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探索: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
定价:65.00元
售价:41.6元,便宜23.4元,折扣64
作者:阎庆民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513614658
字数:247000
页码:25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探索(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一书既凝结了作者阎庆民对银行工作的深入思考,又有理论高度,读后令人耳目一新。该书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理念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探索适合中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可以说填补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该书以广阔的视野拓展了操作风险研究领域,提出风险为本、流程导向、全员参与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提出操作风险管理模式要与银行管理文化相结合,操作风险定量分析资本计量要与定性判断流程管理相结合,操作风险管理技术要与制度建设行为管理相结合,提出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及提升操作风险管理的路线图。
内容提要
《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探索(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共11章。部分是操作风险的理论与方法,包括-3章。主要针对操作风险的理论演化进行了详细梳理,之后对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尤其是对商业银行在实施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的高级法(AMA)中必须面对的困难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第二部分是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比较,包括第4-6章。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损失现状与管理实践分析,在介绍了包括美国、中国香港及中国大陆在内的部分监管当局对于操作风险的监管要求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难点,以及与国际先进经验相比的不足之处。第三部分提出了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命题并进行了初步的论证,包括第7-10章。主要内容是在三个方面对“中国化”命题进行了阐述,一是在操作风险资本计量高级法上,开创性地提出了中国商业银行采取“三步走”路径科学推进、全面实践高级计量法的可行思路,并对高级计量法建模中可能遇到的数据和模型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在大量损失数据的基础上对内部度量法和损失分布法进行探索性的实证演示。二是在当前商业银行信息科技与IT风险管理中,指出信息科技风险是当前操作风险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引致诱因,管理信息科技风险须深入运用操作风险管理的框架、流程和工具,并将其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水平。三是总结归纳了中国商业银行进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一般经验,提出以“风险为本”、“流程导向”和“全员参与”的理念进行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构建和流程再造。第四部分是本书的思想要点,基于前述研究与分析,明确提出了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概念及其在未来做好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应服从的“四个坚持”。即:一是坚持国际先进经验与中国实际情况的结合,这是做到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的态度;二是坚持资本计量方法与流程管理方法的结合,这是做到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的路径;三是坚持制度建设与行为管理的结合,这是做到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的方法;四是坚持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结合,这是做到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的保证。总体而言,本书着重关注“三个结合”,即:操作风险管理模式与管理文化的结合、操作风险计量与管理的结合以及操作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国际性与中国本土化的结合。在这“三个结合”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力求使本书在“实”和“新”方面有所突破,为下一步向着“难”和“深”的方向继续研究操作风险管理创新奠定基础。《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探索(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由阎庆民著。
目录
作者介绍
阎庆民,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局长。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研究员,教授。曾任银行一司副司长(正局级)、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兼人事部主任。现在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等五所高校教授,已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5本。现特聘为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青联常委。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探索”,给我一种强烈的启发感。它暗示着在既有的操作风险管理理论框架下,中国银行业正在进行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本土化实践。我好奇书中会如何界定“中国化”的内涵,是仅仅对现有理论进行一些微调,还是会形成一套全新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操作风险管理哲学?我猜测,它会深入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决策机制、风险文化等方面与国际同业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如何影响操作风险的发生和发展。例如,中国银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是否会面临一些独特的道德风险、合规风险,以及如何通过“中国化”的手段来加以规避?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为中国银行业未来的操作风险管理指明方向,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可供参考的中国经验。
评分读了这本书的标题,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许多关于银行业风险管理实践的画面。想象一下,书里会详细剖析那些曾经在中国银行业发生过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操作风险事件,然后从中提炼出宝贵的经验教训。它会不会深入探讨,在当前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操作风险的形态又发生了哪些演变?比如,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系统故障,这些数字化时代的风险,书中会有怎样的分析框架和应对策略?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来揭示操作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毕竟,理论总是抽象的,而鲜活的案例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其中的 intricacies。同时,我也很好奇,书中会对“中国化”这个概念进行怎样的界定和阐述,它是一种模式的模仿,还是一种理念的创新?这其中的边界和可能性,都让我感到非常好奇,并期待在书中找到答案。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联想到了一些更为宏观的金融治理话题。“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探索”,这不仅仅是银行内部的管理问题,更是整个中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我猜测,书中可能会触及到监管政策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比如银保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是如何引导和规范商业银行进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此外,它还会不会探讨企业文化、内部控制、合规意识等软因素,是如何在中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中国化”这个词上做文章的,它是否意味着一种更加灵活、更加注重人际关系、更加强调集体决策的管理风格?这些都是在西方金融理论中可能不那么突出的方面,但对中国银行业来说却至关重要。我很想知道,书中是否能够深入挖掘这些“中国特色”,并将其融入到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探索”,光是这个标题,我就能想象里面一定充满了对中国银行业独特环境下的风险管理的深刻洞察。我一直觉得,理论的东西固然重要,但能够结合本土实际,找出更适合我们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学问。这本书似乎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去的,它不是简单地照搬国外的理论,而是尝试着去“中国化”,去思考在中国这个经济体中,操作风险的形成、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究竟会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地方。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独特的操作风险,比如快速的市场变化、新兴业务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与传统风险不同的管理文化等。而且,由阎庆民老师这样有经验的学者来撰写,我对他提出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充满了期待,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接地气的解决方案,帮助国内银行更好地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筑牢稳健发展的根基。
评分从书名来看,这本《操作风险管理“中国化”探索》应该会非常聚焦于实际应用,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预感书中会提供一套针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操作性强的风险管理模型或方法论。它会不会详细阐述如何根据中国银行业的特点,构建一套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比如,在识别风险时,是否会强调对业务流程、系统运行、人员行为等关键环节的深入分析?在评估风险时,又会采用哪些量化或定性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在应对和监控风险时,书中是否会给出一些创新的思路,例如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提升操作风险的预警和处置能力?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或许能为我所在的金融机构在提升操作风险管理能力方面提供一些新的启示和借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