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制冷在你身边”科普系列:制冷空调供暖实用知识365问
: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张建一,李莉,中国制冷学会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112178773
字数:
页码:2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制冷在你身边”科普系列:制冷空调供暖实用知识365问》由中国制冷学会组织行业内的专家,历时一年多精心编写而成。全书系统地列出了制冷空调、供暖、冰箱、食品冷冻冷藏、冷冻医疗方面的365个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插图,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解答这些问题。既讲清科学道理,又介绍实用知识。包括怎样选择、怎样使用相关设备更合理和节能。
《“制冷在你身边”科普系列:制冷空调供暖实用知识365问》适合使用和选购冰箱、空调、供暖的居民,以及想了解冷冻医疗知识的大众阅读。同时,可供制冷空调与供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有关专业院校师生阅读,也特别适用于制冷与暖通空调培训班作为参考教材。
章 制冷空调供暖基础知识
1.我国历史上有制冷应用吗
2.我国古代利用天然冷源治病吗
3.什么是制冷
4.什么是人工制冷
5.世界上何时开始人工制冷
6.我国何时开始采用人工制冷
7.什么是普通制冷
8.什么是深度制冷
9.什么是超低温或极低温制冷
10.常用的制冷方法有哪些
11.常用的压缩式制冷原理是什么
12.制冷与空调之间有什么关系
13.什么叫温度什么叫零度
14.温度有几种表示方法
15.三种常用温标之间如何换算
16.什么叫热量常用单位是什么
17.热量的不同单位之间如何换算热量与制冷空调有什么关系
18.制冷的常用单位有哪些
19.什么是物质的相态
20.显热与潜热有什么区别
21_热量的传递有几种方式什么是热传导
22.什么是对流换热
23.什么是辐射传热
24.什么是湿空气空气的湿度如何表示
25.什么是湿空气的含湿量
26.什么是湿空气的相对湿度
27.什么是湿球温度什么是干球温度
28.如何准确测量湿球温度
29.什么是温度它与制冷空调有何关系
30.温度与人体舒适度有何关系
31.温度与制冷空调有何关系
32.什么叫制冷剂对制冷剂有什么要求
33.什么叫氟利昂氟利昂有什么用途
34.什么叫CFC氟利昂类物质中哪些会破坏环境
35.什么是大气臭氧层它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36.什么是大气臭氧层空洞
37.大气臭氧层空洞有什么具体危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38.含氯的氟利昂为什么会破坏臭氧层
39.什么是消耗臭氧层物质(()DS)主要有哪些
40.衡量破坏臭氧层后果的指标()DP是什么意思
41.什么是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42.温室效应有何好处和危害
43.衡量温室效应的指标GwP是什么意思
44.对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有何公约
45.为应对制冷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我国采取了什么行动
46.目前保护大气臭氧层行动的效果如何
47.目前保护大气臭氧层行动进入什么阶段
48.什么是第四代制冷剂
49.制冷剂替代物的发展前景如何
50.什么是自然制冷剂
51.采用天然制冷剂有什么优缺点
52.什么是载冷剂
53.什么物质可以作为载冷剂对它有什么要求
54.采用载冷剂(间接制冷)系统有什么优缺点什么情况下常用它
55.制冷空调与电网电力有什么关系
56.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有何害处
……
第3章 供暖篇
第4章 家用电冰箱篇
第5章 冷冻冷藏篇
第6章 冷冻医疗篇
附录 易腐食品贮藏温湿度要求
参考文献
《“制冷在你身边”科普系列:制冷空调供暖实用知识365问》:
根据能效标识设计的原理,能效标准达到1级的家电使用节能。与此同时,它的成本较高,价格也较高。显然,购买哪一级能效标识的家用电器与用户的经济水平相关。经济条件较好的,建议选购1级产品。经济条件一般的,建议选购2级产品。因为2级产品既能实现节能的效果,又比1级产品便宜一些,能够经济合理地达到节能目的。
70.制冷学科属于什么学科范畴?哪些学校有该学科?长期以来,我国制冷学科隶属于工科中的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根据目前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制冷学科属于工科能源动力类,隶属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空调学科属于工科土木类,隶属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学科分类比较大,其制冷空调学科一般隶属于机械学科。
自1987年以来,我国先后在1987年、1993年、1998年和2012年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制冷空调学科专业名称也经过了多次变化。
制冷学科的本科专业名称先后分别为:制冷与低温技术、冷冻冷藏工程(两个专业名称并存);热能与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需要说明的是,后面的两个专业名称中包含了四个专业方向,制冷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向。学生通常在高年级选择四个专业方向中的一个。
空调的本科专业名称先后分别为: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制冷空调在我国还是冷门专业。随着制冷空调应用的不断扩大,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制冷空调已经成为热门之一。目前我国开设制冷空调学科的高校已超过150所,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各个层次的大学。需要说明的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基本以空调供暖为主,专业方向比较明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则有四个方向,制冷是其中一个方向,而有些学校该专业并没有制冷方向。71.制冷空调学科主要学习什么课程?发展前景如何?制冷学科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流体力学。主要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制冷技术、空气调节、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空调专业主干学科: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主要课程包括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供热工程、锅炉房工艺与设备、制冷技术、空气调节、工业通风、流体输配管网、燃气输配、建筑设备自动化等。
显然,从这些课程可以看出,制冷空调学科的学习内容十分丰富,并且都属于“硬通货”。学科的行业前景十分光明,就业和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72.为什么说我们的食衣住行都离不开制冷?
