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舰船导航系统
定价:98.00元
作者:赵琳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1181034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赵琳、杨晓东、程建华编写的《现代舰船导航系统》结合外现代舰船导航*新研究进展和作者* 新的研究成果,围绕舰船导航系统的核心知识点,系统阐述了国际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舰船导航系统。
全书共分12章:**、2章叙述了舰船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导航定位的基础知识;第3章介绍了几种应用较早的舰船导航系统,包括船位推算系统、地文导航系统和天文导航系统;第4章详细阐述了惯性导航系统;第5章讲述了陆基无线电和卫星导航系统;第6章介绍了水声导航系统;第7—9章分别阐述了几种先进的舰船导航手段,包括地磁导航、重力导航和气象导航;*后,从导航信息处理和应用的角度出发,利用第lO一12章全面介绍了组合导航、电子海图和舰船航路规划。
本书可用作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本科生和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的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从事船舶导航定位技术教学与科研的参考书。
目录
章 舰船导航系统概述
1.1 舰船导航历史与发展
1.1.1 舰船导航技术发展简要回顾
1.1.2 舰船导航发展基本方向
1.1.3 发展中的现代舰船系统
1.2 舰船导航系统分类
1.2.1 惯性类导航系统
1.2.2 无线电类导航系统
1.2.3 测天类导航系统
1.2.4 重磁类导航系统
1.2.5 测速和测深类导航系统
1.2.6 综合导航系统
1.2.7 其他类导航设备
第2章 舰船导航基础
2.1 坐标、方向和距离
2.1.1 地球的形状
2.1.2 地理坐标
2.1.3 航向与方位
2.1.4 速度与显巨离
2.2 坐标系及其转换
2.2.1 惯性坐标系
2.2.2 地球坐标系
2.2.3 地理坐标系
2.2.4 舰船坐标系
2.2.5 常用惯性导航坐标系
2.2.6 常用天文坐标系
2.2.7 地心坐标系和参心坐标系
2.2.8 坐标系转换
2.2.9 几种常用的坐标系
2.3 时间系统
2.3.1 世界时
2.3.2 历书时
2.3.3 原子时
2.3.4 协调世界时
第3章 传统舰船导航方法
3.1 船位推算
3.1.1 无情况下的船位推算
3.1.2 风、流中航行船位推算
3.1.3 船位推算误差分析
3.2 地文导航
3.2.1 船位线
3.2.2 位置线梯度及误差
3.2.3 陆测船位解算
3.3 天文导航
3.3.1 天文三角形及天文船位线
3.3.2 恒星视位置预报
3.3.3 天体真高度
3.3.4 船位定位计算方法
第4章 惯性导航
4.1 惯性器件
4.1.1 机械陀螺仪
4.1.2 光学陀螺仪
4.1.3 微机电陀螺仪
4.1.4 加速度计
4.2 惯性导航原理
4.2.1 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
4.2.2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
4.3 惯性导航系统误差
4.3.1 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源
4.3.2 惯性导航系统的导航参数误差
4.3.3 惯性导航系统误差分析
4.4 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
4.4.1 自主对准
4.4.2 组合对准
4.4.3 传递对准
4.5 惯性导航系统综合校正
4.5.1 常值误差综合校正
4.5.2 采用组合导航方法的综合校正
4.6 惯性导航系统中的旋转调制
4.6.1 单轴旋转调制
4.6.2 双轴旋转调制
4.7 惯性导航系统标定
4.7.1 陀螺仪误差参数标定
4.7.2 加速度计参数标定
第5章 舰船无线电导航
5.1 无线电导航系统概述
5.1.1 无线电导航系统分类
5.1.2 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基本测量方法
5.2 无线电传播基础
5.2.1 无线电波基础知识
5.2.2 无线电波的调制与发射
5.2.3 无线电波的接收
5.3 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
5.3.1 陆基无线电测向
5.3.2 罗兰C系统及其误差
5.4 卫星导航
5.4.1 卫星定位基础
5.4.2 卫星定位基本方法
5.4.3 卫星定位误差
