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写意国画技法从入门到精通-漫果文化 中国铁道出版社 9787113216603

{RT}写意国画技法从入门到精通-漫果文化 中国铁道出版社 978711321660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漫果文化 著
图书标签:
  • 写意国画
  • 国画技法
  • 绘画
  • 艺术
  • 中国画
  • 入门
  • 技法
  • 漫果文化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9787113216603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16603
商品编码:2973962851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写意国画技法从入门到精通 作者 漫果文化
定价 39.80元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 9787113216603 出版日期 2017-0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内容简介
本书颠覆了你对国画难以上手的刻板印象!范例多多,适合零基础的读者拿来自学。这本书更像是身边的一位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如何下笔,如何构图,如何克服“国画绝非易事”这样的恐惧心理,书中包含了非常精美的案例,排版方式也十分灵活。每个案例的讲解都细致到推荐用笔、用笔技法、调墨和设色技法,并配以图示说明,让你一目了然,即使是零基础的读者也能学有所成。

   作者简介
漫果文化是知名绘画及插画工作室,成员多毕业于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美术院校,擅长各类绘画题材,以及多种绘画风格,部分作品长期荣登全国各大书店同类畅销榜,工作室创作有十余套,上百种富有创新概念的图书,多部代表作均已授权到港台地区出版发行。

