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特定的情境
定價:40.00元
作者:(法)剋裏斯蒂安?科若勒
齣版社:作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0635793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繼《論攝影》《明室》之後,有一部攝影人士的必讀之物。
內容提要
本書分為《故事》和《憶往》兩部分,分彆一文學故事的形式和往事迴憶的形式,講述瞭對於攝影的理解。這種理解與中國人的理解有很大差異,也反映瞭一直正常發展者的西方文明與斷代的中國文明不同。《故事》部分還極具法國文學的獨特魅力,令人讀來手不釋捲。
目錄
緻讀者
譯本序
捲
一 圖斯廉大屠殺紀念館
二 聖雅剋的情侶
三 洗衣店
四 女時裝設計師
五 政治手段
六 長毛
七 馬提翁林蔭道
八 女中學生
九 護照
十 達拉斯
十一 萬聖節
第二 捲
我從來沒想過拍照片
我們大傢都認識卡加拍的蘭坡像
1979年一個星期六下午我見到瞭羅貝爾杜瓦諾
我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參加瞭《解放報》籌建組的工作
見到貝爾納福孔的時候我還是個學生
我和吉塞勒弗洛因德見麵首先是齣於職業需要
這確實是我偏愛的一張照片
1980年4月16日一大早塞爾日硃利打電話到我傢
我在《解放報》從來沒遇到過讀者的負麵反應
1983年我在巴塞羅那買瞭一本黑白照片的小冊子
那是1980年巴黎攝影作品展個月裏的事
1988年鞦我從金邊路過
一天下午,在馬賽
如果沒有這位在自傢門前收音機旁擺好姿勢的老夫人
有時候我會要求攝影師拍一些很特彆的照片
1980年代初
1981年5月,新型《解放報》齣版
發錶《紐約通訊》成功之後
照片拍賣的不多
從東南亞收集照片的時候我常感到遺憾
我一直迷戀薩拉莫恩的作品
2003年,亨利卡蒂埃-布萊鬆在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開幕做準備的時候
讓盧普西耶夫拍的照片,我一見就喜歡上瞭
我職業生涯中有異國情調的插麯
像我這一代的很多年輕人一樣
我在阿加特加亞爾傢裏見過伊齊兩三次
我在曼榖尋找現代攝影傢,找瞭幾年
1981年鞦,我次去布拉格
這可能是我職業生涯中不堪迴首的往事
在布拉塞生命的後幾年裏,我經常見到他
我不知道為什麼,某些照片一下子就變成瞭符號學上的圖像
我早是從收音機裏聽說著巴格達阿布格萊布監獄拍的那些虐囚照的
麥剋爾阿剋曼到《視野社》來看我的時候
我次在緬甸旅行是1998年
作者介紹
剋裏斯蒂安-科諾勒,法國媒體人、策展人、學者。其對於攝影有著獨到的理解,並善於從文化的角度思考、評說攝影。
文摘
序言
當我看到“特定的情境”這個書名時,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各種畫麵:一個人在荒漠中獨自求生,一個宇航員在太空中遭遇突發狀況,一個偵探在錯綜復雜的案件中尋找綫索。這些都是非常鮮明的“特定情境”,往往能激發人物最原始的本能和最深刻的思考。然而,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更具哲學意味的“特定情境”呢?比如,一種極端的幸福感,一種深刻的孤獨感,或者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頓悟時刻。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處理這些抽象但同樣至關重要的“情境”。我期待它能打破常規的敘事模式,可能采用非綫性的時間軸,或者通過多重視角來展現同一“情境”下的不同體驗。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個探索人類意識邊界的地圖,而“特定的情境”,就是這張地圖上的各個標記點。我希望通過閱讀,能夠更好地理解人類在這些極端或特殊的條件下所展現齣的復雜性,以及那些潛藏在日常之下的、更加深邃的人性維度。
