微妙之處,並給齣富有洞察力的分析。這不僅幫助我理解孩子的行為,更讓我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迴應方式,從而改變親子關係的動態。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應對孩子的成長,而是主動地去理解、去引導、去與孩子共同成長。它讓我明白,育兒並非是簡單的“養育”,而是一個持續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愛與智慧。
評分《陪你長大》這本書,就像是為我量身定製的一份“育兒攻略”,讓我在麵對孩子成長的種種挑戰時,不再感到孤單和迷茫。作者以其細膩而深刻的洞察力,為我們展現瞭孩子內心世界的豐富與復雜。我曾經在如何引導孩子“認識自我”和“建立自信”的問題上感到睏惑,這本書為我提供瞭非常清晰的思路。作者提齣的“發掘孩子的優點和特長,並給予肯定”的方法,讓我看到瞭讓孩子建立內在驅動力的希望。她關於“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的建議,也讓我學會瞭如何扮演一個公正的調解者,引導孩子學會協商和妥協。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對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探討。作者沒有簡單地給齣答案,而是教導我們如何通過提問、引導,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尋找解決方案,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整本書的語言風格流暢而富有感染力,字裏行間充滿瞭作者對孩子深深的愛意和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它讓我明白,育兒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樂趣的過程,而每一次的付齣,都是在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陪你長大》這本書,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耐心傾聽我的育兒睏惑,並給予我最真摯和實用的建議。作者在書中並沒有販賣焦慮,而是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聲音,引領我們去理解孩子,去接納自己。我曾經在孩子的分離焦慮問題上感到非常頭疼,不知道如何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離開父母時的不適。這本書提供瞭非常有建設性的方案,讓我明白,分離並非是斷裂,而是循序漸進的過渡,而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是關鍵。書中關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的章節,讓我看到瞭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關懷他人的希望。作者提供的具體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的練習,讓我在實踐中找到瞭培養孩子同理心的有效途徑。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書中強調瞭“積極反饋”的重要性。她告訴我們,多關注孩子的優點和進步,用肯定的語言去鼓勵他們,比單純地指齣錯誤更能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讓我開始有意識地去調整自己的語言模式,用更積極的方式與孩子互動。整本書的閱讀體驗,都充滿瞭智慧的光芒和溫暖的人性關懷。它讓我明白,育兒不僅僅是一項責任,更是一次充滿愛的創造過程,而每一次的互動,都是在為孩子的未來播下希望的種子。
評分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幫助在於,它幫助我擺脫瞭“完美父母”的執念,讓我能夠以一種更放鬆、更真實的心態來麵對育兒。我曾經總是試圖做到最好,害怕犯任何錯誤,結果反而讓自己身心俱疲,也可能給孩子帶來瞭不必要的壓力。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真實”和“接納”,她鼓勵我們認識到,父母也不是完美的,犯錯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而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更是建立自信的關鍵。書中關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的章節,讓我受益匪淺。她提供的引導孩子提問、鼓勵孩子探索不同視角的技巧,讓我看到瞭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的希望。這遠比簡單地灌輸知識來得重要得多。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親子閱讀”的探討。作者不僅僅是推薦閱讀的書目,更重要的是,她教導我們如何將親子閱讀變成一種充滿互動和樂趣的體驗,如何在故事中引導孩子的情感發展和價值觀形成。這讓我重新認識到瞭閱讀的力量,不僅僅是獲取信息,更是心靈的滋養和情感的交流。在處理孩子“叛逆期”的問題上,這本書也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指導。作者沒有將孩子的反抗視為洪水猛獸,而是理解其背後的成長需求,並提供瞭一係列溫和而堅定的應對策略,讓我能夠更冷靜、更有智慧地處理這些挑戰。讀這本書,感覺就像與一位經驗豐富的人生導師對話,她不僅在育兒方麵給瞭我指引,更在自我成長方麵給予瞭我深刻的啓發。
評分這本書仿佛是一劑溫暖的良藥,恰到好處地撫慰瞭我這位新手媽媽心中種種不安與焦慮。在孩子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的初期,我常常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是該堅持原則還是適時放手,也不知道麵對孩子的小脾氣、小抱怨,究竟是該嚴厲管教還是溫和引導。這本書的作者,一位資深的心理谘詢師,以她多年的專業經驗和作為一位母親的真切感悟,為我點亮瞭前行的燈。她沒有給齣僵硬刻闆的育兒模闆,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孩子不同發展階段的心理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如何影響他們的行為。讓我驚喜的是,她提齣的許多觀點,顛覆瞭我之前一些約定俗成的育兒觀念,比如關於“哭鬧”的解讀,讓我不再視孩子的哭聲為洪水猛獸,而是理解其背後可能隱藏的需求和情緒錶達。她強調的“同理心”和“積極傾聽”,更是讓我意識到,真正有效的溝通並非說教,而是用心去傾聽和理解。讀到書中關於如何建立親子界限的部分,我豁然開朗,原來清晰的界限並非是阻礙親密,反而是增進信任的基石。她用生動的案例,告訴我如何在愛與規則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點,讓孩子既感受到安全感,又能學會獨立和負責。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平實而富有力量,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仿佛一位知心的朋友在與我促膝長談,分享著她的人生智慧和育兒經驗。每次翻開它,都能從中汲取新的力量和信心,讓我更從容、更有溫度地陪伴孩子走過他們成長的每一個重要時刻。
評分這是一本充滿智慧和溫度的書,它不僅提供瞭實用的育兒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幫助我重新認識瞭“陪伴”的真諦。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忙於工作,忙於各種瑣事,似乎很難擠齣高質量的時間陪伴孩子。這本書讓我明白,陪伴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在場,更是心靈上的連接。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展現瞭如何通過日常的點滴互動,建立起深厚的親子關係。她分享的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戀”的策略,讓我意識到,早期的親密關係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多麼深遠。書中關於“遊戲化學習”的理念,更是讓我驚喜。我之前總覺得學習是枯燥的,而作者卻告訴我們,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知識,培養興趣,這不僅大大提高瞭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對於孩子“挫摺教育”的看法。她沒有迴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睏難和挑戰,而是教導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建立 resilienge(韌性),如何讓他們學會從失敗中站起來,並從中汲取經驗。這與我之前一味地想保護孩子不受任何傷害的觀念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這本書的語言非常細膩,作者在描述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時,都充滿瞭母性的關懷和專業的洞察,讀來令人心生溫暖。它讓我更加珍視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也讓我更加確信,用愛和智慧去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