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书事:来自南望山的阅读笔记 九州出版社

家国书事:来自南望山的阅读笔记 九州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华文 著
图书标签:
  • 家国情怀
  • 文化随笔
  • 阅读笔记
  • 南望山
  • 九州出版社
  • 文学评论
  • 书信体
  • 个人思考
  • 时代精神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51742
商品编码:2972909563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家国书事:来自南望山的阅读笔记

定价:35.00元

作者:陈华文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108517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从南望山的书房中解析历史进程的刚与柔、近代中国的伤与痛、社会发展的兴与衰、转型时代的思与行、科学精英的诚与爱。

2、湖北省十佳阅读推广人陈华文继《*是书香》之后,为广大读者再度呈现一幅绚丽多姿的知识图谱。

内容提要


陈华文长期在高校工作,余闲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本书是他继《*是书香》之后,出版的第二本书评集。在武汉南望山下的大学校园里,他心怀家国,关注民生,以开放包容的的视野,时而思索历史进程的潮起潮落,时而观察社会转型的风起云涌。根据内容的不同,共分为“历史进程的刚与柔”“近代中国的伤与痛”“社会发展的兴与衰”“转型时代的思与行”“科学精英的诚与爱”五个部分。在陈华文看来,诸如政治秩序、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学人文等等,都可能成为时代变革的推手。这种立足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理论与实践的读书维度,为广大读者呈现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知识图谱。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阅读本书,就是历经一次思想的操练。

目录


目?录

|历史进程的刚与柔|

多维视角下的全球历史 / 003

英美崛起之秘密与反思 / 007

苏格兰对现代世界文明的贡献 / 013

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 / 019

铁路是怎样改变世界的 / 024

从战后欧洲认识现代世界 / 027

政治病夫的生命选择 / 033

权力的人生风景 / 037

轮椅总统的治国之道 / 041

基辛格眼中的世界秩序 / 045

不可思议的文明古国 / 051

巴西足球背后的利益角逐 / 055

|近代中国的伤与痛|

寻找大国兴废的历史真相 / 063

从历史中汲取修身立德的智慧 / 069

古代官场的那些事儿 / 074

古代金融的生动呈现 / 078

清官曾国藩的日常收支 / 081

西方插图里的晚清屈辱史令人疼痛 / 087

历史影像的冲击力 / 092

德国地质学家笔下的晚清中国 / 097

流落海外的国宝何日把家还 / 103

1911年的革命烽火 / 108

乱世北洋的历史画卷 / 111

战乱年代的房地产图景 / 117

中国大学的人文丰碑 / 121

|社会发展的兴与衰|

现代经济的起源之谜与发展之困 / 129

破解现代资本运作的秘诀 / 134

迎接互联网新时代 / 139

挑战贫困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145

为什么人们辛勤工作依然贫穷 / 150

“德意志制造”的成功基因 / 154

富国崛起的瑞士样板 / 158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之道 / 161

新加坡企业家眼中的儒家思想 / 167

美国私有银行的谋财之道 / 170

巴菲特家族的投资之道 / 173

商标背后的利益博弈 / 176

风云诡异的黄金游戏 / 179

巨富们的社会担当 / 182

“慕课”引爆学习的大变革 / 185

大学的气节与操守 / 190

|转型时代的思与行|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 197

人民公仆的真实写照 / 201

真话实话的精神力量 / 206

感受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 210

来自传统经典名句的文化养分 / 213

我们需要怎样的GDP / 217

如何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 / 220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机遇和挑战 / 226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谏言书” / 231

审视中国经济改革的出路 / 237

寻找中国企业发展之魂 / 242

喧嚣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 248

揭开地方债的神秘面纱 / 254

乡土中国路在何方 / 259

迎战感官营销时代 / 263

感恩经济与品牌口碑 / 266

“场景时代”怎么玩? / 270

企业创新永远在路上 / 275

以人为本的创新有价值 / 279

|科学精英的诚与爱|

科学精英的家国情怀 / 285

中国气象事业的开拓者 / 290

一座桥与一颗爱国心 / 294

没有学位的数学大师 / 298

数学演绎人生之美 / 302

黄万里的卓识与勇气 / 306

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杆 / 310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 314

波澜壮阔的科学人生 / 317

一位向饥饿发起挑战的科学家 / 321

修身立德乃科研之基 / 324

后记 / 328

作者介绍


陈华文,1976年生于湖北汉川,博士、副编审,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作。近年来专注书评写作,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科学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湖北日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上海证券报》等报刊发表书评多篇,著有文集《大地文心:地学文化实践与探索》(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书评集《是书香》(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获得“大地文学奖”等写作奖项若干,被评为2015—2016年度湖北省十佳阅读推广人。