評分我對於“特定的情境”這一主題本身就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人類的很多本質,恰恰是在那些非日常、非普遍的條件下纔得以顯露。這本書的題目,正好擊中瞭我這種求知欲。它不僅僅是一個書名,更像是一種召喚,召喚我去審視那些定義瞭我們生命軌跡的“關鍵時刻”。我設想,這本書的內容可能並非是戲劇性的衝突,而是更側重於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入挖掘。或許,作者會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齣一個人在被置於某種“特定情境”時,其思想、情感、行為是如何發生微妙而深刻的改變。這種改變,可能是源於外部環境的壓力,也可能是內在心理的催化。我期待它能帶來一些顛覆性的認知,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我曾經曆過的,或者旁觀過的“特定情境”。它可能會用一種我從未想到過的角度,去剖析人類的脆弱與堅韌,去展現那些隱藏在平靜錶象下的暗流。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本關於“人”的解讀指南,而“特定的情境”,則是解讀這些指南時不可或缺的背景。
評分“特定的情境”這個詞組,總能喚起我內心深處對未知的好奇和對人性的探索欲。我猜想,這本書所描述的“情境”,一定是那些能夠放大或扭麯個體正常反應的特殊環境。它可能是一種極端的情感體驗,一種嚴峻的生存挑戰,或者是一種深刻的道德睏境。我不期待這本書會給我一個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相反,我渴望它能帶給我一些思考的重量,甚至是一些心靈的震顫。它可能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在麵對壓力、誘惑、孤獨或絕望時的真實模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人物在這種“特定情境”下的掙紮、成長、甚至蛻變。它或許會揭示齣,在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麵前,人性中最閃光的部分,或是最脆弱的軟肋。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入自我審視的機會,也是一次近距離觀察他人內心世界的窗口。我期待著,它能讓我對“情境”與“人性”的關係,有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讀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一個久未開啓的抽屜,裏麵珍藏著一些被遺忘的情感碎片,又或者是那些我們不願輕易觸碰的內心角落。封麵上的“特定的情境”幾個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些發生在特殊時間、特殊地點、由特殊人物參與的事件,但我覺得,這本書所要探討的“情境”,或許更加內在,更加微妙。它可能是一種心理上的狀態,一種情感上的轉摺,一種意識上的覺醒,甚至是潛意識深處的某種暗湧。我腦海中閃過無數種可能性,它或許是一個人在極端孤獨下的內心獨白,又或者是麵對重大抉擇時的彷徨與掙紮。它可能關乎愛與失去,關乎生存與毀滅,關乎希望與絕望。我傾嚮於認為,這本書並非提供一個現成的答案,而是提齣一個邀請,邀請讀者一同去探索那些復雜而多變的人類情感和心理模式。那些“特定的情境”就像一個個實驗場,而書中的人物,就是那些被置於其中的實驗對象。我期待著,在這場閱讀的旅程中,能夠發現一些關於人性深處的共鳴,也能獲得一些關於如何理解和麵對自身“特定情境”的智慧。
評分初拿到這本書,封麵上“特定的情境”幾個字就激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我一直對那些將個體置於極端或罕見境遇下的故事很著迷,總覺得那是最能映照齣人性本質的棱鏡。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頗具匠心,那種沉靜而略帶壓迫感的色彩搭配,仿佛在訴說著一個不尋常的故事即將展開。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扉頁,指尖滑過略帶粗糙的紙張,期待著一場心靈的探險。這本書的內容,我相信不會是簡單的綫性敘事,而是會用一種更具深度和張力的方式,去探索那些我們平時鮮少觸及的心理領域。或許,它會帶我們走進一個陌生的世界,讓我們體驗那些我們從未設想過的挑戰,從而對“特定情境”這個概念産生全新的理解。我期待它能帶給我震撼,帶給我思考,甚至帶給我一些關於自我認知的啓示。究竟是什麼樣的情境,能夠如此“特定”?又會在這樣的情境下,展現齣怎樣的“特定”?這些疑問如同一團迷霧,在我心中縈繞,而我相信,這本書就是撥開這團迷霧的鑰匙。我已經被這本書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它所要傳達的一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