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大格局:中國崛起應該情感和意識形態(如何構建中國主導的世界秩序?)
定價:35.00元
售價:23.8元,便宜11.2元,摺扣68
作者:鄭永年著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607326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中國已經在崛起,但遠未到達應有的高度, 麵對現在的對手美國和昔日的敵人日本,中國如何保障國傢利益? 如何避免大國爭霸的“修昔底德陷阱”呢? 如何理解和應對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思潮呢?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中國如何定位在國際上的角色並履行呢? 大國崛起不止是一個口號,而是不斷地戰勝阻礙,繼續嚮前購買同作者同係列産品請點擊:通往大國之路: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塑技術賦權:中國的互聯網、國傢與社會 社會發展與社會政策:國際經驗與中國改革 中國的“行為聯邦製”:中央·地方關係的變革與動力 關鍵時刻:中國改革何處去 城市化的中國道路中國改革三步走 通往大國之路:中國的知識重建和文明復興
如何建立世界秩序、是否應當追求聯盟政策、如何實現軍事崛起、如何平衡美國……在中國崛起的道路上,這些問題猶如一個個路障,必須得到穩妥的解決纔能繼續前進。本書是作者對中國崛起的一些思考。盡管中國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現實,但海內外對中國的崛起能夠對世界所産生的影響研究和理解都不足以明瞭中國崛起的意義和作用,很多人仍然停留在情感和意識形態的視角來看中國的崛起,缺少理性的分析。本書裏的文章是作者對中國崛起作些理性分析的嘗試,從當前與中國崛起有關聯的十二個問題入手,探討中國在崛起過程中應如何處理外交關係和地緣政治等關鍵性因素,以順利地實現真正的大國崛起。
IPP文庫中國研究書叢總序
自序——中國崛起應情感和意識形態
1 中國崛起過程中必須迴答的十二個重大問題
2 平衡美國:中國應當有的戰略思考
3 中國海洋地緣政治與中美關係:如何構建“新型大國關係”
4 日本新保守政治勢力的崛起和中國的對日政策選擇
5 21世紀中日民族主義衝突:如何防止中國的現代化再次被打斷
鄭永年(1962—),浙江省餘姚人。中國政治、社會問題與國際關係專傢,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國際中國研究雜誌》(國際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和《東亞政策》主編,羅特裏奇齣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曆任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係助教、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後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剋阿瑟基金會和美國麥剋阿瑟基金會(2003-2005)研究基金的資助。其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主要研究興趣和領域包括民族主義與國際關係;東亞地區安全;中國外交政策;全球化、國傢製度和社會轉型;技術變革與政治轉型;社會運動與民主化;中國政治與中央地方關係。
坦率地說,這本書的論述尺度之大,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它探討的議題之廣,從古老的哲學思想如何影響現代決策,到高科技領域的前沿發展如何重塑國傢力量對比,無所不包。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敏感議題時的那種審慎態度,他仿佛是一位站在高處的觀察者,以一種近乎冷峻的姿態,剖析著人類社會的運行軌跡。書中的結構布局清晰,邏輯鏈條嚴密,每提齣一個論點,都能找到詳實的數據和曆史佐證來支撐,這大大增強瞭說服力。然而,正是這種宏大的視角,使得某些具體層麵的實踐細節處理得相對簡略,但這或許是齣於作者的本意——他更側重於頂層設計的理論構建,而非具體操作手冊的編寫。總而言之,這是一部能夠拓寬視野、激發深度思考的佳作。
評分讀完此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構建瞭一個極為龐大的分析框架,這種宏大的敘事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他巧妙地將經濟模型、曆史周期律以及社會思潮整閤在一起,形成瞭一套自洽的理論體係。書中對不同文明衝突與融閤的論述,尤其精彩,沒有陷入非黑即白的簡單化敘事,而是展現瞭衝突背後的深層動因和相互依存的復雜性。從文本的質感來看,作者的語言風格兼具學術的嚴謹與文學的張力,使得即便是晦澀的理論概念,也能被生動地呈現齣來。很多段落需要反復品讀,纔能完全領會其內涵,這或許是對讀者的一種挑戰,但也恰恰說明瞭內容的密度和深度。對於想要構建自己世界觀的思考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瞭一套堅實的思維工具,去解構那些看似無解的全球性難題。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是什麼”,而是更有力地引導你思考“為什麼會這樣”。
評分這部書的文字風格是極其沉穩且富有韻律感的,讀起來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它不追求嘩眾取寵的論斷,而是用一種近乎散文的筆觸,描繪齣大國博弈的復雜圖景。作者在闡釋復雜概念時,擅長運用精妙的比喻,這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使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分析變得生動起來。我尤其留意到,書中對“軟實力”的定義和應用,進行瞭非常細膩的區分和重構,這錶明作者對權力構成的理解是多維度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個觀察世界運行的“多棱鏡”,每一個切麵都反射齣不同的光芒和信息。它鼓勵讀者跳齣日常的瑣碎紛擾,站在曆史的長河中去審視當下的每一個抉擇,無疑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禮。
評分這部作品給我的震撼,很大程度上源於其對“趨勢”的精準把握和前瞻性。作者沒有沉湎於對過去事件的迴顧,而是將筆墨聚焦於未來可能齣現的多種情景推演。書中對於權力轉移過程中可能齣現的非綫性反應的分析,尤其令人警醒。它提醒我們,曆史的進程並非總是平滑的,往往在關鍵的轉摺點上,會齣現意想不到的加速或中斷。閱讀此書如同進行瞭一次高強度的智力訓練,需要讀者保持高度的專注力去追蹤作者的論證脈絡。不同於那些充滿情緒化錶達的評論,這本書更像是一份冷靜的“戰略藍圖”的草稿,充滿瞭建設性的思考和對未來秩序構建的嚴肅探索。對於任何關心未來世界走嚮的讀者來說,它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頭常備之書。
評分這部作品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格局。作者的敘述節奏把握得相當到位,從宏觀的曆史演變到微觀的政治博弈,層層遞進,引人入勝。尤其是在對不同文化背景下,權力結構重塑的探討上,展現齣瞭深刻的洞察力。書中對於地緣政治的分析,並非簡單的地圖描繪,而是深入到瞭權力核心的運作邏輯,這種深度是很多同類作品所欠缺的。閱讀過程中,我時常被作者那種冷靜、客觀的筆觸所吸引,他似乎總能穿透錶麵的喧囂,直達問題的本質。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國際關係的教科書,更像是一場思想的探險,引導讀者去思考,在新的時代洪流中,我們應如何定位自身,又該如何與周遭世界互動。對於那些希望跳齣傳統思維定勢,尋求更全麵理解世界動態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極具價值的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