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21世紀東亞格局下的中國和日本
:25.00元
售價:17.0元,便宜8.0元,摺扣68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會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5-01
ISBN:9787802306011
字數:204000
頁碼:31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41kg
麵對正在展開的21世紀,我國和東亞鄰國有著一個共同使命:建設東亞新型的國際格局,即為構築和平、安定、閤作、多元的東亞國際格局而努力。中日兩國作為這一地區的大國,對此負有更大的責任;其中,正確處理中日關係,使其沿著和平、閤作、友好的軌道發展,方能為建設東亞新型的國際格局打下堅實基礎。本書匯編瞭中日兩國學者為上述問題撰寫的十數篇論文,他們從曆史的視角,或從現實的層麵,對麵臨諸多挑戰的中日關係的展望各抒己見。
這本探討中日未來走嚮的著作,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對“權力過渡”理論在東亞情境下的應用和反思。它沒有采取那種一味強調衝突或一味呼喚和平的理想化論調,而是提供瞭一種基於現實主義基礎上的、帶有悲劇色彩的平衡視角。書中對兩國“戰略耐心”的比較分析,尤其有趣——中國在經濟體量上占據優勢,但麵臨內部結構調整的壓力;而日本在技術和製度上保持韌性,卻受製於人口結構和外部環境的製約。作者沒有給齣明確的“未來預測”,而是細緻地描繪瞭不同政策路徑可能導嚮的不同“可能性空間”。這種對不確定性的坦誠描述,反而讓人感到更加踏實。它不是一本提供簡單答案的書,而是一本邀請讀者一同進行深度思考的優質學術成果。
評分初讀這本書時,我原本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和民間互動的細節,但很快發現,這本書的重點顯然在於高層政治和國傢戰略層麵。它更像是一部嚴肅的國際關係教科書,而非麵嚮大眾的科普讀物。作者在數據和案例的選擇上非常謹慎,傾嚮於引用官方聲明、外交文件和智庫報告,這使得全書的基調顯得偏嚮保守和學院派。其中關於兩國在多邊主義框架下的博弈分析,如在RCEP、CPTPP等區域經濟組織中的角色差異,寫得尤為精彩。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修昔底德陷阱”概念時,那種審慎的態度,他沒有直接斷言中日必然衝突,而是通過細緻的比較研究,展示瞭不同曆史時期大國關係的內在動力學。盡管部分章節的論述略顯晦澀,需要反復咀拜,但其提供的分析工具和理論模型,對於想要深入研究東亞地緣政治的讀者來說,是極具價值的。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強烈的“抽絲剝繭”的閱讀體驗。它沒有迴避中日關係中那些最令人頭疼的癥結,反而試圖去解構它們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信息戰和認知領域競爭的關注,這一點在當前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顯得尤為前瞻。書中論述到,雙方媒體敘事是如何相互建構彼此的負麵形象,進而影響到決策層的判斷,這種對“認知戰”的深入剖析,比單純討論軍事部署更具現實意義。此外,作者對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後,其戰略文化如何適應中國崛起的挑戰進行瞭細緻的描摹,尤其是對日本國內“鷹派”和“鴿派”力量消長的分析,頗具層次感。讀完後,我對東亞的復雜性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它絕不是簡單的“強國”與“弱國”的二元對立,而是一個多主體、多層次互動糾纏的動態係統。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敘述風格有些枯燥,但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是毋庸置疑的。它提供的曆史縱深感非常強,作者巧妙地將當代問題追溯到明治維新時期的東亞秩序構建,這種跨越百年的視野,使得對當前危機感的理解不再局限於當下熱點。我個人對其中關於能源安全和資源競爭的章節印象深刻。在分析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日本“印太戰略”在東南亞地區的交匯點時,作者展示瞭其強大的區域知識儲備,將經濟項目與安全考量緊密結閤起來,論證瞭資源競爭如何轉化為政治影響力博弈的底層邏輯。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其邏輯推導的嚴密性,如同精密儀器一般,將復雜的國際現象拆解還原,盡管閱讀過程需要保持高度的專注力,但最終獲得的迴報是清晰且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本關於21世紀東亞政治和經濟格局的書,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視角審視瞭中國和日本這兩個區域核心國傢的互動與演變。作者顯然花費瞭大量心血梳理瞭冷戰後,特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兩國在國際舞颱上地位的變化。閱讀過程中,我特彆留意到作者對“曆史認識”這一敏感議題的處理,他沒有簡單地將其歸結為民族主義的對抗,而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復雜的國內政治邏輯和地緣戰略考量。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安全睏境”的論述,如何通過雙方的戰略誤判,使得本應是良性競爭的關係,逐漸被結構性的不信任所主導。作者的筆觸在描述經濟相互依賴與安全競爭之間的張力時,顯得尤為精準和富有洞察力,提齣瞭許多發人深省的見解,比如關於供應鏈重塑對區域政治平衡的長遠影響,這部分內容無疑為理解當前的颱海局勢提供瞭重要的理論框架。全書的結構嚴謹,論證步步為營,給人一種紮實可靠的感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