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做配饰

自己动手做配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建平 著
图书标签:
  • 手工
  • DIY
  • 配饰
  • 饰品
  • 手作
  • 创意
  • 时尚
  • 教程
  • 编织
  • 串珠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65164
商品编码:2972908785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自己动手做配饰

定价:25.00元

作者:张建平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624651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自己动手做配饰》由张建平、吉黎编著,主要介绍了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一些材料,甚至是采用废弃或废旧的材料,制作耳环、项链、手链和戒指等在人们臼常生活中经常佩戴的配饰。《自己动手做配饰》一书中有十九个首饰案例,都贴近生活,即学即用到生活中。每个案例开头都有一段简短的独白,将读者带入制作的一种心境,案例中每个步骤都有对应的图片,清晰明了,更方便读者学习和操作实践。希望能够美化生活。打开读者的思维,引导生态环保主义理念的设计制作,提倡大家动手制作更多创意饰品,美化自己的生活。

内容提要


目录


1 “钻石”木块项链2 彩绘树皮耳环坠3 可爱布艺手表4 毛线球项链5 树皮铆钉皮手环6 双向插扣男士手链7 珍珠丝带项链8 繁星项链9 金属珠子戒指10 牛皮耳坠11 T恤变身时尚围巾12 牛皮流苏胸饰13 “金银恋”领饰14 花形肩饰15 荷叶边胸饰16 复古蕾丝胸花17 蝴蝶结发箍18 礼帽发卡19 毛线球围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宝石学入门与鉴赏:从矿石到臻品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教导如何亲手制作饰品,而是致力于为您揭开宝石世界的神秘面纱,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极具实战价值的宝石学知识体系。我们旨在培养读者如同专业鉴定师般的眼光与鉴赏力,理解自然界鬼斧神工的结晶如何演变为令人心动的璀璨珍宝。 第一部分:矿物学基础与宝石的诞生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从地球深处开始探索宝石的起源。我们将详细阐述矿物的基本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以及它们在地质变动过程中如何结晶成型。重点内容包括: 宝石的界定与分类: 区分“岩石”、“矿物”与“宝石”之间的本质区别,掌握宝石学的核心概念。 常见造岩矿物与致色元素: 深入剖析构成地球表层的主要矿物,并讲解如铬、铁、锰、铜等微量元素如何赋予宝石独一无二的色彩。例如,红宝石中的铬离子与蓝宝石中的铁-钛对之间的电子跃迁机制。 生长环境与包裹体: 探讨高温高压的岩浆环境、热液活动以及变质作用如何塑造宝石的内部结构。通过详尽的图谱解析,读者将学会识别诸如生长线、晶面、液体包体、固态包体(如“丝状物”、“羽状纹”、“指纹状”包裹体)等天然特征,这些都是判断宝石天然属性的关键证据。 第二部分:经典宝石的深度解析 此部分是全书的精华所在,我们对市场上最受追捧的几大宝石家族进行百科全书式的深入剖析。我们不涉及任何制作工艺,而是专注于宝石本身的科学属性、历史价值与鉴赏标准。 一、刚玉族(红宝石与蓝宝石): 分级标准(4C之外的维度): 除了国际通用的克拉(Carat)、净度(Clarity)、颜色(Color)、切工(Cut)外,我们将重点讲解“产地效应”——理解缅甸抹谷的“鸽血红”与斯里兰卡的“矢车菊蓝”的色调差异、荧光反应及其对价值的影响。 热处理与辐照的科学识别: 详细介绍优化处理(如加热、扩散处理)的原理、化学痕迹以及在显微镜下如何可靠地区分天然未处理宝石与优化处理宝石。 二、钻石的内部世界: 晶格结构与光学特性: 讲解钻石的立方晶系结构、高折射率、高色散度(火彩)的物理基础。 天然彩色钻石(Fancy Color Diamonds): 探究粉钻、蓝钻、黄钻的成因机制(如氮空位、硼致色),及其远超无色钻石的收藏价值。 合成与仿制品的鉴别: 系统区分实验室培育钻石(HPHT/CVD)与天然钻石在光谱、内含物特征上的细微差别,以及莫桑石、立方氧化锆等常见仿制品的物理特性判读。 三、绿柱石族与贵金属伴生宝石: 祖母绿的挑战: 探讨祖母绿特有的三相包体(三相管)的意义,以及“油浸”处理对稳定性和外观的改善作用。重点分析哥伦比亚、巴西、赞比亚祖母绿的特征差异。 帕帕拉恰(莲花色)的稀有性: 深入解析这种融合了粉色和橙色的独特刚玉的形成条件与市场地位。 欧泊(蛋白石)的“游彩”原理: 揭示欧泊美丽的游彩现象是由于内部二氧化硅球体的衍射作用,讲解黑欧泊与白欧泊的价值权衡。 第三部分:宝石鉴定实操与鉴赏指南 本部分侧重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鉴赏体系,而非工艺评价体系。 基础仪器使用指南: 详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折射仪、光谱仪(尤其是紫外-可见光光谱)、密度计和显微镜(偏光/暗场观察)等标准宝石学工具。重点讲解读数和数据分析。 光泽、透明度与切工的审美评估: 教授如何从科学角度评价切工的比例、对称性、抛光质量如何影响宝石的火彩输出,以及不同宝石类型(如刻面宝石、素面宝石)的最佳光泽呈现。 宝石的稳定性和保养: 讲解不同宝石对光照、温度、化学品(如香水、清洁剂)的敏感性,提供专业的存储和佩戴建议,确保宝石长期保持其自然美感。 古董珠宝中的宝石历史: 简要回顾历史上著名宝石的发现与流传故事,理解宝石文化符号的演变。 本书特色: 本书拒绝花哨的制作教程,专注于提供硬核的、可用于学术研究和专业交流的宝石学知识。书中配有大量高分辨率的显微照片、宝石切面图和光谱图谱,旨在为所有对宝石的天然魅力、地质成因和科学鉴定感兴趣的爱好者、收藏家、珠宝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本权威的参考手册。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再满足于饰品表面的光芒,而是能深入了解每一颗宝石背后的亿万年地质史。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迷上了手账,于是入手了这本《四季手账的艺术》。这本书简直就是新手入坑的福音,里面涵盖了从基础排版到各种创意插画的详细教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季节主题”的板块,比如春天的樱花、夏天的海浪、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景,作者都提供了非常多实用的素材和灵感,包括颜色搭配、贴纸选择,甚至是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富有生命力的图案。我跟着书中的方法,为我近期制作的手账本设计了“秋日童话”的主题,用暖色调的彩铅描绘了层林尽染的山景,再点缀上几片精心挑选的枫叶贴纸,整个版面瞬间充满了温馨和诗意。书中还分享了很多关于“字体设计”的小技巧,让原本平淡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我尝试着用不同的笔触和大小写,将我每天的心情记录下来,感觉文字也活了起来。而且,作者还提供了一些关于“时间管理”和“目标设定”的实用建议,让我觉得手账不仅仅是记录,更是规划和提升自我的工具。这本书真的让我对制作手账的热情倍增,也让我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表达方式。

