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文化建设专题研究集 | 作者 | 祁述裕 |
| 定价 | 58.00元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2424666 | 出版日期 | 2016-0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体制改革等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关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如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构建、文化产业转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立法和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以期系统构建国家文化政策和文化管理智库。本书可作为学术界研究文化问题的参考资料,也可供广大读者了解当前我国文化方面的政策、现状和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同时可为文化政策制定者制定和完善文化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
| 作者简介 | |
| 祁述裕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执行编委等。 长期从事文化政策和文化管理研究。重点研究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体制改革等。近年来,承担、参与数十项国家、部委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政策、法规制定和相关课题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五项,包括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委托课题。 独著和主编多部著作,主要有:《祁述裕集——中国文化产业十家论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文化建设九讲》(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沿——“十二五”展望》(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发表论文百余篇。 |
| 目录 | |
| 第Ⅰ部分 研究报告文化体制改革研究 2导论 问题的提出:文化体制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3一、文化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4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存在的问题 5上篇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一、管理手段:从依靠行政管理为主,向依法管理为主转型 8二、管理方式: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差别化管理 12三、管理主体:从单一管理主体到管理主体多元化 14四、管理原则:转变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 15五、组织结构:从分业管理到综合管理 18下篇 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改革 20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作用 20二、国有文化企业:从做大做强转向有公信力的社会企业 22三、民营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并举发展 24四、国有文化生产机构:由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分法到互渗互融 27五、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30六、文化事业单位机制创新: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33结束语 36我国演艺院线略论 37一、文艺演出院线的界定与产生 38二、文艺演出院线对我国演艺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41三、我国文艺演出院线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7四、国外演出产业的经验与启示 56五、我国文艺演出院线的运营模式与经营机制分析 60六、推进我国文艺演出院线建设的对策建议 64七、演出票务系统对文艺演出院线建设的作用(以北京为例) 68参考文献 732000—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研究报告 75部分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现状 75一、 财政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 76二、税收支持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 78三、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81四、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融合政策 84五、土地支持文化产业政策 86六、人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 88第二部分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成绩与不足 90一、主要成绩 90二、存在问题 94第三部分 完善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若干建议 96一、坚持以培育文化市场为核心 96二、加快文化产业立法 98三、重视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配套 98四、加强文化产业政策与一般产业政策协调性 99五、促进政策制定过程的开放透明公开 100六、强化政策程序性保障 101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报告 103一、关于深化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认识 103二、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 106三、关于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108四、关于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110五、关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112六、关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 115七、关于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17八、关于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力度 119《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立法研究 123一、导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 123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立法总原则 131三、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保障内容 138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保障制度 149五、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法律责任 154参考文献 155“十三五”时期文化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研究报告 157一、“十二五”时期文化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状况 157二、“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的成绩及不足 170三、“十三五”时期完善文化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的建议 185结论 201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研究报告 208一、建立完善的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必要性 209二、我国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探索 212三、发达国家(地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国际借鉴 218四、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223五、完善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路径选择 224附录 235参考文献 237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241一、“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241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4三、“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工作总体要求 246四、“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任务 247五、“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及措施建议 249北京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252一、北京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特点 252二、北京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54三、思考与建议 255福州、莆田、泉州和厦门四地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257一、福建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257二、需要重视的三个问题 259三、七点建议 260第Ⅱ部分 咨询报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处理好六大关系 264依法管理文化需尽快制定文化基本法 267一、制定文化基本法是推动宪法实施的重要举措 267二、制定文化基本法是明确公民文化权利和国家文化义务的有效途径 268三、制定文化基本法是建立健全文化法律部门的关键 269加强文化产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建议 271当前完善我国文化立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274一、立法思路上要系统规划与重点推进结合 274二、立法项目设定上要兼顾基本法与部门法 275三、搭建主导与社会参与立法机制 276文化法律部门建构的基本思路 278一、建构文化法律部门应遵循法律部门划分的客观标准 278二、建构文化法律部门须顺应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 279三、建构文化法律部门的基本思路 280 |
| 编辑推荐 | |
| 紧扣当前文化发展热点; 既有专业性又有性; 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并存。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我发现这本书在探讨文化建设的实践层面时,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抽象层面,而是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分析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感知到的文化现象,并试图从中挖掘出深层的文化基因。作者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时,展现出了相当高的敏感度和洞察力。我尤其欣赏他在分析某个具体文化产品时,能够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既有宏观的历史视野,也有微观的艺术分析,让人耳目一新。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文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持续的努力。它需要我们深刻理解文化自身的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育。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平实,虽然是学术著作,但读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阅读障碍,反而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热情。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文化建设是一个充满动态性和复杂性的过程,需要我们持续地关注和探索。作者在分析一些文化现象时,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定论,而是展现了多种可能性和解读的维度,这让我觉得非常深刻。他对于不同文化理论的比较和梳理,也让我对整个学术界的研究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充满启发性的思考题,它们常常能引导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我们对文化建设的持续关注和研究热情。它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文化建设的挑战和机遇,也为我们未来的探索指明了方向。对于那些希望在文化领域有所建树,或者对文化发展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将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对我来说具有相当的挑战性,需要我投入极大的精力去理解。作者在阐述一些前沿理论时,确实运用了不少专业的术语,有时候需要结合背景知识才能完全领会。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没有迎合大众的阅读习惯,而是坚持了学术研究应有的深度和严谨。当我终于啃下某个难懂的章节,豁然开朗的那一刻,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引导、启发,让你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文章结尾处留下的思考空间,这使得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书中的观点进行补充和发展。对于那些渴望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或者希望深入了解文化建设理论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深入研读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文化建设”这个宏大的命题。我一直以为文化建设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宣传和活动层面,但通过阅读,我才意识到其背后蕴含着更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历史动力。作者在分析某个具体案例时,不仅仅是描述现象,更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逻辑和机制,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在探讨文化创新与传承的关系时,作者提出的观点发人深省,打破了我固有的思维定式。这本书的论证过程也相当精彩,每一个观点都有详实的依据支撑,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读起来非常有说服力。有时候,读到某个关键论断,我会忍不住拿起笔来做笔记,生怕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细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思考,引导读者从更宏观、更长远的维度去理解和把握文化建设的规律。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收到 {RT}文化建设专题研究集-祁述裕 清华大学出版社 9787302424666 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总觉得难以抓住它的精髓。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扇通往复杂思想世界的大门,门内光影交织,值得反复品味。从封面设计到章节标题,都透露出一种严谨又不失深度的学术气息。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探讨某些概念时,旁征博引,从历史的纵深到现实的广度,都展现出扎实的功底。有时候读到一段,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思考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庞杂的理论脉络梳理得如此清晰的。它不像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读物,更像是一本需要耐心陪伴的书,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充满了思考的张力,引导读者主动去探索和建构自己的理解。对于那些对文化建设有深入思考和研究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能够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视野,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当下以及未来的文化发展趋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