   目录

章国画基本知识

国画简介 2

写意画 2

工笔画 2

国画既简单又容易 3

国画工具与使用 4

笔 4

墨 5

纸 5

砚台 6

颜料 6

其他 7

第2章 中国画基础

毛笔握笔执笔姿势 10

握笔姿势 10

执笔的三种方式 11

中国画的线条 12

毛笔线条的应用 13

顺锋 13

露锋 13

藏锋 13

中锋 14

逆锋 14

线条的运用 14

中国画水墨的应用 16

调出不同浓度的墨色 16

焦墨 16

淡墨 16

清墨 16

蘸取三种墨色的方法 17

中国画水分的量 18

充满水分 18

少量水分 18

几乎没有水分 18

调出颜色 20

颜色浓淡 20

颜色渐变 21

双色渐变 21

小练习 22

鸡冠花 22

第3章 四季花卉的画法

牡丹的画法 24

花叶的基本画法 24

花蕊的基本画法 25

花苞的基本画法 26

花朵的基本画法 27

不同朝向的牡丹花 28

不同颜色的花头 29

花枝的基本画法 30

牡丹创作示范 31

荷花的画法 33

花蕾的画法 33

花头的画法 35

莲蓬的画法 36

嫩叶的画法 37

各种姿态的荷花 38

怒放 38

残荷 39

荷叶的画法 40

白描画法 40

没骨画法 40

荷叶各种姿态 41

荷花创作示范 42

月季的画法 44

花朵及花蕾的画法 44

花叶的画法 45

花枝的画法 46

月季花创作示范 47

牵牛花的画法 49

花朵的画法 49

花的组合 50

藤的画法 50

叶的画法 51

牵牛花创作示范 51

桃花的画法 53

勾线花朵的画法 53

单瓣花朵画法 53

复瓣花朵画法 53

花蕾和花蕊的画法 54

不同朝向的花朵 54

没骨花朵的画法 54

叶子的画法 55

勾线画叶 55

勾线填色法 55

没骨点叶法 56

桃枝的画法 56

花枝组合 57

桃花创作示范 58

水仙的画法 60

花的画法 60

叶的画法 61

花叶组合及鳞茎画法 61

花的各种朝向 62

水仙花创作示范 63

第4章 四君子的绘制

关于梅兰竹菊 66

梅花的画法 66

枝干的绘制 66

花的绘制 68

圈画法 68

点画法 69

点圈结合法 69

各种不同角度的梅花 70

红梅 70

白梅 71

梅花创作示范 72

兰的画法 74

兰的结构 74

兰叶的绘制 75

兰花花朵的绘制 77

勾勒法 77

没骨法 79

兰创作示范 81

各种不同角度的兰花 82

菊花的画法 84

花头的绘制 84

单层瓣花头 84

多层瓣花头 84

花蕾 85

花头的染色法 86

勾勒叶子的画法 87

勾勒叶子的各种形态 88

没骨叶子的画法 88

叶子的各种形态 89

各种不同角度的菊花 90

白描 90

上色 91

菊花创作示范 92

竹子的画法 94

竿的画法 94

枝的画法 95

竹叶的绘制 97

白描画法 97

布叶 98

叶的组合 99

各种不同角度的竹子 100

竹干 100

竹笋 100

竹枝 101

竹子创作示范 102

梅兰竹菊诗词欣赏 104

梅 104

兰 104

竹 104

菊 104

第5章 果蔬的画法

葡萄的画法 106

葡萄的结构 106

藤蔓的画法 106

葡萄叶的画法 107

葡萄创作示范 107

枇杷的画法 110

叶的画法 110

叶与果实的组合 111

枇杷创作示范 112

荔枝的画法 113

果实的画法 113

叶与果实的组合 113

荔枝创作示范 114

葫芦的画法 115

勾线绘制花的结构 115

花朵形状 115

绘制叶的结构 116

瓜叶形状 116

勾线填色法 116

瓜果画法 117

瓜果形状 117

勾线填色法 117

没骨画法 118

藤蔓的画法 118

葫芦创作示范 119

萝卜的画法 121

旱萝卜的画法 121

青萝卜和红萝卜的画法 121

萝卜创作示范 123

藕及莲蓬的画法 125

莲蓬的画法 125

藕和莲蓬创作示范 127

第6章 禽鸟的画法

关于禽鸟 130

禽鸟的基本形态 131

禽鸟鸟头的线描 132

禽鸟的各部位写意画法 132

鸟翅及尾部的具体画法 133

鸟的组合关系 134

八哥的画法 135

八哥的基本画法 135

八哥的局部画法 136

八哥的各种姿态 136

雏鸡的画法 138

雏鸡线描的画法 138

雏鸡上色的画法 138

雏鸡各种姿势画法 139

鸡的画法 140

鸡头的画法 140

鸡爪的画法 140

公鸡创作示范 141

母鸡创作示范 142

麻雀的画法 143

麻雀的绘制步骤 143

麻雀的不同姿势 144

麻雀创作示范 145

翠鸟的画法 146

翠鸟的画法步骤与形态 146

翠鸟创作示范 147

鸳鸯的画法 148

雄鸳鸯 148

雌鸳鸯 149

鸳鸯创作示范 149

第7章草虫鳞介的画法

关于草虫 152

天牛的画法 152

天牛的绘制步骤 152

天牛的各种形态 153

蝴蝶的画法 154

蝴蝶的绘制步骤 154

蝴蝶的各种形态 155

蜻蜓的画法 156

先勾后染法 156

先点染后简勾法 157

蜻蜓的各种形态 157

关于鳞介 158

小鱼的画法 158

小鱼的画法步骤与形态 158

小鱼的创作示范 159

金鱼的画法 160

墨色金鱼 160

彩色金鱼 160

金鱼的各种形态 161

虾的画法 162

虾的画法步骤 162

虾的各种形态 162

虾的创作示范 164

青蛙的画法 165

青蛙的


   编辑推荐
写意国画技法从入门到精通
零基础学国画的启蒙读物!
国画新手的实用教程!
国画比你想得更容易!更有趣!更轻松!

