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农本:近代农业农村经典文献述评
定价:40.00元
作者:王曙光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177084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农本》系列出版物自2012年起在我社连续出版,其宗旨在于以学术的严谨态度关注中国“三农”,以沉潜客观的心态观照中国乡土社会,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生态学等诸多学科综合的视角研究中国农村,忠实而系统地记录我们这个时代中国农业和农村所发生的变化。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曙光教授主编。
本书是我社连续出版物《农本》的第六辑。本辑是近代农业农村经典文献编纂小组的青年学者对近代农业农村经典文献及文献作者的学术评论。这些文献涵盖了关于中国农村经济、土地制度、赋税制度、乡村建设、农业发展等多方面的理论研究著作,学术评论中肯、严谨,对于读者理解近代农业农村经典历史文献会有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目录
民国时期农村社会调查概况与农村土地问题——《全国土地调查报告纲要》述评/都田秀佳
生存在“人身独立”与“资本依赖”夹层的近世佃农——刘大钧《我国佃农经济状况》述评/呼倩
正经界,除积弊,兴生产——刘世仁《中国田赋问题》述评/呼倩
董时进农业经济思想述评/陈黄蕊
李景汉的社会调查思想——《定县社会调查概况》和《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述评/都田秀佳
以马克思主义视角审视中国农村——冯和法《农村社会学大纲》述评/余航
贴近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现实的力作——张丕介《土地经济学导论》述评/杨敏
大变迁时代的中国经济全景素描——方显廷编《中国经济研究》述评/冯璐
寻求中国农村变革的根本出路——郭真《中国农民问题论》评述/余航
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的代表作——田中忠夫《中国农业经济研究》述评/李雯轩
中国土地经济研究的早期尝试——邹枋《中国土地经济论》述评/杨敏
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农村生产关系——陈瀚笙《封建社会的农村生产关系》述评/台航
天下为公之理想,中外土地思想之精华——李健人《平均地权的理论与实践》述评/徐昊
以土地改革开启新中国之路——李中严《土地改革与新中国之道路》述评/徐昊
夏商周土地田赋制度考证——《中国古田制考》思想述评/台航
民国时期田赋制度概览——万国鼎《中国田赋鸟瞰及其改革前途》述评/孙瑞
中国土地改革的新民主主义道路——狄超白《中国土地问题讲话》述评/何西龙
改良主义土地思想之代表作——潘楚基《中国土地政策》述评/张逸昕
中国农村研究与农业经济学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戴乐仁先生和他的中国事业/冯璐
于树德:革命者与合作专家/王东宾
近代中国农村制度与农村生活的忠实记录——田中忠夫《国民革命与农村问题》思想评述/杨扬
中国近代乡村建设运动的反思——陈序经《乡村建设运动》述评/杨镇瑀
理解中国近代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参考资料——古楳《中国农村经济问题》评介/唐琦
中国乡村研究各学派的争鸣与碰撞——《中国农村问题》述评/杨扬
研究中国近代土地金融问题的重要参考——黄通《土地金融问题》述评/陈丹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农本:近代农业农村经典文献述评》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近代中国农业农村变迁的斑斓色彩。王曙光先生的解读,宛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穿越历史迷雾,探寻那些奠定中国农业发展基石的文献。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农村政策调整和农业技术引入的深入挖掘。这些细节,往往是理解宏大叙事的关键。书中对于不同学者的观点是如何相互碰撞、如何演进的阐述,让我看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与活力。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梳理,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揭示了不同思想在现实土壤中激起的涟漪。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那些为了土地改良、为了提高产量而奔走呼号的声音,也能感受到农民在变革中的迷茫与适应。王先生的笔触,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人文的温度,使得这些厚重的历史文献读起来并不枯燥,反而引人入胜。他不仅仅是复述文献内容,更是在其中注入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关切。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近代农业发展脉络的绝佳视角,也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遗忘的智慧和经验,思考它们在当下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和深入体会。
评分《农本:近代农业农村经典文献述评》宛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我深入探索近代中国农业农村的复杂图景。王曙光先生的解读,使得那些曾经晦涩的文献变得鲜活而富有启发。我尤其被书中对不同时期农业政策的演变及其背后深层逻辑的剖析所打动。这些文献,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革新,更是关于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文化观念如何深刻地影响着农业的发展。王先生的述评,充满了对历史细节的敏感和对宏观趋势的把握,他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文献中提炼出核心议题,并进行深入的辨析。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思维的涤荡,不断地挑战固有的认知,发现新的视角。书中对那些被边缘化的声音的关注,也让我看到了历史叙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王先生的笔触,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对个体命运的关怀,使得这些厚重的历史文献读起来并不枯燥,反而引人入胜。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近代农业农村历史的独特窗口,它揭示了那些影响深远但可能被忽视的细节,也启发我们对当下农业农村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农本:近代农业农村经典文献述评》是一次对中国近代农业农村历史的深度考古。王曙光先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将那些散落在历史角落的文献重新激活,赋予它们新的生命。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不同时期农业政策演变的分析,以及这些政策背后所蕴含的深层逻辑。它不仅仅是关于农业技术或经济制度的讨论,更是对中国社会结构、权力运作以及文化观念如何影响农业发展的一次深刻剖析。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思维的冒险,不断挑战固有的认知,发现新的视角。书中对那些被边缘化的群体和声音的关注,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让我们看到历史并非只有少数精英的叙事。王先生的述评,充满了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他对文献的辨析,严谨而深刻,既有对前人研究的尊重,又不乏独立的思考和批判。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近代农业农村历史的独特窗口,它揭示了那些影响深远但可能被忽视的细节,也启发我们对当下农业农村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是一部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智慧的启迪,值得每一个对中国历史和现实有深度关怀的读者细细品味。
评分读罢《农本:近代农业农村经典文献述评》,心中激荡着一股沉甸甸的敬意。王曙光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中国农村问题的长久关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宏伟而又细腻的近代农业发展史画卷。此书并非仅仅是文献的堆砌,更是一次深入肌理的剖析,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尤其被书中对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个体和群体命运的细致描摹所打动。那些文献,在王先生的解读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轨迹,是挣扎、是探索、是希望与失落的交织。它让我们意识到,农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技术革新,而是与社会结构、政治力量、文化观念以及最根本的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复杂系统。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学派观点的梳理和辨析,充满了思想的火花,也指出了研究的难点与方向。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和先辈们进行一场跨越时代的交流,感受他们面对挑战时的智慧与勇气,也反思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汲取前行的力量。这本书是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任何一个关心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命运的读者都不可错过的宝藏。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我们对历史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的关注,以及对当下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的动力。
评分《农本:近代农业农村经典文献述评》如同一面透视镜,让我们得以窥见近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症结与脉络。王曙光先生的洞见,如同一束光,照亮了那些晦涩难懂的文献,让它们重现生机。我尤其被书中对于近代中国在引进西方农业技术和理念时所遭遇的挑战与适应的细致描绘所吸引。这些文献,在王先生的解读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承载着无数个体和群体命运的印记。书中对于不同学派之间争论的梳理,充满了思想的碰撞,也展现了学术研究的复杂性与演进性。他不仅仅是梳理文献,更是在挖掘文献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力量,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塑造了中国农业农村的面貌。读这本书,就像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与那些曾经为中国农村付出心血的智者们交流,感受他们面对时代洪流时的思考与抉择。王先生的笔触,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人文的温度,使得这些厚重的历史文献读起来并不枯燥,反而引人入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忽视的智慧和经验,思考它们在当下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