5.4.4 差分定位技术
5.4.5 卫星导航增强方法
5.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5.5.1 北斗一代卫星导航试验系统
5.5.2 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第6章 水声导航
6.1 水声导航概述
6.2 声波传播基础
6.2.1 声波的基本概念
6.2.2 声波的基本分类
6.2.3 声波的传播速度
6.2.4 海洋声信道
6.3 声学测速
6.3.1 多普勒测速
6.3.2 声相关测速
6.4 水声定位
6.4.1 长基线水声定位
6.4.2 短基线水声定位
6.4.3 超短基线水声定位
6.4.4 组合定位系统
6.5 声学测深
第7章 地磁导航
7.1 地球磁场
7.1.1 地磁要素与地磁图
7.1.2 地磁场组成及其解析模式
7.2 地磁敏感方法
7.2.1 磁罗经技术
7.2.2 磁通门技术
7.2.3 固态器件技术
7.2.4 直感式地磁导航系统的一般结构
7.3 船磁与自差分析
7.3.1 船磁产生的力与自差
7.3.2 指北力和自差力
7.3.3 自差公式
7.3.4 倾斜自差
7.3.5 自差随磁纬度的变化
7.4 地磁组合与匹配导航技术
7.4.1 GPS/地磁组合导航技术
7.4.2 水下地磁匹配导航技术
第8章 重力导航
8.1 重力场导航概述
8.2 地球重力场
8.2.1 重力加速度
8.2.2 重力梯度
8.3 重力场测量
8.3.1 卫星测高反演
8.3.2 航空测量延拓
8.3.3 海洋重力仪测量
8.4 重力场导航基本原理
8.4.1 基于重力场异常的匹配导航
8.4.2 基于重力梯度的匹配导航
8.4.3 多源重力数据融合
第9章 气象导航
9.1 气象导航概述
9.1.1 气象导航的概念
9.1.2 气象导航的类型
9.1.3 气象导航的发展
9.1.4 气象导航的效益
9.2 气象导航环境要素
9.2.1 影响航线选择的海洋环境要素
9.2.2 气象导航海洋环境要素获取
9.3 气象导航基本原理
9.3.1 船舶耐波性及失速
9.3.2 气象航线的设计原理及数学模型
9.3.3 气象导航工作程序
9.4 气象导航航线选择
9.4.1 气象导航航线类型
9.4.2 气象航线选择方法
9.4.3 船舶自行气象导航
0章 组台导航及信息处理
10.1 组合导航系统基本原理
10.1.1 组合导航组成及原理
10.1.2 组合导航的基本类型
10.1.3 组合导航的数据处理
10.1.4 组合导航的工作模式
10.2 组合导航系统数据融合方法
10.2.1 估计理论基础
lO.2.2 线性系统卡尔曼滤波
10.2.3 非线性滤波
10.3 组合导航系统设计和分析
10.3.1 惯性导彬卫星组合导航
10.3.2 船位推算/卫星组合导航
1章 电子海图系统
11.1 电子海图系统概述
11.2 电子海图基础
11.2.1 电子海图相关技术术语
11.2.2 地图的投影与分类
11.2.3 海图比例尺和海图分类
11.2.4 电子海图的坐标变换
11.3 电子海图国际标准
11.3.1 标准化电子海图数据解析
11.3.2 电子海图内容和显示
11.4 电子海图系统组成
11.4.1 电子海图硬件框架结构
11.4.2 电子海图软件框架结构
11.5 电子海图集成技术
11.5.1 电子海图/雷达图像叠加技术
11.5.2 电子海图/AIS集成技术
11.5.3 电子海图/气象传真图叠加技术
2章 舰船航路规划
12.1 海洋环境对舰船航路规划的影响
12.1.1 海洋地理环境对舰船航行的影响
12.1.2 海洋气象环境对舰船航行的影响
12.1.3 海洋水文环境对舰船航行的影响
12.2 舰船航路规划方法
12.2.1 舰船航路规划一般方法
12.2.2 舰船航路规划的一般程序
12.3 舰船航路规划算法及模型
12.3.1 舰船航路规划的常用算法
12.3.2 舰船航路规划模型
12.3.3 舰船航路规划辅助系统
爹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评价四: 这本书的深度,简直可以用“令人窒息”来形容。我原本以为自己对导航学多少有些概念,但读完关于“天文导航在现代系统中的冗余作用”那一章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浅薄。作者对经典方法论的回归和重新审视,体现了一种非常稳健的工程哲学——越是先进的系统,越需要扎实可靠的备用方案。书中对于高纬度、极地等特殊海域的导航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的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干货,很多细节是在其他泛泛而谈的材料中绝对找不到的。唯一的遗憾或许在于,虽然内容覆盖面广,但对于一些新兴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决策支持系统(DSS)的讨论略显不足,可能是因为本书定稿时这些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整体来看,它更像是一部严谨的、面向海军工程学院高年级学生的教材,要求读者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否则,很多精彩的论述会变成一串串无意义的符号。
