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拍摄的照片,也需要经过后期修图才能让 照片的魅力*好地展现出来。
刘攀编著的《拿起手机修大片(赞爆朋友圈的手 机摄影后期技巧)》共介绍了3款手机后期软件:** 款软件是注重细节处理的Snapseed,该软件被称为“ 掌上Photoshop”,是后期软件中的佼佼者,本书通 过8章的内容讲解了使用Snapseed软件进行二次构图 、色彩调节、画面整体处理、画面细节处理、结合蒙 版的应用等后期操作,可以对照片不满意的地方进行 修饰,让画面焕然一新;第二款软件是个性化十足的 PicsArt,该软件也有多种基本调整功能,但*值得 人们关注的是其能够制作出个性十足的效果,书中分 别介绍了用PicsArt制作的简单效果和各种让人称奇 的梦幻效果,比如将主体制作成被风吹散的效果、将 照片制作成三维立体的星球效果等;第三款软件是滤 镜效果出众的MIX滤镜大师,书中介绍了MIX软件的一 些**出众的滤镜效果,以及如何下载和自定义滤镜 效果等操作。一旦你掌握了书中介绍的这三款软件的 操作,就足以应对手机摄影后期处理的*大部分要求 ,甚至是实现一些充满创意或梦幻的效果。
本书既适合刚刚接触手机摄影的初学者阅读,也 适合具有一定摄影基础的手机摄影爱好者参考。
第1章 Snapseed后期处理让构图***
1.1 初识Snapseed软件
1.2 利用剪裁工具裁切照片
1.3 利用透视工具调整畸变
1.4 利用旋转工具校正画面角度
1.5 利用展开工具避免画面过于拥挤
第2章 利用Snapseed后期调色
2.1 Snapseed中的白平衡工具
2.1.1 手动调整白平衡
2.1.2 自动白平衡
2.1.3 用白平衡吸管进行取样调整
2.2 Snapseed中的曲线工具
2.2.1 认识直方图
2.2.2 认识曲线
2.2.3 利用曲线进行修图
第3章 利用Snapseed对整体画面进行调整
3.1 Snapseed中的【调整图片】工具
3.1.1 对画面的亮度进行调整
3.1.2 对画面的对比度进行调整
3.1.3 对画面的饱和度进行调整
3.1.4 对画面的氛围进行调整
3.1.5 对画面的高光进行调整
3.1.6 对画面的阴影进行调整
3.1.7 对画面的暖色调进行调整
3.2 Snapseed中的突出细节工具
第4章 利用Snapseed调整局部画面
4.1 Snapseed中的【局部】工具
4.1.1 局部亮度功能
4.1.2 局部对比度功能
4.1.3 局部饱和度功能
4.1.4 局部结构功能
4.2 Snapseed中的画笔工具
4.2.1 加光减光功能
4.2.2 曝光功能与饱和度功能
4.2.3 色温功能
第5章 Snapseed软件中好玩有趣的特色功能
第6章 Snapseed丰富的滤镜效果
第7章 蒙版与各种效果的巧妙结合
第8章 利用Snapseed对人像照片进行美颜
第9章 PicsArt常规实用功能介绍
**0章 用PicsArt软件为画面添加各种有趣的元素
**1章 PicsArt软件中颇具特色的工具
**2章 用PicsArt软件制作个性十足的照片
**3章 MIX软件基本功能介绍
**4章 MIX软件中丰富的滤镜效果
《拿起手机修大片》这本书,老实说,我一开始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去买的。毕竟“手机修大片”这个标题听起来有点夸张,总觉得是噱头。但我自己平时也喜欢玩摄影,也尝试过一些修图软件,总觉得效果不尽人意,拍出来的照片要么太假,要么就是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这本书的出现,像是一股清流,它没有把手机摄影后期搞得那么神秘,反而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把我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是告诉你“点这里”、“拉那里”,而是会解释“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讲到调整曝光的时候,它会告诉你为什么亮部容易过曝,暗部容易欠曝,以及如何在后期尽量挽救。还有关于白平衡的讲解,我以前一直很模糊,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不同的光线会影响照片的色彩,而正确的白平衡调整能让照片看起来更舒服。书里的案例也非常丰富,涵盖了人像、风光、静物等各种类型,而且每个案例的修图前后的对比都非常明显,让人一眼就能看到效果。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强迫你必须购买昂贵的APP或者配件,而是鼓励你充分利用手机自带的功能,或者一些免费、性价比高的修图软件。我跟着书里的步骤,尝试着去调整我的老照片,惊喜地发现,很多曾经被我放弃的照片,竟然在简单几步之后,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它让我明白,手机摄影后期,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感觉”和“审美”。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开启我摄影后期之旅的钥匙,让我不再畏惧,而是充满兴趣地去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一本纯粹的教程,而更像是一本指导我如何“看”照片,如何“感受”照片的指南。我一直觉得,拍出好照片只是第一步,后期才是让照片“活”起来的关键。而《拿起手机修大片》这本书,恰恰点出了这个核心。它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上来就是各种参数的讲解,而是先从“视觉语言”和“情感表达”入手,引导我去思考照片的构图、色彩、光影如何去服务于我想要传达的情感。我记得书里有一个章节讲到“情绪的色彩”,通过分析不同色彩在照片中可以唤起怎样的情绪,例如蓝色代表冷静与忧郁,黄色则带来温暖与阳光。这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调整色彩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塑造照片的氛围和故事感。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建议,在修图时更有意识地去引导色彩,效果真的不一样。照片不再是平面的像素堆砌,而是有了更深的层次和内涵。书中对于构图的讲解也很有意思,它会教我如何运用“黄金分割”、“引导线”等原理,让画面更有引导性,抓住观众的眼球。而且,它还会鼓励我去打破常规,用手机的视角去发现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大片”时刻。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也很舒服,流畅自然,时不时还会穿插一些作者的感悟和体会,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聊天。它让我明白,手机摄影后期,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是赋予照片灵魂的过程。
