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字电视业务支撑系统
定价:36.00元
售价:24.5元,便宜11.5元,折扣68
作者:廖洪涛,徐征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1210358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22kg
本书系统地介绍数字电视业务支撑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技术体系,比较全面地论述数字电视数据业务系统的构成、特征和功能以及如何开展增值业务,这些业务系统包括: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和用户授权平台,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视频点播平台和双向业务系统,数据广播平台和增值业务体系,数字电视监测与监控系统。
本书可为数字电视运营商制定技术路线和运营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广播电视技术人员提供实用的指导,也可为大专院校学生学习和研究数字电视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章 绪论
1.1 数字电视的优越性
1.2 数字电视产业的现状
1.3 本书的目的和结构
第2章 数字电视业务支撑系统概述
2.1 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要求与作用
2.2 数字电视运行系统术语和标准
2.3 数字电视产业链和业务支撑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第3章 条件接收技术与数字电视付费系统
3.1 数字电视信号加扰技术介绍
3.2 条件接收系统技术体系
3.3 数字电视业务的付费方式
3.4 基于IP内容的数据广播加密技术
3.5 用于条件接收系统的加密算法
3.6 条件接收前端系统实现指南
3.7 条件接收模块在机顶盒中的集成指南
3.8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的机卡分离技术
3.9 条件接收技术的安全性、破解与对策
3.10 中央数字电视节目平台两级条件接收方案介绍
3.11 目前通用的条件接收系统简介
第4章 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
4.1 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概述
4.2 用户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
4.3 用户管理系统的功能
4.4 用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4.5 用户管理系统运行环境建议配置
4.6 国内用户管理系统厂商介绍
第5章 数字电视双向接入技术及视频点播业务系统
5.1 基于有线电视HFC网络的双向IP接入技术
5.2 网络流媒体技术
5.3 视频点播系统
5.4 视频节目的存储与管理系统
5.5 视频节目的采集上载系统
5.6 基于HFC网络的视频点播系统
5.7 基于IP网络的视频点播系统
5.8 IPTV——基于IP技术的数据广播业务系统
5.9 双向网络中的增值业务
5.10 客户服务支撑系统
第6章 数据广播与增值业务系统
6.1 前言
6.2 数据业务传输标准
6.3 数字电视中间件标准与机顶盒软件结构
6.4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运行模式
6.5 数据广播业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6.6 EPG业务信息系统
6.7 股票业务系统
6.8 Java?应用开发平台
6.9 HTML信息制作播出系统
6.10 数据业务种类
第7章 数字电视播出监控系统
7.1 概述
7.2 数字电视监控系统的重要性
7.3 监控系统方案
7.4 DVB标准TR101 290的三级监测
第8章 数字电视业务的赢利模式与发展前景
8.1 关于数字电视赢利模式的探讨
8.2 数字电视中间件标准的作用及其选择
8.3 三网合一与三重播放——数字电视业务的新发展
8.4 三网融合业务给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带来赢利
8.5 手机电视——数字多媒体的新发展
8.6 结束语
附录A 数字电视标准业务信息——PSI/SI信息与传输
A.1 PSI信息
A.2 SI信息
附录B EPG标准中定义的EPG扩展信息
B.1 EPG映射信息
B.2 EPG映射信息所关联的描述符
附录C 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案例青岛模式、佛山经验与杭州做法
C.1 青岛模式
C.2 佛山经验
C.3 杭州做法
附录D DVB-MHP关于应用信令的技术规范
D.1 概述
D.2 节目专门信息
D.3 说明
D.4 应用信息表
D.5 应用识别
D.6 应用生存期控制
D.7 通用描述符
D.8 传送协议描述符
D.9 DVB-J专门描述符
D.10 DVB-HTML专门描述符