   文摘



   序言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笔墨丹青,意境悠远:一窥中国传统写意画的迷人世界 中国写意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韵味和深邃的意境,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追求形似的刻板描摹,而是重在传神达意,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自然万物的精神气韵,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与哲思。这是一门讲究“写”的艺术,写的是景,更是心;写的是形,更是神。从山川草木到飞禽走兽,无不成为写意画家的笔下之灵,借由墨色的浓淡枯湿、线条的刚柔曲折,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力与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写意画并非凭空而来,它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汲取了哲学、诗词、书法、文学等多方面的滋养。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中庸和谐”,佛家的“禅意空灵”,都在写意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艺术家们将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将对人生的体验与思考,融于笔端,通过画面传递给观者,引发共鸣,启迪智慧。因此,一幅成功的写意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入门篇:掌握写意画的基石 要步入写意画的殿堂,并非遥不可及。其精髓在于“意”,而“意”的表达,离不开扎实的“笔墨”基础。如同任何一门技艺,写意画的入门,需要耐心与勤奋。 1. 笔墨的驾驭: 笔与墨是写意画的灵魂。掌握不同毛笔的特性,如羊毫的柔韧、狼毫的刚劲,以及它们在蘸墨、运笔时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墨的运用更是变化无穷,浓、淡、干、湿、焦,五墨之妙,变化万千,能描绘出万象的生动肌理。初学者需要反复练习,体会“墨分五色”的奥妙,学会用墨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来塑造物象。 2. 线条的语言: 写意画的线条,不仅仅是勾勒轮廓,更是富有生命力的“气”。点、线、面的结合,构成画面的骨骼与血肉。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顿挫,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力量。练习书法,尤其是行书、草书,对提升线条的表现力大有裨益。学会用笔的提、按、转、折,体会笔锋的行走轨迹,让线条“活”起来,才能赋予笔下的物象以灵魂。 3. 结构与造型: 尽管写意画追求写意,但并非抛弃结构。物象的内在结构和比例关系,是描绘逼真的基础。初学者可以通过对现实物象的仔细观察,理解其基本骨架和形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提炼与夸张,使其更具艺术表现力。学习一些基本的构图原则,如疏密、虚实、主次、呼应等,能够帮助画面达到平衡与和谐的美感。 4. 传统名家的学习: 深入研究中国写意画的经典之作,是快速提升的关键。从古至今,涌现出无数丹青大师,如齐白石的虾蟹,徐悲鸿的马,黄宾 सड़的山水,每一位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临摹他们的作品,是学习技法、体会笔墨韵味、理解构图意境的绝佳途径。通过反复临摹,不仅能学习到具体的笔墨技法,更能潜移默化地吸收大师们的艺术理念和创作精神。 进阶篇:意境的营造与个性的展现 当掌握了基本的笔墨技巧后,写意画的艺术之旅便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探索——意境的营造和个人风格的形成。 1. 写意精神的体悟: 写意画的核心在于“意”。“意”是画家胸中丘壑,是情感的抒发,是哲思的表达。这需要画家深入生活,观察自然,感悟人生,将外界的景象与内心的感触融为一体。例如,描绘一株竹子,不仅仅是描绘它的形态,更要通过竹子的坚韧、挺拔,表达作者的正直、气节;描绘一幅山水,不仅是描绘山峦叠嶂,更要通过山水的雄浑、秀美,寄托作者的胸怀与情志。 2. 物象的提炼与象征: 写意画善于通过简洁的笔墨,提炼物象的典型特征,并赋予其象征意义。例如,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高洁的品性;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寓意吉祥。画家需要深入理解这些传统寓意,并根据自己的创作主题,恰当地运用和创新。 3. 构图的创新与表现: 意境的营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图。传统的写意画构图讲究“虚实相生,疏密有致”。进阶的学习,则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尝试打破常规的视角,运用分割、并置、留白等手法,创造出更富个性和冲击力的画面。思考如何通过画面的层次、节奏和动势,引导观者的视线,引发观者的联想。 4. 色彩的运用与点缀: 虽然写意画以水墨为主,但色彩的运用同样不可忽视。有时,寥寥几笔的淡彩,能够极大地增强画面的表现力,烘托意境。色彩的选择需要与水墨的韵味相协调,既不能喧宾夺主,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以及色彩的情感暗示,能够使画面更显生动与丰富。 5. 个性风格的形成: 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个性。在掌握了技法和理解了写意精神后,画家需要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这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和创新,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取向融入创作之中。形成独特的笔墨习惯、构图方式、色彩偏好,最终才能在众多艺术家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精通篇:心随境转,笔墨生花 写意画的精通,是一个不断追求与升华的过程,它标志着画家已经能够将“意”与“笔墨”完美地融合,做到“心随境转,笔墨生花”。 1. 胸有成竹的境界: 这并非指画家在画竹时才想起竹,而是指画家对描绘的对象,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已有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他能透过物象的表象,洞察其本质,并将其转化为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想。在创作时,他能凭借对物象的熟稔,以及对笔墨的精湛掌握,将复杂的意象,通过简洁而生动的笔触,一气呵成地表现出来。 2. 笔墨的“活”法: 精通写意画的艺术家,能够让笔墨“活”起来。他们的线条不再是简单的墨迹,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气韵”。墨色的变化,不再是简单的浓淡,而是能够描绘出万物的质感、肌理和光影。蘸墨的多少、用笔的力度、行笔的速度,在他们手中都成为表达情绪和刻画意境的有力工具。例如,看似随意的几笔,却能勾勒出水流的动感,风吹的痕迹,或是光线的明暗。 3. 意境的深邃与感染力: 达到精通境界的写意画,其意境是深邃而富有感染力的。画面不仅仅是静态的呈现,更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感悟。一幅画,能够让观者产生联想,引发共鸣,甚至感受到一种宁静、悠远、超脱的氛围。这种意境的营造,往往是画家人生阅历、哲学思考与艺术功底的完美结合。 4. “笔简意赅”的智慧: 写意画的精髓在于“简”。精通的艺术家,深谙“少即是多”的艺术法则。他们能够用最简洁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信息。一两点墨,或一两条线,便能勾勒出物的神韵,暗示出其形态。这种“笔简意赅”的智慧,是对物象观察的深刻,对笔墨驾驭的炉火纯青,以及对艺术的极致追求的体现。 5. 师法自然,更超于自然: 精通写意画,意味着画家既能从自然中汲取营养,又能超越自然的形迹,升华其精神。他们不会拘泥于客观的描摹,而是以自然为基础,注入个人的理解与创造。他们笔下的山水,可能更加雄浑壮阔;他们画的飞鸟,可能更加神采奕奕。这种“师法自然,更超于自然”的境界,是写意画艺术生命力的源泉。 结语: 中国写意画,是一条充满探索与发现的艺术之路。它不仅关乎技法,更关乎修为;不仅关乎描绘,更关乎表达。从入门的笔墨训练,到进阶的意境营造,再到精通的“心随境转”,每一步都凝聚着心血与智慧。这门艺术,等待着每一个热爱它的人去亲身感受,去用心体会,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心中的山河,去抒写生命的激情,去传承那份独属于中华民族的丹青之韵。它是一扇通往东方美学的窗户,引领我们去欣赏那份含蓄、隽永、充满生命力的独特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作为一名有一定国画基础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突破瓶颈的书籍,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在传承经典写意技法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教学理念,将复杂的技法分解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步骤。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题材的深入解析,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提供了详细的笔墨运用方法和构图技巧。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细节方面,例如如何表现水流的动态,如何勾勒动物的毛发,如何刻画人物的表情,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而且,书中的范例作品,不仅技法精湛,而且意境深远,能够给我带来很多创作上的灵感。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技法应用到我自己的创作中,发现果然受益匪浅,我的作品在表现力上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本书让我觉得,国画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而这本好书,无疑为我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动力。