评分《拿起手机修大片》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实用”和“启发”。我之前看过不少关于摄影后期的书,但很多都过于偏重技术层面,或者讲的内容太过于专业,让我觉得望而却步。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手机摄影后期的刻板印象。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把我带入了手机摄影后期的奇妙世界。书中的每一个技巧,都紧密结合了手机的实际操作,而且有很多都是我平时根本想不到的“小窍门”。比如,它教我如何利用手机的HDR功能,来捕捉更丰富的细节;如何通过调整锐度,让照片的主体更加突出;如何运用不同的滤镜,来营造出独特的风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光影魔法”的讲解,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调整亮度对比,更是告诉我如何去观察和运用自然光,如何通过后期模拟出各种光影效果,让照片更具立体感和戏剧性。而且,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到位,每一个案例都附有详细的修图步骤和思路,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一张普通的手机照片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令人惊艳的“大片”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手机也能拍出媲美专业相机的效果,关键在于你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后期技巧。《拿起手机修大片》这本书,真的是我手机摄影路上的一盏明灯,让我重新认识了手机的潜力和我自己的创造力。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它不像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场关于“美”的探索之旅。我一直觉得,手机摄影的魅力在于它的便捷性和即时性,但往往在后期处理上就显得力不从心。《拿起手机修大片》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它用一种非常“轻盈”的方式,为我打开了手机摄影后期的大门。书中的内容,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趣味性的实践指导。它就像是在告诉我,你手机里的照片,其实都隐藏着无限的可能,只要掌握一些小技巧,就能让它们变得不一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并没有强调什么高深的专业术语,而是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去讲解一些关于色彩、构图、光线的基础知识。而且,它非常鼓励我去“玩”照片,去尝试不同的风格,去找到自己喜欢的调调。我跟着书中的步骤,尝试着去调整我拍的一些生活照,比如早晨的咖啡,傍晚的夕阳,或者孩子的笑容,惊喜地发现,这些曾经在我看来很普通的照片,竟然也能变得充满故事感和艺术感。这本书让我觉得,手机摄影后期,不再是技术宅的专属,而是每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拍照的人都能轻松掌握的技能。它让我对我的手机摄影能力有了全新的认知,也让我更有动力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把它们变成一张张令人心动的“大片”。
评分最近入手了这本《拿起手机修大片》,纯粹是抱着玩玩的心态,想着现在的手机拍照功能越来越强大,但照片总感觉差点意思,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别人的照片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所以就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的照片也能“秀”起来。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挺吸引人的,色彩鲜艳,排版也比较活泼,给人的感觉很轻松,不像那种枯燥的理论书。我一直觉得摄影后期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需要用电脑、很复杂的软件,还要懂很多专业术语。但这本书的主打就是“手机摄影后期”,这一下子就降低了门槛,让我觉得普通人也能掌握。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目录,里面讲的都是些我平时拍照会遇到的问题,比如怎么让风景看起来更壮丽,怎么让人物肤色更自然,怎么拍出那种电影感的照片等等。尤其是一些关于构图的小技巧,简单易懂,而且很多都是我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我尝试着跟着书里的步骤,用手机自带的编辑功能或者一些常用的修图APP,比如Snapseed、VSCO,效果真的出乎意料。原来那些看起来很“大片”的照片,背后竟然是这么简单的方法。这本书的讲解方式也很接地气,没有太多生硬的理论,更多的是通过大量的实例,一步步地教你如何操作,感觉就像是一位朋友在旁边手把手地教你一样。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色彩搭配的部分,学会了一些基础的色彩原理,再结合APP里的预设,就能很快地调整出自己喜欢的色调,让照片的氛围感瞬间提升。总之,这本书让我对手机摄影后期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观,觉得这件曾经遥不可及的事情,现在变得触手可及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