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小儿推拿保健
定价:32.00元
作者:王德军,常小荣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5067586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图解小儿推拿保健--妈妈是孩子*好的按摩医(国医养生大讲坛)》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了小儿推拿保健疗法。全书分三章,**章介绍了有关小儿推拿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介绍小儿推拿疗法在各科疾病中的具体运用,并使用表格形式力求条理清晰、便于理解,每种病均按概述、辨证、治疗、注意事项顺序详细介绍;第三章介绍了小儿常用的保健推拿方法,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内容提要
《图解小儿推拿保健--妈妈是孩子好的按摩医(国医养生大讲坛)》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了小儿推拿保健疗法。全书分三章,章介绍了有关小儿推拿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介绍小儿推拿疗法在各科疾病中的具体运用,并使用表格形式力求条理清晰、便于理解,每种病均按概述、辨证、治疗、注意事项顺序详细介绍;第三章介绍了小儿常用的保健推拿方法,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图解小儿推拿保健--妈妈是孩子好的按摩医(国医养生大讲坛)》内容丰富,简便易学,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小儿家长和推拿爱好者学习、参考。
目录
章 小儿保健推拿疗法基础
节 家长应该知道的——小儿推拿知识
一、父母也能给孩子治病——掌握小儿推拿其实很容易
二、用推即用药——小儿推拿的作用及特点
第二节 不必再为孩子有病不会说而着急——小儿推拿诊法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三节 用您的双手给孩子治病——小儿推拿手法
一、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二、小儿推拿复式手法
第四节 上天赐予小儿特有的灵丹妙药——小儿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二、胸腹部穴位
四、上肢部穴位
五、下肢部穴位
第五节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小儿推拿须知
一、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二、小儿推拿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四、小儿推拿处方
五、常用介质
第二章 让孩子远离药毒——小儿常见疾病治疗
一、感冒
二、发热
三、咳嗽
四、哮喘
五、暑热证
六、百日咳
七、婴儿腹泻
八、痢疾
九、腹痛
十、呕吐
十一、疳积(小儿营养不良)
十二、厌食
十三、流涎
十四、便秘
十五、脱肛
十六、遗尿
十七、疝气
十八、夜啼
十九、惊风
二十、神经性尿频
二十一、口疮
二十二、小儿汗证
二十三、小儿肌性斜颈
二十四、佝偻病 二十五、脑性瘫痪
二十六、近视
二十七、斜视
二十八、慢性鼻炎
第三章 未病先防——小儿推拿保健
一、小儿明目推拿保健
二、小儿鼻部推拿保健
三、小儿安神推拿保健
四、小儿健脾和胄推拿保健
五、小儿健脾保肺推拿保健
六、小儿益智推拿保健
七、小儿强身健体推拿保健
附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之前也买过几本育儿类的推拿书籍,但大多内容零散,重点不突出,学完后总觉得抓不住重点。这本书的逻辑脉络却是极其清晰和严谨的。它采用了“症状群”而非“单一症状”来组织内容,比如“感冒流清涕怎么办”,它会把相关的穴位按摩、擦拭手法,乃至推拿后的“收尾工作”(如保暖)全部整合在一个模块内。这种系统化的编排,使得知识的串联性非常强,学完一组手法,就能应对一整套症状。最值得称赞的是,它在讲解穴位时,会同时给出“成人与小儿的定位差异”,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很多成人推拿图谱对小婴儿来说定位完全不同。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建立了一个有条理的知识库,每当遇到问题,我都能迅速定位到对应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在书海中盲目摸索,极大地提高了家长的学习效率和实践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用心了!封面采用了柔和的米黄色调,配上手绘的可爱宝宝插画,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棒,光滑而不反光,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内页的彩印清晰度极高,色彩过渡自然,特别是那些穴位图和手法分解图,标注得异常细致,连经络的走向和推拿的力度感都仿佛能通过图片传递出来。我特别喜欢它在每章开头放的那段小引言,总能用几句朴实的话语,直击我们做家长的痛点,让人感觉作者非常理解我们照顾孩子的辛苦。比如第一章关于“清热”的介绍,它不仅教了手法,还结合了中医的理论,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解释了什么是“内热”,而不是一味地堆砌术语。装帧上的一些细节,比如书脊的牢固程度,以及是否容易平摊,都显示出出版社对内容质量的重视。这本书从拿到手的第一刻起,就散发出一种专业与关怀并存的气息,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学习。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完全没有传统医学书籍那种板着脸孔的严肃感,读起来像是邻家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耳边耐心指导。作者在讲解手法时,大量使用了比喻和场景化的描述,比如在讲解“揉中脘”时,会建议我们想象自己正在揉一块柔软的面团,力度要均匀且深入。这种将抽象动作具象化的教学方式,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医学背景的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描述给孩子做了一次推拿,那种“推、拿、揉、按”的细微差别,通过文字描述变得清晰可辨。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没有强迫我们必须做到某一个“标准”,而是强调了“因人而异”和“观察孩子的反应”。例如,当孩子表现出抗拒时,作者会立刻给出应对策略,比如先安抚情绪,或者更换到孩子最舒服的体位。这种以人为本、充满弹性的教学,让人感觉学习推拿不再是枯燥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充满爱的日常互动。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摒弃了那种先讲理论后举例子的传统模式,而是直接从家长最常遇到的问题入手。比如,关于宝宝的夜哭和腹胀,书里直接给出了一个“五步应对流程图”,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推拿点和操作时间。我发现这种流程化的指导非常高效,尤其是在孩子半夜哭闹时,不需要翻阅厚厚的章节去寻找,直接对着流程图操作即可。此外,书中还非常贴心地加入了“常见误区与应对”的板块。我以前一直担心推拿力度太大或太轻,这本书里明确说明了如何通过观察孩子的皮肤颜色和呼吸节奏来判断力道是否合适。这种预设了操作风险并提前给出规避方法的做法,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操作的信心。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个全天候待命的推拿急救指南。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对“保健”理念的深入阐释,远超出了仅仅是“治病”的范畴。作者似乎在反复强调,推拿的精髓在于“未病先防”。在介绍完具体的治疗手法后,总会有一个专门的小节来讨论如何通过日常的推拿,来增强孩子对季节变化的抵抗力。例如,在换季时节,书中推荐了一个“固表润肺”的组合穴位按摩,并详细说明了操作的最佳时间点——通常是孩子睡醒后半小时。这种将推拿融入到生活作息中的理念,让我对育儿有了更宏观的理解。我不再把推拿视为一种“惩罚性”的治疗手段,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日常的亲子交流和身体维护。书中对孩子不同年龄段(比如新生儿、学步期、幼儿期)的体质差异分析得非常透彻,确保了推拿方案的针对性和安全性,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儿科功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