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时尚手册(一)时尚工作室与产品
定价:58.00元
售价:40.6元,便宜17.4元,折扣70
作者:(法)杰瓦尔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5064599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本书呈现了一个经由T台展示和卖场陈列的真实的时装世界,它完整地讲述了一场时装发布会所要表达的时尚概念是怎样产生及实现的。
本书旨在将时装定位于“产品”,并由此诠释时装设计师的工作内涵,介绍服装设计的创意方法。青年设计师卢兹开放了他的工作室和画室,并在各个环节负责人的帮助下,在书中阐明了一场时装发布会或一个产品目录、服装样板等具体工作的展开,带我们了解绚彩T台背后的细节。
书中提供了七百多张照片和插画,都是展示于公众,希望这本现场感的图书能给期望制作自己系列作品的年轻设计者提供一个原创而又活泼的工作方式,并通过在时尚工作室的工作经历得以洞察时装设计师这一职业。
章 产品
成衣
主题
历史主题
故事板
复古时装——迪迪埃·卢道的定义
黑色小礼服——对迪迪埃·卢道的访谈
新风貌——卢兹的定义
逛街
轮廓
造型
女装成衣经典
细节设计与后整理
构思收集——卢兹2006春夏作品集
系列规划——卢兹2004春夏作品集
第二章 色彩与织物
第三章 概念
第四章 视觉展示
第五章 从设计到生产
第六章 促销
附录
这本书在探讨行业趋势的演变时,展现出了一种令人信服的历史纵深感。它没有追逐转瞬即逝的热点,而是将眼光投向了影响时尚底层逻辑的文化、社会乃至技术变迁。这种宏观的视野,使得书中传授的知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不易过时。我特别喜欢它对于“可持续性”和“数字化转型”这些前沿议题的处理方式,不是浮光掠影地提及,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如何重塑供应链和消费者行为。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引用了大量看似不相关的跨界数据作为支撑,使得观点既有理论支撑,又不失趣味性。读完相关章节,我感觉自己对整个时尚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有了更清晰、更立体的认知。它教会我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根本性的理解,对于任何想要在这个领域深耕的人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盛宴,那种高级感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就被它的装帧质量所吸引,纸张的触感细腻光滑,印刷色彩饱满而富有层次感,一看就是用心打磨的作品。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零星的插图,就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专业气息。我尤其期待它在理论基础构建上的扎实力度,毕竟一个好的“手册”应该能为新手提供坚实的基石。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系统地梳理行业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潮流展示上。毕竟,时尚的本质是设计与工艺的结合,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而非一时的流行指南。从排版布局来看,信息量似乎很大,但组织得井井有条,这让我对后续的阅读体验充满信心。我猜想,作者一定在如何平衡美学呈现与实用信息传达上花费了大量心血。如果它能像一本精心策划的时装秀后台手册一样,既有华丽的成品展示,又有幕后严谨的流程解析,那它绝对值得我为之投入时间。
评分对于一个渴望系统化学习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无疑是精心设计的。它似乎遵循着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清晰路径展开。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仿佛在带领读者完成一次有目的性的探索旅程。特别是它在处理“知识点整合”时的技巧,将看似分散的元素巧妙地编织成一张完整的知识网。这不像是一本冷冰冰的教材,更像是一份经过反复打磨的“实操手册”,里面蕴含着大量的经验教训和高效方法论。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够将书中的理论框架迅速应用到我正在构思的个人项目规划中。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教给你多少具体的款式画法,而在于它能否构建起一套让你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专业体系。从目前的阅读体验来看,它完全有潜力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之一。
评分如果从纯粹的审美角度来评价这本书的视觉呈现,那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每一页的设计都充满了克制而高级的品味,没有丝毫多余的装饰,每一张配图似乎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文字内容的强力佐证。我注意到,字体选择和留白的处理都极为讲究,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和效率。在信息密集型的书籍中,良好的版式设计是能否坚持读完的关键,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它散发出的那种“现代感”和“专业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国际一线设计事务所的内部资料。我猜想,如果一个刚接触这个行业的设计师拿到它,会立刻感到自己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它成功地将复杂的概念可视化,让原本晦涩的专业术语变得直观易懂,这无疑是作者高超的编辑功力体现。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叙事角度非常独特且贴近实战。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带着你穿梭在真实的时尚工作场景中。特别是在描述不同部门协作流程时,那种细节的描绘,仿佛能让人闻到工作室里特有的气味——混杂着布料的纤维、咖啡的香气和一丝丝紧张的压力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失败案例分析”的引入,这比单纯的成功学分享更有价值。它揭示了时尚产业光鲜外表下的残酷现实和无数次尝试与错误。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很好,时而紧凑,时而舒缓,像是精心编排的音乐剧,高潮迭起。我甚至在某些段落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对一个细微决策的剖析,那种深度的挖掘,远超我预期的“手册”范畴。这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行业“生存指南”,充满了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