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59.00元
售价:40.1元,便宜18.9元,折扣67
作者:李木祥,等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49716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了抑制农村资金外流,解决“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难问题,我国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村镇银行面临着规模小、社会认知度低、结算不方便、吸收存款难、抗风性能力较差等问题,在我国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如何构建我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木祥,男,1964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1989年西南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科长、副处长、处长、调研员,现任重庆市大渡口融兴村镇银行行长。已发表论文6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6部。其中《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应研究》获得重庆市人民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中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和《中国房地产泡沫研究》被评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推荐读书。
文摘
序言
读到《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这个标题,我立刻联想到了我所经历过的许多关于基层金融服务的讨论。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村镇银行承担着连接城市金融与乡村经济的重任,它们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然而,“可持续发展”并非易事,它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内在机制作为支撑。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界定和阐释这套“机制”。它会从宏观的政策环境、微观的经营策略,还是中观的组织架构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真实困境,例如,如何平衡盈利能力与服务“三农”的初心,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及如何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找到突破口。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观点,它是否会探讨一些新的金融科技应用,或者与其他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以及产业资本之间的合作模式,来破解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难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能为村镇银行的经营者、监管者,甚至是对农村金融发展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提供一些切实可行、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它们找到一条真正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源于我对中国基层金融生态的浓厚兴趣。村镇银行的出现,无疑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大亮点,它们试图填补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时可能存在的空白。然而,“可持续发展”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挑战和复杂性。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挖掘村镇银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独特困境,比如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农村客户金融素养的不足、以及如何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等。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它是仅仅指财务上的盈利能力,还是包含更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书中是否会详细探讨一些具体的经营策略,例如,它们是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拓展业务范围的?是如何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的?又是如何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那些能够理解和服务农村市场的专业人才?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比如,对于如何加强风险管理,书中是否会提出一些针对村镇银行特点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缓释方法?对于如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或合作范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村镇银行的决策者、监管机构,甚至是对金融领域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意义的洞见。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机制”这几个字,立即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在我看来,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构设立和业务扩张,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它们能否形成一种能够自我维持、自我更新的内在动力,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长久生存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一直觉得,村镇银行的成功,不仅关乎金融机构自身的命运,更关乎乡村振兴的战略能否落地,关乎广大农村居民能否享受到更加便捷、普惠的金融服务。这本书会如何剖析这种“可持续发展机制”呢?它是否会深入探讨一些被普遍认为是村镇银行发展的“瓶颈”,比如,如何克服抵押物不足的难题,如何有效获取和评估农村地区的信用信息,如何建立与当地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支持模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机制”构建的详细路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比如,它会从哪些角度去分析村镇银行的治理结构,是如何在保障股东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和风险控制的?它会探讨哪些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够真正满足农村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又或者,它会关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比如数字金融,来提升村镇银行的服务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超越传统金融思维的视角,一些能够切实帮助村镇银行实现“活下去”并“活得好”的真知灼见,让它们真正成为乡村经济的“造血”力量。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在乡间小路上奔波的身影,他们是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是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这本书的标题“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因为它直击了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中最具挑战性也最具潜力的一个领域。我一直觉得,金融的本质是服务,而村镇银行正是这种服务精神最直接的体现。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充满热情,但后续的发展却步履维艰。这其中牵扯到的原因复杂多样,可能涉及到市场定位的偏差,也可能是经营模式的不适应,甚至是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去梳理这些复杂的脉络的?它有没有从理论层面去构建一个模型,来解释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又或者,它更多地依赖于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通过鲜活的例子来印证作者的观点?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机制”的解读,它是一个静态的描述,还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它有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村镇银行在面临的环境和挑战上存在的差异性,并提出相应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打破常规的思路,一些真正能够帮助村镇银行摆脱困境、实现“造血”功能的创新方法,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政策呼吁或理论框架的层面。
评分这本《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因为它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如何让那些扎根于基层、服务于最广大人群的金融机构,能够真正地实现长久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在我看来,村镇银行的设立本身就承载了巨大的社会责任和发展期望,它们是连接城乡、服务“三农”、促进区域经济平衡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实际运作中,村镇银行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资金实力相对薄弱、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以及如何有效地融入当地经济、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等。我期待这本书能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对于“可持续发展机制”这一核心概念,我希望书中能给出清晰的界定,并从多个维度进行阐释,例如,它是否涵盖了财务稳健性、风险控制能力、创新服务模式、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与当地政府、社区、其他金融机构的联动等各个方面?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构建这个研究框架的,以及他/她通过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模型构建等,来支撑自己的论点。此外,这本书的视角和深度也是我所看重的,它是否能超越一般的宏观论述,深入到具体的村镇银行运营层面,揭示那些鲜为人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让我对中国村镇银行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对如何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