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甘薯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
定价:34.00元
售价:24.8元,便宜9.2元,折扣72
作者:陆国权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9-01
ISBN:97875029363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工业原料和饲料用作物。甘薯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优质产品。甘薯品质涉及块根及其淀料一系列理化特性,这些理化特性直接关系到产后利用的途径和效果,因而在其生产和利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甘薯的品质受基因型、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具有多变性和可调控性。
本书在总结对甘薯品质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对甘薯品质性状的基因与环境效应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较系统地介绍了在甘薯品质性状的测定方法和筛选方法、品质的基因型差异、环境效应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以及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农业科研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甘薯加工销售部门等广大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中等、高等院校农学、农产品贮藏加工等学科专业的师生参考。
序
前言
英文提要
章 引言
第二章 甘薯品质性状及其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甘薯品质的概念
2.2 甘薯品质性状有其分析方法
2.3 甘薯重要品质性状的筛选
2.4 甘薯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差异
2.5 甘薯品质性状的环境效应
2.6 甘薯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及其品种品质稳定性分析
2.7 甘薯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2.8 甘薯品质研究的问题及其展望
第三章 甘薯重要品质性状测定方法研究
3.1 甘薯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及其标准化研究
3.2 甘薯蛋白含量测定新方法研究
3.3 甘薯品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
3.4 甘薯淀粉RVA特性测定方法的标准化研究
第四章 甘薯重要品质性状的筛选和确定
4.1 甘薯样品材料的获取及其品质分析
4.2 甘薯重要品质性状的筛选和确定
4.3 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
第五章 甘薯品种的品质特点及其差异
5.1 甘薯试验材料的获取及其分析
5.2 甘薯品种品质性状的特点和差异
5.3 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
第六章 甘薯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
6.1 甘薯试验材料的获取及其分析
6.2 甘薯重要品质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
6.3 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
第七章 甘薯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关系
7.1 研究材料的品质分析及其统计分析
7.2 甘薯重要品质性状的相关关系
7.3 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
第八章 甘薯优质专用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利用
8.1 甘薯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8.2 甘薯优质专用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利用
附录1 专业缩写词
附录2 图表索引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陆国权,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1984年毕业于原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副教授,在职博士。 1984-87年分别在中国农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越来越依赖科学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农业生产而言,了解作物基因型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对于培育出适应特定地区、具有优良品质的作物品种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其研究的核心——“甘薯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我猜测,这本书的作者应该是一位在作物遗传学或农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他们可能通过长期的田间试验和实验室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运用先进的统计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揭示甘薯品质性状形成的复杂机制。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结论,例如,在某些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应该选择哪些基因型的甘薯品种进行种植?如何通过优化栽培管理来最大化特定基因型甘薯的品质?这样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整体色调偏向大地色系,主视觉元素是一张饱满、色泽诱人的甘薯特写,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书籍的字体选择也颇为讲究,标题“甘薯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采用了有力而又不失学术严谨的衬线字体,而副标题则用了更简洁现代的无衬线字体,层次分明。我注意到书脊上的信息也十分清晰,便于在书架上快速找到。虽然我还没有翻开书页,但单凭这精心设计的封面,就足以激发我对内容的期待。它传递出一种扎实、专业且具有科学价值的信息。我尤其好奇封面上的甘薯品种,是否就是书中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这种细节的呈现,往往预示着作者在整个作品的打磨上都投入了极大的心血,从外观到内涵,力求完美。一本好书,往往从“颜值”开始,便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我是一名对植物科学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平日里喜欢阅读一些关于作物研究的书籍。当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甘薯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时,我的兴趣立刻被吸引了。我对“基因型”和“环境效应”这两个概念感到非常好奇,它们是如何影响甘薯的品质的呢?我想到,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甘薯的遗传基础,以及不同的生长环境(比如光照、水分、土壤肥力、温度等)对甘薯的生长发育和营养成分产生的影响。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实例,来解释这些复杂的科学原理。或许书中会有一些关于如何通过科学育种来改良甘薯品质的建议,或者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甘薯品种进行种植的指导。这本书的阅读,对我理解植物的生长奥秘,以及如何利用科学手段来改善农作物品质,将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评分我一直对农作物的遗传改良和环境适应性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像甘薯这样具有重要经济和食用价值的作物。了解到这本书的研究主题是“基因型与环境效应”,这正是我想深入了解的领域。我预想这本书可能会探讨不同甘薯品种在生长过程中,其内在的基因差异如何与外部环境因素(如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技术等)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到甘薯的产量、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糖度、口感等一系列重要的品质性状。作者是否会对这些性状进行量化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释这些相互作用?我想象中,书中可能会引用大量的实验数据、图表和统计分析结果,来支撑其研究结论。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更深入地理解基因和环境如何共同塑造作物的品质,无疑会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甘薯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让我联想到了一幅科学探究的画面。我仿佛看到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进行精密的实验,在田野里辛勤地记录数据,他们是如何抽丝剥茧,揭示甘薯那令人赞叹的品质背后所隐藏的科学秘密。这本书的主题涉及到遗传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领域,这本身就充满了挑战和魅力。我猜测,书中会详细阐述研究的科学方法论,包括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如何解读基因和环境因素对甘薯各项品质指标(如口感、营养成分、储存性等)的影响。对于一个对科研过程充满兴趣的读者而言,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构建其研究体系,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的享受。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前沿的学术观点,甚至可能引发我对甘薯育种和栽培方法的全新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