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隽永流芳-浙江画院学术现象
定价:198.00元
作者:浙江画院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1020686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隽永流芳(浙江画院学术现象)》中,汇集精选了数十篇文章,业界领导、学者针对浙汀画院或画师个人从不同角度和切入点,全面系统地阐述和评价了30年来或整体或局部的建树及成果,可谓是精彩纷呈,蔚为壮观,其中的学术含金量之弥足珍贵,在此就无须赘述。
目录
序言湖山常绿艺术常青鉴往开今登高化境——为浙江画院30周年而作岁月相依携手共长——记在浙江画院30周年之际写在浙江画院成立30周年前夕有容乃大——浙江画院30年传承发展开拓——浙江画院30周年感言三十而立——浙江画院的学术建设承传与探索——浙江画院印象关于画院的思考——纪念浙江画院成立30周年艺术日新——浙江画院建院30周年所思人浙方知画意浓——由浙江画院建院30周年想起陆俨少先生的启示力图重现“雅静”气象的浙江画院重传统尚创新——关于浙江画院的艺术特征时代笔墨与家园情怀——浙江画院江南题材山水画管窥世俗的诗性山水大家——陆俨少(摘要)百年气象波澜阔万里关山梦已成(摘要)陆俨少风格成因探索徐启雄的现代风情画我们需要这样一种风格的画家在传统与现代的临界点上——曾宓水墨画评析从体悟到——再谈曾宓的画品尝曾宓在水一方——记画家潘鸿海自由之境破执之生多师尊变走向单纯——读姜宝林近作感言以变求生,以守制变跨越传统语境——张浩的写意花鸟创新率真而行随便而为阳光史诗——读梁平波同志的藏民长卷敬诚为人从艺定可不断精进——观《梁平波画展》有感艺高人胆大霜重色愈浓——漫谈何水法的人与画生面别开独领我看伟民的画诗意的栖居——读张伟民花鸟画极研尽态中的情感表现——与工笔花鸟画家张伟民的心灵对白旧事为何值得重提——我看池沙鸿的《武林旧事》别开生面酣畅淋漓——池沙鸿“笔墨叙事”解析东方智慧与普世关怀——孙永中国画的意义及其表达中合之道——陈虹绘画艺术散论一个好的开头回归水墨——品读茹峰山水画袁进华的“山水之梦” 戏拟与孤独——评一位具有本质主义色彩的“后水墨”画家,清气逼人情致幽微气象峥嵘——余昌梅山水画印象因心造境,以手运心——姚晓冬的艺术追求大数据时代依然“一画”——读陈青洋书画印文札记吴扬性情:从闺房丽质到广场众生概括、明朗、清新之美——简评吴珍之的中国人物画艺术妙机其微——余宏达的工笔人物画开图千里罗小珊的纸上世界冲淡平和清逸典雅——罗剑华花鸟画散论艺术·媒体·批评为“苦吟派”美术工作者做点什么孤独之眼眺望天穹——杜觉民画评从顿悟到渐修学理的家园
作者介绍
浙江画院,成立于1984年,首任院长为山水水画大师陆俨少.该画院是在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直接领导下,集聚专门人才进行美术创作和研究的纯公益事业性质的学术机构。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艺术气息,那种沉静而富有力量的蓝色调,加上金色的“隽永流芳”四个字,瞬间就勾起了我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敬意。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就觉得分量十足,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印刷品。我一直对浙江这个地方的艺术发展很感兴趣,毕竟那里孕育了那么多杰出的艺术家。这本书的名字“浙江画院学术现象”,听起来就非常学术,非常专业,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这本书会不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走进浙江画院的艺术世界,去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创作故事,去理解那些深邃的艺术理念。我尤其好奇“学术现象”这四个字,它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艺术思潮,又诞生了多少具有开创性的作品?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书中那些精美的画作,它们带着历史的温度,在纸页间诉说着艺术家的心路历程。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愉悦的精神享受。每当我读到一段精彩的论述,或是看到一幅令人惊艳的画作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细细品味。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浩瀚的艺术星空中遨游,指引我发现那些最闪耀的星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画院的书,更像是一部艺术史的缩影,它展现了艺术家们对美的执着追求,对艺术真理的不懈探索。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被一种纯粹的艺术力量所触动,对艺术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我一定会把它推荐给我的朋友们,让他们也一起分享这份艺术的盛宴。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表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不像我之前读过的很多艺术史书籍那样枯燥乏味。作者的语言充满了文学色彩,他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艺术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让像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欣赏他在描述艺术家的创作状态时,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艺术家内心的挣扎与喜悦。书中的一些章节,甚至让我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当时的艺术沙龙,与艺术家们进行着思想的碰撞。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文献和史料方面非常严谨,这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更加信服。整体而言,这本书在学术性和可读性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让我爱不释手。
评分翻开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信息量巨大,但又被巧妙地组织起来,读起来不会觉得杂乱无章。作者在梳理浙江画院的发展脉络时,似乎投入了极大的心血,从历史的源头一路追溯,将各个时期的重要节点都梳理得井井有条。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几位关键艺术家的介绍,他们的生平、创作风格以及对浙江画院乃至中国画坛的影响,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甚至能想象出,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他们在画室里挥毫泼墨,创作出惊世之作的情景。这本书不只是简单地罗列人物和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这些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让我对每一幅画作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探险家,在这本书中不断发现新的宝藏,每一次翻页都可能遇到惊喜。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在于它对“学术现象”的解读。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作品的表面欣赏,而是深入剖析了浙江画院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独特的学术旨趣和创作理念。我看到了艺术家们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如何将传统的笔墨技法与当代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不乏时代精神的作品。书中的论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我对浙江画院的学术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甚至在阅读过程中,开始反思自己对中国画的一些固有认知,这本书无疑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中国画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