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长城: | 作者 | 李少白 摄影 |
| 定价 | 189.00元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 ISBN | 9787515300726 | 出版日期 | 2011-08-01 |
| 字数 | 页码 | 191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内容简介 | |
| 作为军事防御工程而出现的万里长城,横卧在中国的北方,伴随着统一帝国而出现,反映了历代统治者对国家大一统与安定和平的渴望,是一种国家权力与震慑力的象征。 虽然有时长城确实代表着古代国家的边界与领域,但长城这道边墙并没有将墙内外的各民族生硬地隔开。统治者在长城沿线驻兵屯田,开市设城,人们在长城沿线互通有无、交换物资,逐渐融合在一起,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万里长城是在两千年的历史中逐渐完成的一项的工程,不仅汉族统治者,少数民族甚至是曾经被挡在墙外的游牧民族也修筑过长城。现在的长城内外已成一家,以往荒芜的边塞已化为繁荣的城市,在此可以体会不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情:冰天雪地的东北塞外、层峦叠翠间的鸟语花香、草原湖泊上的天鹅、半沙漠地带漫步的羚羊、大漠中前行的驼队……登上长城瞭望远方,不由地生出悠悠思古之隋,令人不胜感叹。 今天的长城早已没有了建造之初的沉重使命,却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美景。蓝天白云、春花烂漫、层峦叠翠、红林遍染、银装素裹,还有黄沙草莽、紫石红山、天地一色的漫漫戈壁……深沉的灰青色石砖与雕梁画柱的城楼,黄土沙石与夯土城垣,长城的东、西两段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觉盛宴。 细观长城,其精巧的建筑设计和丰富的造型,充分体现了实用与审美、对称与自由、静止与运动、阳刚与柔美、疏与密等正反相结合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长城的墙身并非单薄的一条边墙,有时是密不透风的碉堡与围墙,有时却是悬立在陡崖上的单边墙;有时是绵延不断的厚重城墙,有时却是零星散布的烽火墩台:有险峻紧凑带来的紧急之感,也有无限延伸中蕴含的舒缓之情。重复而有韵律的垛口、直线与曲线勾勒出的整体轮廓等,体现出点、线、面结合的艺术之美。 |
| 作者简介 | |
| 李少白,是中国的风光摄影家。曾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与摄像》、《数码摄影》等杂志的编委,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及其他院校摄影系客座教授。 摄影作品集:《李少白摄影作品选》,1988年;《神秘的紫禁城》,1993年;《的长城》,1995年:《走近故宫》,1997年;《中国长城之:司马台长城》,1999年;《长城野韵》,2003年:《看不见的故宫》,2003年;《看不见的长城》,2004年;《原味故宫》,2005年;《走近长城》,2006年;《摄影家的门坎》,2008年;《提问李少白》,2009年;《双城记:紫禁城记》、《双城记:长城记》,2010年:《紫禁城》,2010年:《不放过一切光线》,2010年;《李少白画里有话》,2010年。 摄影展览:“神秘的紫禁城”,1992年,北京;与长城和故宫相关的摄影作品曾多次在德国、日本、爱沙尼亚、瑞士、美国等国展出。 |
| 目录 | |
| 大美长城 风雨铸城 烽火台与诸侯国们的城垣:先秦长城 天下独尊的始皇帝:秦国的统一与万里长城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丝绸之路的兴起与汉长城 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坚固完备的明长城 钢铁之躯 长城的修筑者 长城的结构形制与建造方法 细观长城 枕山襟海:辽东长城与山海关 加冕于山:雄强奇险的京师长城 敦厚干枯的墙垣:万里长城的中段 黄沙戈壁上的雄关古堡:河西地区的长城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大美长城 风雨铸城 烽火台与诸侯国们的城垣:先秦长城 天下独尊的始皇帝:秦国的统一与万里长城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丝绸之路的兴起与汉长城 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坚固完备的明长城 钢铁之躯 长城的修筑者 长城的结构形制与建造方法 细观长城 枕山襟海:辽东长城与山海关 加冕于山:雄强奇险的京师长城 敦厚干枯的墙垣:万里长城的中段 黄沙戈壁上的雄关古堡:河西地区的长城 |
初次见到这本书的书名,脑海中便涌现出无数关于长城的壮丽意象。李少白的名字,也如雷贯耳,知道他是一位专注于拍摄中国风光的摄影大师。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厚重的历史感和宏伟的气势,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其品质有了基本的信心。9787515300726这个ISBN,虽然是技术性的标识,但对于寻找正版的读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我一直以来都对摄影艺术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钟爱那些能够捕捉到人文与自然深层联系的作品。李少白老师的名字,我并非第一次听到,他拍摄的中国风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次,当他将镜头对准了那蜿蜒万里、雄伟壮阔的长城时,我毫不犹豫地想要一探究竟。