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9~2010)
:49.00元
售价:33.3元,便宜15.7元,折扣67
作者:刘煜辉,陈晓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097226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从2005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和协助下开始实施的对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立足于地区层面,对我国不同地区之间金融业的健康程度的巨大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制度经济学意义的分析,构建了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并据此对30个省区和100多个城市的地区金融生态进行了系统地年度测评和分析。
地方债务治理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一 地方融资平台信贷规模激增凸显地方债务风险
二 金融机构在现有体制下无法摆脱地方隐形干预
三 治理地方债务应允许合理举债并遏制过度投资
四 金融生态评价与市政债券评级可强化地方债务治理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附:地方举债种类有多少?
2009~2010年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分析报告
一 2009~2010年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态势分析
二 治理
三 地区经济基础
四 金融发展
五 制度文化
六 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综合比较
七 总结
2009~2010年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一 治理
二 法治环境
三 诚信文化
四 市场中介组织发展
五 小结
2009~2010年中国地区证券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分析报告
一 2009年中国地区证券生态环境的态势分析
二 证券金融深化程度
三 证券市场培育程度
四 证券市场发育程度
五 证券期货中介机构竞争力
六 总结
附录 指标体系、方法论和评价结果
附录A 指标体系
附录B 关于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论
附录C 评价结果
这本书的出版年份——2009-2010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蔓延,中国经济却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并开始加速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时期。我期待本书能够深刻地揭示,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宏观背景下,中国不同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特质及其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书中是否会对比分析不同区域在应对危机、推动创新、防范风险等方面的差异化表现?我尤其关注作者是否会运用一些前沿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或系统动力学模型,来量化评估金融生态环境的质量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理解中国经济运行逻辑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厚重”和“专业”。标题“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直接点明了主题,而“2009~2010”这个时间跨度则暗示了其历史性与研究的深度。我注意到书的整体色调偏向沉稳,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没有花哨的装饰,传递出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作为一名对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对“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的界定和阐释,并提出一套具有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我猜想,本书可能会从多个维度,如金融机构的健全性、金融市场的活跃度、金融创新的能力、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以及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等方面,对中国各地区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立刻联想到了近年来关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的大量讨论。尤其是“金融生态环境”这个词,给我一种非常立体的感觉,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金融数据堆砌,更包含了一种系统性的、动态的视角。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和测量这样一个复杂的概念的,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关键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例如支付清算系统、征信体系、金融信息服务等,以及它们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同时,我也很想知道,在2009-2010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金融业经历了哪些重要的节点事件,这些事件是如何影响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演变的,书中又会如何对此进行剖析。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颇具匠心,深邃的蓝色基调搭配简洁明亮的标题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学术性和专业性。书脊处的烫金工艺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散发出一种低调而沉稳的质感。翻开扉页,纸张的触感温润厚实,散发出淡淡的书香,瞬间便能将人拉入知识的海洋。我尤其欣赏其章节标题的编排,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仿佛一条清晰的脉络,引领着读者一步步深入探索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复杂图景。书中的图表和数据可视化做得非常出色,既有严谨的学术图示,又不失美观的视觉呈现,这对于理解抽象的金融概念至关重要。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与一位博学睿智的学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总能在不经意间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了解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不同区域的金融生态系统是如何运作并相互影响的。我对书中可能涵盖的宏观经济背景、金融政策演变、市场主体行为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在构建和塑造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充满了好奇。我预期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分析框架,帮助我理解不同地区金融发展的差异性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在金融资源可得性、创新能力、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显著区别,以及这些区别是如何影响当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我希望这本书能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为我勾勒出一幅生动而准确的中国金融版图,让我能从中洞察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