提起制冷,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冰箱、空调器。实际上在现代社会中,制冷影响着我们衣食住行等的各个方面。
在“食”方面。制冷技术应用多的领域,就是保障我们的食品。对易腐食品(如鱼、肉、蛋、蔬菜、水果等)进行冷加工、冷藏及冷藏运输,可以有效减少生产和分配中的食品损耗,可以进行不同季节和地区的调剂,保证食品的供应。
现代化的食品工业,对于易腐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所采用的制冷装置有冻结设备、冷库、冷藏列车、冷藏船、冷藏汽车及冷藏集装箱等。另外,还有供食品零售的商用冷藏柜、冷柜以及消费者的家用冰箱等。没有制冷技术,食品工业将无法运转,人们的三餐将难于保证。
除了“食”需要制冷,许多“饮”也离不开制冷。冷饮就不必说了,啤酒工业化生产中必须应用人工制冷技术,其他酒类如:白酒、葡萄酒、其他果酒的发酵、陈酿、冷却除浊,也都要应用制冷降温,以提高酒类的品质。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约大气,书名“制冷在你身边”这几个字,透露着一种亲切感,仿佛制冷技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学概念,而是融入我们生活肌理的一部分。我一直对家里的制冷设备,像是冰箱、空调,它们是如何在不同季节满足我们舒适需求的感到好奇,但市面上的一些专业书籍往往过于学术化,难以消化。这本书的“365问”形式,对我来说简直是福音。它将海量的知识点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经验,比如“空调制冷时为什么会排出冷凝水?”“冰箱的节能模式有什么作用?”等等。这样的提问方式,能瞬间勾起我的阅读兴趣,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更重要的是,书中的解答并没有采用生硬的理论阐述,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恰当的比喻和图示,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原理变得直观起来。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恍然大悟,原来家里的电器是这样工作的!这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真的非常满足。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色彩搭配柔和但不失专业感,书名“制冷在你身边”也很有亲和力,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个话题并不遥不可及。我一直以来都对家里的空调和冰箱的运作原理感到好奇,但又觉得专业书籍晦涩难懂,所以当看到这本“科普系列:制冷空调供暖实用知识365问”时,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下来。拿到手后,翻阅了几页,发现它的编排方式非常独特,采用“问答”的形式,这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生活里遇到的大大小小关于制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夏天开空调会感觉室内空气变干,或者冰箱里的冷藏室和冷冻室温度明明不一样,具体是怎么实现的?这些平时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对应的解答。而且,它不像很多科普读物那样堆砌枯燥的公式和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把复杂的原理拆解开来,让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将每一个问题都编号,并标注“365问”这样的提示,感觉每天都可以学习一点新的知识,日积月累下来,对制冷和供暖这个领域会有更全面的认识,感觉就像请了一个私人健康管家,随时随地解答家里的“疑难杂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色彩柔和,书名“制冷在你身边”更是点出了其科普的宗旨,让我觉得制冷技术并没有那么高冷,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一直对家里的制冷设备,比如冰箱、空调,它们如何默默地工作,为我们提供便利,感到非常好奇。但很多科普读物往往过于理论化,或者内容零散,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这本书的“365问”结构,简直太适合我这种想碎片化学习的人了。我每天可以抽出一点时间,翻阅一两个问题,感觉就像在和一位耐心的老师对话。书中提出的问题都很贴近实际生活,例如“为什么夏天开空调房间会比室外凉快,但是湿度却会下降?”“冰箱的温度为什么要分为冷藏和冷冻?”这些都是我平时会想到的,但又不知道如何解答的疑问。书中的解答方式非常人性化,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而是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甚至会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原理。读完之后,感觉对家里的制冷设备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如何更好地使用它们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是被“365问”这个数字吸引的,心想一年365天,每天学一点,肯定能把制冷和供暖这块儿的知识给啃下来。拿到书后,它的排版确实挺舒服的,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比较宽敞,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眼。我最欣赏的是它把很多生活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都拎了出来,比如“为什么冬天开暖气会觉得空气很干燥?”,或者“电冰箱的耗电量和哪些因素有关?”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切实碰到的,书里解答的方式也很接地气,不是那种生硬的科学术语堆砌,而是用我们都能懂的大白话给解释清楚。有时候,我还会拿给家里的老人看,他们也能看得懂,并且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如何更好地使用电器的小窍门。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本生活百科全书,只不过它专门聚焦在制冷空调供暖这个领域。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更多的是一种循循善诱的引导,让我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并不枯燥,反而是一种乐趣。
评分我一直觉得,很多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很“理所当然”的事情,背后其实都有着精妙的科学原理。就拿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空调来说,夏天带来清凉,冬天送来温暖,但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之前也尝试过搜索一些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也有些地方解释得过于深奥。直到我看到这本书,它的“365问”的设定就让我觉得很有条理,感觉像是拥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翻开书页,里面的内容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没有上来就讲一大堆我看不懂的公式,而是从最基础、最常见的问题入手,比如“什么是制冷剂?”“空调是如何产生冷气的?”等等。而且,它在解释的时候,会运用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让我更容易产生联想,比如把制冷过程比作“搬运热量”,这种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就化解了我的困惑。我还会时不时地翻到后面,看看那些关于除湿、制热原理的章节,感觉自己对家里的电器运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懂得如何去维护和使用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