评分

我之前学习国画,最大的困惑在于如何才能画出“神韵”。很多时候,我能模仿出物体的轮廓,甚至色彩也很逼真,但总感觉缺少了一种生命力,一种“活”的感觉。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强调了“意”在画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形似,更要神似。书中对如何观察物象,捕捉其内在精神,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例如,在描绘梅花时,它不仅仅教你如何勾勒花瓣的形状,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笔墨的枯润浓淡,表现出梅花的傲骨和坚韧;在画竹子时,它会引导你去体会竹子的挺拔、虚心,如何通过运笔的快慢、墨色的深浅来传达这种精神。这种从“意”出发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学习国画不再是机械的技巧训练,而是一种与自然、与物象的深度对话。我开始尝试在临摹时,不仅仅是眼睛看着,而是用心去感受,去体会物象的情感。渐渐地,我发现我画出的东西似乎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再是死气沉沉的线条和色块。这让我对国画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学习下去的决心。

评分

作为一个完全没有绘画基础的“小白”,我一直对国画望而却步。总觉得国画需要从小就开始练习,培养大量的功底,否则根本不可能画出像样的东西。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非常细致地讲解了最基础的握笔、运笔、用墨等技巧,每一个步骤都分解得非常清楚,而且配有大量的图示,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即使是像“渴笔”、“涨墨”这样我完全陌生的概念,通过书中的解释和范例,我也能大致理解其运用方法。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开始就要求我画复杂的山水或人物,而是从最简单的线条、点、皴法开始,让我能够先熟悉笔墨的特性。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引,练习了基础的线条和墨点,虽然笔触还略显稚嫩,但已经能感受到笔墨在纸上流动的乐趣。这本书就像一扇门,为我这样零基础的爱好者打开了通往国画世界的大门,让我觉得学习国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评分

初次拿到这本书,是被它那充满东方韵味的封面吸引了。我一直对国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门槛很高,难以入门。之前也零星地看过一些国画教程,但大多过于理论化,或者只讲皮毛,难以真正掌握技巧。这本《写意国画技法从入门到精通》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笔墨运用、墨色变化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我尤其喜欢它对“写意”二字的解读,不是简单的勾勒描摹,而是如何通过寥寥数笔,捕捉事物的神韵和意境。书中的插图和范例都非常精美,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笔触的运用效果,让我在脑海中能够直观地想象出落笔的过程。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示范,临摹了几笔,虽然初学,但感觉指尖仿佛也沾染上了墨香,心中涌起一股创作的冲动。这本书的语言也十分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耳边细细指导,让人觉得学画并非高不可攀。它让我开始相信,只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我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山川河流,花鸟虫鱼。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国画技法的书籍,很多书都停留在表面,教你模仿,却不教你如何“创作”。这本《写意国画技法从入门到精通》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技法的堆砌,更注重对国画精神的传达。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取舍”、“概括”的讲解,这对于写意国画尤为重要。它教你如何抓住事物的关键特征,用最简洁的笔墨表现出来,而不是面面俱到。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虚实结合”的论述,如何通过留白来营造意境,如何通过笔墨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空间的层次感。这些都是非常精妙的中国画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通过学习,我开始意识到,画画不仅仅是“画”,更是“意”,是将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融入到作品中。这本书让我对写意国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懂得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灵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