评分

最近一直在寻找能够点燃创意火花的DIY项目,于是入手了这本《玩转布艺的奇妙世界》。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如何利用各种不同质感的布料,通过简单的剪裁和缝纫,就能变幻出令人惊喜的家居装饰品感到着迷。例如,教程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旧牛仔裤改造成充满复古风情的抱枕套,从挑选合适的布料颜色搭配,到掌握基本的拼接技巧,再到最后一步步的缝制过程,都讲解得清晰易懂。我跟着书里的步骤,尝试用家里闲置的碎布料制作了一系列色彩斑斓的挂饰,挂在窗边,阳光透过的时候,整个房间都变得生动起来。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分享了一些关于布艺染色的方法,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纯色的布料赋予全新的生命。我尝试着将几块棉布用植物提取的天然染料浸染,出来的效果虽然不如工业染料那样鲜艳,却有一种独特的、带着泥土芬芳的质感,用来制作小花束的包装,非常有手工的温度。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制作,更是一种关于发现美的视角,教会我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灵感,并将它们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艺术品。

评分

我一直对烹饪充满热情,偶然间发现了这本《舌尖上的东方韵味》,实在是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次关于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深度探索。书中收录的菜肴,从家常小炒到宴客大菜,无一不体现了中华饮食的博大精深。我最先尝试的是书中的“梅菜扣肉”教程,步骤详细,而且对于火候、调料的比例都给出了非常精准的指导。做出来的味道,连我挑剔的家人都赞不绝口。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不仅仅教会我如何制作菜肴,还讲述了每道菜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习俗,以及不同地区在烹饪手法和食材上的差异。例如,关于“煲汤”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不同季节适合煲制的汤品,以及各种食材搭配的养生功效,让我对“食疗”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还跟着书中的方法,学会了制作一些传统糕点,比如软糯香甜的“桂花糯米藕”,其精致的做法和淡雅的香气,让我仿佛穿越回了古时的庭院。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烹饪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传承,一种艺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

我最近在学习摄影,正好看到这本书《光影叙事的秘密》。它真的从非常根本的角度,颠覆了我对摄影的认知。这本书不像市面上很多教程那样,只教你如何操作相机,而是深入探讨了“光线”和“构图”这两个摄影的灵魂。例如,在讲到“逆光拍摄”时,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如何设置曝光,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了逆光如何营造出梦幻的光晕效果,如何突出被摄对象的轮廓,以及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逆光可以带来怎样的戏剧性变化。我跟着书中的思路,在一次傍晚的户外拍摄中,特意选择了逆光角度,用手机尝试去捕捉落日余晖在人物发梢留下的金色光边,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照片瞬间充满了故事感。书中对“黄金分割”和“三分法”的讲解也极其透彻,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就是那么舒服,那么有吸引力。作者还分享了很多关于“情绪表达”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景深来虚化背景,突出主体的情感,或者如何利用对称构图来营造稳定感和仪式感。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摄影作品,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对世界的观察和表达,是用光线和构图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评分

翻开这本《城市探索者的足迹》,我立刻被书中浓墨重彩描绘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城市角落所吸引。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景点,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城市背后的历史故事、人文风情以及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独特魅力。例如,他详述了京都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如何在近代历史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以及如今巷子里一家百年老店如何保留着最传统的制茶工艺。我跟着书中的指引,在上次旅行中也特意去寻找类似的“隐秘角落”。在意大利一个不知名的小镇,我偶然发现了一家只在周末营业的手工艺作坊,里面陈列着许多精美的陶瓷制品,每一件都带着店主独一无二的匠心。书中的文字充满画面感,仿佛带领我亲身走过那些充满故事的街道。作者的笔触时而细腻,描绘小镇居民的生活日常;时而宏大,讲述城市变迁的宏伟图景。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慢旅行”的推崇,鼓励读者放慢脚步,去感受一个城市的灵魂,而不是走马观花。这不仅仅是一本旅行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一个城市建立深刻连接的心灵之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旅行的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