这本书的书名简洁却又饱含力量,直接点明了主题,同时也预示着内容将是关于这段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 我本身对历史文化有着极大的热情,而长城,毫无疑问是中华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之一。它的建造跨越了漫长的岁月,承载了无数的传说和故事。这次偶然看到这本书的出版信息,特别是作者是李少白,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知道李少白老师的作品,总能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触及人心最柔软的部分,他拍摄的风景,不仅仅是画面上的呈现,更是一种情绪和氛围的传达。 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颇有研究的爱好者,长城一直是我的“必修课”之一。它的宏伟规模,它的防御功能,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都让我着迷。这本书的书名,将“长城”与“李少白”的名字并列,让我立即联想到那些充满艺术张力和历史厚重感的摄影作品。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质量保证,也让我对其内容和装帧有了更高的期待。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展现中国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充满好奇。长城,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其巍峨的身姿,蜿蜒的曲线,早已深入人心。这次偶然看到了这本书的书名,李少白老师的名字让我眼前一亮,我知道他的摄影作品总是带有独特的艺术韵味和人文关怀。而“中英文本”的标识,更是让我看到了了解长城及其背后故事的更多可能性。
评分我是一个对民族历史文化有着强烈认同感的人,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其意义非凡。所以,当看到李少白老师以“长城”为主题创作的作品,并且是“中英文本”,我感到非常兴奋。我非常期待他能够通过他的镜头,捕捉到长城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的独特魅力。也许是春日的苍翠,夏日的磅礴,秋日的壮丽,或是冬日的凛冽。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挖掘长城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而“中英文本”的设计,无疑为实现这一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能让国内的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长城,也能让国际友人有机会通过精美的摄影作品和详实的文字,走近中国的长城,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评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书中的每一张照片,想象着李少白老师是如何用他的眼睛去“读”长城的。他会不会在某个刁钻的角度,捕捉到长城与山峦融为一体的绝美景象?他会不会在某个寂静的时刻,定格下一片孤独的瞭望塔,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我相信,他的作品一定能够超越单纯的视觉呈现,触及到长城背后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一次翻阅,都可能是一次新的发现,一种新的感悟。这本书的“中英文本”形式,也为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可以对照着文字,去理解摄影师想要传达的意图,去品味每一个画面的文化内涵。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能让我产生共鸣的画面,那些能够唤醒我内心深处对民族自豪感的瞬间。
评分对于我这样对摄影艺术有着极高要求的人来说,评价一本摄影集的好坏,不仅仅在于画面的美观程度,更在于它能否触动人心,能否引发思考。李少白老师的名字,本身就足以让我充满信心。他的作品,总是能在看似寻常的景致中,发掘出不寻常的韵味。这一次,他将镜头对准了长城,我期待着能看到他如何用光影去雕刻这段古老的城墙,如何用构图去展现它的雄浑与壮丽。而“中英文本”的设计,更是让我惊喜,这意味着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每一个作品背后的文化含义,无论是对于外国友人,还是对于国内读者,都是一次绝佳的文化交流体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长城,去感受它那份穿越时空的震撼。
评分想象一下,捧着这本书,翻开第一页,迎面扑来的是那种古老而坚韧的气息。李少白老师的镜头,肯定不会是简单地记录下长城的砖石瓦块,他定会捕捉到那些被风沙侵蚀的痕迹,那些饱经沧桑的细节,那些在残垣断壁中依然挺立的生命。或许,他会捕捉到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敌楼上的金辉,或是黄昏时分,暮色笼罩下的苍茫。而“中英文本”,意味着我不仅能欣赏到视觉的盛宴,还能通过文字深入了解每一幅画面的故事,每一处景点的历史渊源,甚至可能是关于长城建造过程中那些鲜为人知的人物和事件。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一次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机会。我期待着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长城那份独有的庄严与静谧,那种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民族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