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工尺谱集成:陕西卷 | 作者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 |
| 定价 | 1960.00元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03957888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页码 | 1026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内容简介 | |
| 西安鼓乐(以下简称“鼓乐”),流行在陕西关中地区,沿终南山各县城乡,即今之西安城区、蓝田、长安、周至、眉县等地,西安城区是永远的活动中心。据民间记载,晚清及民国时期,这一带有三十多家乐社,而城区内就有二十多家。这是一百多年内*繁盛的时期,不少古庙、名刹、名胜和官衙、街坊都有鼓乐活动,如蓝田的水陆庵、楸树庙、田家村;长安的白道峪、南五台、皇甫村、何家营;周至的仙游寺、南集贤、司竹、鹿马、豆村;西安城区的城隍庙、迎祥观、显密寺、三义庙、太阳庙、东仓、西仓、大吉昌,以及满城的五福堂、清寿堂和布政司、按察司等处,均有鼓乐活动及乐社组织。鼓乐,虽然曾经有那么多乐社,但却分成僧、道、俗三个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所谓僧、道两派,并非宗教音乐,只是各乐社的师承来源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乐社组织与僧庙、道观联系紧密,甚至会栖身于寺院道观、但从其艺术素质来看,它并不完全属于宗教。只能说某一乐社的鼓乐为道家所传,或为僧家所传。不管僧、道、俗各派鼓乐艺术风格的差别有多大,它的传统根源却只有一个。 西安鼓乐产生于何时,没人能说得清,但西安鼓乐的渊源可以上溯至唐宋却是没人怀疑的。鼓乐能够走过漫长岁月,顽强存活于当今生活中,这是个文化奇迹,这样说并不为过。 学习继承并不停地努力练习演奏鼓乐的人们,今天被称为“鼓乐艺人”,但他们过去、现在都不是以鼓乐为生计的人。在过去的岁月中,只有城隍庙乐社是以道士为主,常受雇于社会上超度、颂经及丧事活动,有职业性质,所以此类乐社的乐队规模、演奏水平等都非其他乐社可比。总体而言,鼓乐不为丧葬嫁娶作乐。鼓乐操乐者们有自己的社会职业或者根本没有工作,他们的生活甚至是清贫的,但不以鼓乐为生计。他们可能会凑出从牙缝里挤出的一点儿铜板,或者从还算殷实的家私中捐出一笔款项,请师傅来教乐,请人来抄谱,但他们不以鼓乐为生计。他们可能为生计辛劳奔波,在难得闲暇时也要练习韵曲,操练乐器,但他们不以鼓乐为生计!是什么动力让一代又一代人将这个乐种传承下来,保存下去?“就好这口儿!”老鼓乐艺人赵庚辰如是说。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陕西卷一 西安城隍庙乐器社传福寿堂乐谱 西安城隍庙乐器社传福寿堂乐谱 西安城隍庙乐器社传清寿堂乐谱 西安何家营乐器社鼓乐谱 陕西卷二 西安道派乐器社雍正九年乐谱 西安东仓乐器社鼓乐谱 西安东仓乐器社鼓乐谱 西安东仓乐器社鼓乐谱 西安东仓乐器社鼓乐谱 西安显密寺乐器社鼓乐谱 附录 陕西卷曲牌和曲名俗字与规范字对照卷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陕西卷一 西安城隍庙乐器社传福寿堂乐谱 西安城隍庙乐器社传福寿堂乐谱 西安城隍庙乐器社传清寿堂乐谱 西安何家营乐器社鼓乐谱 陕西卷二 西安道派乐器社雍正九年乐谱 西安东仓乐器社鼓乐谱 西安东仓乐器社鼓乐谱 西安东仓乐器社鼓乐谱 西安东仓乐器社鼓乐谱 西安显密寺乐器社鼓乐谱 附录 陕西卷曲牌和曲名俗字与规范字对照卷 |
这次拜读《{RT}中国工尺谱集成:陕西卷》的过程,与其说是一次阅读,不如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我并非科班出身,对于工尺谱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皮毛,但这本书的编纂之精细,内容之详实,却让我这个业外人士也深深着迷。每一次翻开,都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我尤其对其中收录的那些珍贵的乐谱感到震撼,它们仿佛是历史留下的回响,带着过去时代的温度和情感。细细品读,那些看似简单的符号背后,蕴含着的是千百年来无数音乐家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对旋律、节奏、情感的极致追求。
评分这是一本我一直期待能拥有的书,虽然我并非专业的乐师,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痴迷,让我对任何能够深入了解其根源的作品都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陕西深厚音乐宝库的大门。工尺谱,这个古老而精妙的记谱方式,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艺术的韵味。我常常想象,当指尖在古老的乐器上跳跃,那跳动的音符如何在纸面上转化为一串串优美的符号,又如何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被传承和演绎。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系统地去认识、去学习、去感受这种独特的音乐语言。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到音乐灵魂的作品。而《{RT}中国工尺谱集成:陕西卷》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份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乐谱集,更是一部关于音乐历史、关于地域文化、关于民族情感的百科全书。我时常会在夜晚,静静地坐在书桌前,伴着一盏微黄的灯光,慢慢地翻阅这本书,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戏台,或是一个宁静的村落,耳边回荡着那些朴实而动人的旋律。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句话的真谛。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严谨的学者,又像一位温情的叙述者,它用最客观、最详尽的文字,为我们揭示了陕西地区工尺谱的独特魅力。我最欣赏它在梳理和呈现这些珍贵乐谱时的系统性。它没有简单地将乐谱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精心的编排,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工尺谱特点,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传承与演变关系。这种梳理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工尺谱本身,更能帮助我们窥探到不同时代陕西音乐文化的风貌,感受到那份源远流长的地域特色。
评分当我拿到《{RT}中国工尺谱集成:陕西卷》时,一股由衷的敬意油然而生。对于编写者和整理者来说,这必然是一项艰辛而充满奉献精神的工作。他们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濒临失传的宝贵音乐财富,用系统、科学的方式记录下来,呈现在我们面前,其功德无量。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所包含的乐谱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它让那些曾经辉煌却又逐渐淡去的音乐,得以重新焕发生机,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认识、去欣赏、去传承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