文摘


序言



家国书事:来自南望山的阅读笔记 一部穿越历史长河,探寻民族精神脉络的深度书写。 《家国书事:来自南望山的阅读笔记》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阅读的记录,它更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旅程,一次对民族精神内核的深邃挖掘。本书作者,一位饱含家国情怀的读书人,以南望山为精神坐标,将浩如烟海的典籍化作流淌的思绪,在字里行间勾勒出中国古代文人心中的家国理想、治世之道以及绵延千年的文化基因。 笔墨与山水,交织的南望山情怀 南望山,一个承载着历史风云与人文积淀的地理符号。在这里,远离尘嚣,作者沉浸在书卷之中,让思绪如同山间的溪流,时而奔腾激越,时而静谧流淌。山峦叠嶂,四季更迭,仿佛都成了他阅读岁月的注脚。他笔下的南望山,不仅仅是自然风光,更是精神的栖息地,是沉思与感悟的土壤。每一次翻阅古籍,每一次对某个词句的琢磨,都与南望山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巧妙融合,形成一种独特而迷人的阅读体验。这种地域性的情怀,为本书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让读者仿佛能闻到山间的泥土芬芳,听到古老的回响。 跨越时空,触摸中华文明的脉搏 本书的内容并非孤立的阅读心得,而是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将零散的阅读片段串联成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作者穿越数千年的时光,从春秋战国的思想激荡,到唐宋盛世的文化繁荣,再到明清王朝的兴衰更迭,他的目光所及,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是他对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等重要人物及其著作的深度解读。 他探讨《诗经》中质朴的民风与家国情怀的萌芽,解析《论语》中孔子“仁”的学说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与社会伦理。他追溯《史记》中司马迁的史笔,感受其中蕴含的褒贬是非与家国忧患。他品味唐诗宋词的韵律,体悟词人心中的家国情怀与个人际遇的交织。他深思明清小说中的世情百态,洞察社会结构的变迁与底层人民的命运。 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次与先贤的对话。作者不是简单地复述前人的观点,而是带着现代的视角和对当下社会的关照,去理解、去阐释、去碰撞。他并非试图为古人贴标签,而是试图从他们的思想中汲取养分,理解他们面对的挑战,感受他们曾经的困惑与坚持。这种穿越时空的思想交流,让古人的智慧得以复活,与我们这个时代产生共鸣。 “家”与“国”:永恒的主题,时代的变奏 “家国”二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以此为核心,展开对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深入剖析。作者认为,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对“国”的归属感,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基因。然而,“家国”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侧重与解读。 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可能意味着避难所,而“国”则寄托着统一与安宁的希望。在盛世之下,“家”是安居乐业的基石,而“国”则承载着民族的荣耀与文化的自信。作者通过阅读不同时期的著作,细致地梳理了“家国”观念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具体体现。他看到了文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也看到了个体在国家命运面前的渺小与伟大。 他深入探讨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不仅理解了其理想化的层面,也思考了其在现实中的复杂性与挑战。他关注那些在历史洪流中为“家国”付出牺牲的个体,也反思那些因“家国”之名而产生的悲剧。这种对“家国”主题的辩证思考,使得本书在抒发家国情怀的同时,更具有深刻的思想穿透力。 笔记的温度:个人感悟与历史洞见的融合 “阅读笔记”的形态,恰恰赋予了本书一种独特的温度。作者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学术研究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读书人。他的感悟,他的疑虑,他的惊喜,都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会在某一个历史事件面前扼腕叹叹,会在某一位历史人物的抉择中深思熟虑,会在某一句诗文的意境中神游物外。他的文字,时而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时而如熊熊烈火,燃起读者对历史的兴趣。他善于将抽象的历史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变得触手可及。 他分享的不仅仅是书中的知识,更是他在阅读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灵震动。这种个人化的书写方式,使得本书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读者在跟随作者的阅读轨迹时,仿佛也参与了一场心灵的旅行,与作者一同品味历史的甘苦,感悟生命的真谛。 重拾文化基因,启迪当下思考 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当下,重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显得尤为珍贵。《家国书事:来自南望山的阅读笔记》正是这样一本旨在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文化认同的书籍。它告诉我们,那些被历史长河冲刷过的智慧,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那些塑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基因,依然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 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套现成的答案,而在于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它鼓励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在阅读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思考中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将这份对“家国”的情怀,化为建设美好社会的实际行动。 《家国书事:来自南望山的阅读笔记》,它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思想的启迪,更是一份对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庄严承诺。它邀请每一位读者,一同走进南望山,一同踏上这场感人至深的阅读之旅,一同去感受那份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国情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令人惊喜了!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捧着一本流传已久的老物件。硬壳封面采用了复古的暗纹,触感温润,低调却不失华丽。书名“家国书事”几个字,烫金的工艺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每一个笔画都显得那么有力量,又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堪称用心,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反光纸,而是略带哑光的,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书页的泛黄程度也恰到好处,仿佛是从泛黄的古籍中复刻而来,散发着淡淡的书墨香气,让人心安。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虽然不算低,但我觉得它所包含的价值远远超出了金钱的衡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种对阅读本身的热爱和敬意的载体。从选纸、装帧,到排版、插图,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在获取知识,更是一种身心的享受,一种与作者、与历史、与文化进行深度连接的体验。对于我这样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来说,拥有这样一本充满匠心和诚意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也让我对未来出版的图书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评分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中穿插的一些手绘插图和素描。它们不是那种精雕细琢、色彩斑斓的图画,而是线条简洁、充满生活气息的写意风格。有些是作者对某个历史场景的想象,有些是对书本内容的意会,还有些则纯粹是随性的涂鸦,但正是这些“不完美”的插图,赋予了这本书一种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它们不像照片那样直观,而是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更生动的画面。而且,这些插图往往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有时甚至比文字更能触动人心,传递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

评分

这套书的排版方式也别具一格,完全打破了我之前对书籍排版的固有印象。它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横排或者竖排,而是将文字、插图、甚至是手写笔记的复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有时,一段文字旁边会点缀着一张老照片的复刻,有时,空白处又会跳出来几行仿佛是作者亲手写下的随笔,字迹娟秀或遒劲,带着一种人情味。这种“不拘一格”的排版,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仿佛在翻阅一本私人珍藏的相册,又像是在解开一个个关于历史和文化的谜题,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带来新的惊喜。

评分

拿到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它的内容似乎是一种“碎片化”的呈现方式,这反而让我觉得很有趣。它不是那种按照时间线或者主题清晰划分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一种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围绕着不同书本所产生的思绪的集合。这种“跳跃”的叙述方式,反而促使我不断地思考和联系,将不同的信息节点串联起来。有时候,一本书的评论可能会引发我对另一本书的联想,或者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深入探究。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与作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思想的流动和碰撞,也激发了我的独立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