D.11 常数值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现代感,用了一些简洁的线条和科技蓝的色调,给人一种专业、前沿的感觉。我本来以为内容会比较偏重于技术实现或者底层协议的深入探讨,毕竟“数字电视”这个词听起来就挺硬核的。然而,翻开目录,我发现它似乎更侧重于“业务支撑”这一块,这让我有点出乎意料,也带着一丝好奇。我期待它能详细阐述在日益复杂的数字电视生态中,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灵活的后台系统来支撑前端的各种创新业务,比如IPTV的点播、时移电视,或者是未来可能出现的4K/8K超高清内容的计费和用户管理流程。特别是现在内容版权和个性化推荐越来越重要,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支撑系统优化用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的实际案例或架构设计思路,那对我来说就非常有价值了。希望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能结合当前主流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提供一些落地性的参考。
评分读完前几章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宏观的系统架构设计上花费了不少笔墨,这对于初入这个行业的管理者或者系统架构师来说,无疑是一份很好的入门指南。它并没有直接跳入某个具体软件模块的源码分析,而是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支撑体系的蓝图。比如,它对BSS(业务支撑系统)和OSS(运营支撑系统)的划分和交互逻辑描述得相当清晰,这一点在很多同类书籍中往往被一带而过。我特别留意了关于“计费和结算”这一章节的展开,这部分是支撑系统的心脏。书中对实时计费和后付费结算模式的对比分析,以及如何确保不同业务(如增值服务、基础付费)的数据一致性,都有比较深入的探讨。我正在负责一个新业务上线前的系统评估工作,这本书提供的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帮助我快速识别出我们在现有架构中可能存在的潜在瓶颈,比如数据同步延迟和跨平台能力整合的难题。它更像是一本战略层面的参考书,指导我们“该往哪个方向去搭建”,而不是“用什么工具去实现”。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相当严谨,行文之间透露着一股扎实的行业经验。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某些核心流程时,会引用一些标准的行业术语,并且清晰地解释了它们在数字电视业务场景下的具体含义和应用。比如,对于“客户关系管理(CRM)”模块的介绍,它没有停留在传统电信业的客户服务层面,而是结合了数字电视特有的内容订阅和套餐管理特性进行了深化。这让我感觉作者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是非常细致入微的,不是那种套用通用IT框架的生搬硬套。其中关于“故障管理与服务保障”这一块的论述尤为精彩,它清晰地梳理了从前端播放异常上报到后台诊断、再到最终解决的整个闭环流程,并且强调了自动化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在我看来,一个成熟的支撑系统,其价值往往体现在“不出事”和“出事后能迅速恢复”这两个方面,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思路,尤其是对运维效率的量化指标设定,非常实用。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系统架构梳理之旅。作者在组织结构和逻辑递进上做得非常到位,每一章的内容都像是为下一章做了铺垫,整体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不会让人感到知识点的跳跃或混乱。我特别欣赏它在讨论“系统开放性与API设计”时的态度。在当前微服务和生态合作的大背景下,支撑系统不能是一个封闭的孤岛。书中对于如何设计健壮、版本兼容性好的对外接口,如何通过API网关进行流量控制和安全认证,都有非常清晰的指导。这对于我们未来需要与第三方内容提供商、广告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业务对接的场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将复杂的业务逻辑,通过结构化的IT系统得以实现和优化的实战手册,对于任何希望深入理解现代数字电视业务脉络的人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原先的预期。我本来以为它会更偏向于运营商内部的传统系统优化,但它对新兴的OTT融合带来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也有所涵盖,这体现了作者紧跟时代步伐的视野。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数据治理与合规性”的章节。在当前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支撑系统如何安全、合规地存储和使用海量的用户收视行为数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本书详细阐述了数据脱敏、权限控制以及审计追踪机制的构建方法,这对于我们这些高度关注合规性的技术团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不仅仅告诉你“要做”,更告诉你“如何去做才能满足监管要求”。虽然某些具体的技术选型建议可能需要读者结合自身的技术栈进行调整,但其核心的设计原则和安全理念是普适且极具参考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