评分分隔: 评价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有年代感了,封面那种深蓝配上烫金的字体,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需要珍藏的史书。拿到手里掂量了一下,分量十足,厚厚的几百页,翻开后内容更是密密麻麻,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透着一股严谨和专业,比如什么“惯性导航的误差模型修正”或者“多源融合算法的实时性优化”。我个人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算深,但光是目录就能感受到作者在信息整合上的巨大功力。我本来是想找点关于现代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操作的速成技巧,结果这本书完全不是那种“快速入门”的读物。它更像是为那些已经在海上工作了十年、需要系统回顾和深化理解的资深人士准备的百科全书。里面涉及大量的公式推导和系统架构分析,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阅读门槛有点高,更像是在啃一块硬骨头。不过,那些复杂的图表和流程图,虽然晦涩,却也直观地展示了整个导航系统的逻辑脉络,看得出作者对细节的把控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值得尊敬。
评分评价三: 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但同时也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对不同导航系统之间“协同工作”的论述。不是孤立地介绍A系统或B系统,而是深入探讨了它们是如何通过先进的滤波器技术进行数据融合,以达到最优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特别是关于时间同步和数据完整性校验的部分,描述得极为细致,看得出作者在系统集成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力。然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过于学术化,很多概念的引入和术语的解释都非常直接,缺乏必要的背景铺垫。比如,当你刚接触到某个新的传感器类型时,书中直接给出了其性能指标的数学模型,却没有用更通俗的语言解释这个模型背后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这使得非专业读者在理解上会产生顿挫感。我不得不频繁地在网上搜索那些关键的缩写和理论名词,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它更适合作为专业人士的案头参考书,而不是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
评分评价二: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了解一下未来舰船导航的趋势,比如高超音速、无人化操作下,传统的GPS依赖会不会被取代。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扎实”,它似乎更专注于将现有的、成熟的技术体系梳理得井井有条,而不是过多地去描绘那些尚未完全落地的“科幻”场景。我花了不少时间在阅读关于磁罗经校正和陀螺罗盘性能评估的那几章,内容翔实到让人咋舌。作者似乎对每一代导航设备的优缺点都做了详尽的对比,语气平实,没有过多主观色彩,完全是技术人员在陈述事实。不过,这本书的排版风格稍微显得有些陈旧,字体和行距的搭配,让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会比较容易疲劳。如果能增加一些现代化的插图,比如3D模型或者动态模拟的截屏,哪怕是作为辅助说明,都会大大提升可读性,让那些晦涩的理论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它更像是一份教科书,需要配合大量的实践经验或者更直观的教学材料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评分好的,这是一篇以读者口吻写的,针对《现代舰船导航系统》这本书的五段不同风格的评价,每段约300字,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