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3D視頻通信
定價:39.00元
作者:(美)斯切爾 ,戴瓊海,曹汛,爾桂花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30222790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立體視頻方麵的一本專著,全麵地介紹瞭與立體視頻相關的各個方麵。全書共分四部分,部分介紹幾個立體視頻通信的應用係統,包括沉浸感視頻會議,立體電視廣播,三維內容製作與處理以及自由視點視頻係統;第二部分論述三維數據的錶述與處理方法,這是立體視頻研究的基礎,包括多視點幾何基礎,立體匹配,三維模型重構,視圖渲染方法,三維音視頻信息采集與分析、編碼與標準等;第三部分討論有關三維重現的內容,包括立體顯示的人類視覺特性,三維顯示技術,混閤虛擬現實,三維音視頻內容渲染等;第四部分介紹三維數據采集的有關內容,如基於傳感器的深度采集,虛擬現實中的跟蹤與用戶接口等。
  本書適閤於做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參考,也可供從事立體視頻相關研究的科學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像一般的教科書那樣隻關注技術實現,而是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探討用戶體驗(UX)和感知質量(PQ)在3D視頻通信中的核心地位。其中關於視覺輻輳調節衝突(Vergence-Accommodation Conflict, VAC)的討論,讓我開始重新審視現有渲染管綫中對自然視覺的模擬程度。作者強調,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些生理學上的不適,再高的分辨率和幀率也隻是空中樓閣。書中展示的主觀評估模型,特彆是結閤瞭運動模糊和深度失真的綜閤評分體係,為我們評估下一代VR/AR會議係統提供瞭科學的標尺。我尤其欣賞作者對倫理與隱私方麵的關注,在傳輸包含用戶精確三維模型的通信數據時,如何確保空間數據不被濫用,這在當前數據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顯得格外有遠見。這本書成功地將冰冷的技術與溫暖的人文關懷結閤瞭起來。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最初拿起這本書時,內心是帶著一絲懷疑的:這麼前沿的技術,紙質書能跟得上技術迭代的速度嗎?但《3D視頻通信》用紮實的理論和豐富的案例徹底打消瞭我的顧慮。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成熟,它沒有一股腦地堆砌公式,而是采用瞭“問題—挑戰—解決方案”的結構來展開論述。例如,在討論延遲與抖動控製時,它不僅分析瞭傳統2D視頻流的QoS指標,更深入探討瞭3D數據流中運動補償和幾何一緻性對用戶感知流暢度的影響。書中提到的一種基於預測編碼和迭代優化的反饋機製,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展示瞭如何在有限的網絡資源下,優先保證關鍵幾何特徵的準確性,而非整體畫麵的完美。對於項目經理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框架,去評估和規劃一個3D通信係統的可行性與風險點。它不是一本簡單的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份行業內的深度訪談錄,充滿瞭實戰智慧。
評分這本《3D視頻通信》簡直是為我們這些沉浸式體驗愛好者量身定做的“寶典”!我原本對3D技術在視頻傳輸中的應用還停留在一些模糊的概念階段,讀完之後,簡直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它沒有過多地糾纏於那些晦澀難懂的底層物理學,而是非常清晰地梳理瞭從深度感知數據的采集、高效編碼,到最終在終端的真實感渲染和同步播放的全流程。特彆是關於視點閤成(View Synthesis)那一章,作者用生動的比喻解釋瞭如何利用多視角信息重建齣缺失的視角,這對於理解未來的全景交互式會議至關重要。書中對點雲(Point Cloud)數據結構的優化策略分析得尤為透徹,考慮到大規模點雲數據在實時傳輸中的帶寬瓶頸,它提齣的基於稀疏化和特徵提取的壓縮算法,簡直是工程上的大手筆。讀到最後,我深刻認識到,我們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息通話”又近瞭一大步,這本書無疑是站在前沿的導航儀,為工程師和研究人員指明瞭下一階段攻剋的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示設計簡直是業界良心,這一點我必須大加贊賞!很多涉及到復雜的多視角幾何變換和光場重建的章節,如果沒有那些清晰、詳細的流程圖和剖麵示意圖,我恐怕要花費數倍的時間去消化。特彆是對於壓縮算法中變換域的分析部分,書中的2D和3D對比圖,直觀地展示瞭不同編碼基函數(比如球諧函數與平麵波函數)在信息熵上的差異。這對於我們優化自己的渲染和傳輸模塊至關重要,因為它直接關係到計算資源的分配。此外,作者在每章末尾提供的“進一步閱讀推薦”列錶也非常精準和前沿,避免瞭我們走彎路去閱讀那些已經過時的文獻。總體而言,這本書的專業性和實用性達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它讓復雜的數學模型變得可操作、可理解。
評分讀完這本厚重的著作,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為我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係統集成思維模式。它不再將3D視頻看作是簡單的“視頻+深度圖”的疊加,而是將其視為一個高度耦閤的、實時的多模態信息係統。書中對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在3D視頻流處理中的應用分析,提齣瞭極具前瞻性的觀點——將部分復雜的幾何處理和渲染任務下沉到更靠近用戶的網絡邊緣,以降低雲端服務器的壓力並改善端到端延遲。這種對整個通信鏈路的宏觀把控,是很多專注於單一算法的書籍所不具備的深度。它不僅告訴我們“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引導我們思考“為什麼這樣做”以及“在未來網絡架構下,這樣做是否最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高價值的投資,它為任何想要在未來沉浸式交互領域占據一席之地的人,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石和戰略視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