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梦溪笔谈译注
定价:52.00元
售价:22.9元,便宜29.1元,折扣44
作者: 沈括,王洛印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128
字数:
页码:33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部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光辉巨著,备受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推崇。
◎力求简明扼要,晓畅易懂,帮助读者更好的阅读中国古典文化。
内容提要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收录其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
目录
前言
卷一 故事一
1.亲郊庙次序
2.驾头扇篦
3.翰林院
5.学士院故事
9.中国衣冠用胡服
15.槐厅之争
17.三馆职事称学士
18.雌黄改字
22.馆阁藏书
23.翰林学士家贫
卷二 故事二
32.宗子授南班官
36.内外制润笔物
40.百官会集坐次
卷三 辩证一
42.钧石之石
44.阳燧
49.水以漳、洛名
50.解州盐泽
53.芸草辟蠹
56.炼钢
62.阿胶
卷四 辩证二
73.桂屑除草
77.世人画韩退之
81.云梦考
卷五 乐律一
85.《汉志》言数
86.羯鼓
90.凯歌
91.《柘枝》旧曲
92.古之善歌者有语
99.《霓裳羽衣曲》
109.琴材
卷六 乐律二
115.声同相应
卷七 象数一
116.《奉元历》改移闰朔
125.斗建有岁差
127.极星观测
128.刻漏
130.日月之形
139.木钟馗
卷八 象数二
148.五星行度
149.天文院、司天监作弊
卷九 人事一
卷十 人事二
卷十一 官政一
卷十二 官政二
卷十三 权智
卷十四 艺文一
卷十五 艺文二
卷十六 艺文三
卷十七 书画
卷十八 技艺
卷十九 器用
卷二十 神奇
卷二十一 异事
卷二十二 谬误
卷二十三 讥虐
卷二十四 杂志一
卷二十五 杂志二
卷二十六 药议
补笔谈 卷一
补笔谈 卷二
补笔谈 卷三
续笔谈
作者介绍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的人物',其名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奇特的沉浸感,仿佛我就是那个在梦溪园中,与沈括一起探讨世间万象的学子。译注者对一些古代术语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比如,当涉及一些地方性的称谓或者古代度量衡时,注释不仅给出了现代的对等单位,还可能附带了对该术语在不同时期引用的对比分析,这种严谨性让人非常信服。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那些偏向于“奇闻轶事”的部分,它们不像正史那样严肃刻板,反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这些记录,展现了宋代文人阶层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多么旺盛。读罢,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不仅仅是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一种对“探究精神”的重拾。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能有一本如此厚重、内容详实的著作陪伴,实在是一种享受。它教会我,真正的学问,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打磨,才能展现出它历久弥新的光芒。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有些担心,觉得这么一本经典著作的“译注本”会不会流于形式,变成简单的文字替换。然而,这本《梦溪笔谈译注》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王洛印先生的努力不仅仅是“翻译”,更是一种“再创造”和“再阐释”。他对于一些涉及具体操作流程的描述,会结合现代工程学或科学原理进行补白或类比,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复杂的古代技术变得可以想象、可以触摸。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梦溪”这个地名的考证,译注者提供的多角度分析,比单一的解释要丰富得多,体现了其扎实的考据功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一位古代的伟大人物,以一种非常现代、可亲的方式“站”在了我们面前,向我们讲述他的所见所闻所思。它不仅仅是记录了宋代的知识,更是传递了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如果你想真正理解沈括这位多才多艺的巨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名上,那么这本译注本绝对是首选,它配得上“经典”二字。
评分老实说,我买这本书是有点冲动的,主要是听说《梦溪笔谈》的名气太大。但读进去之后,我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有趣得多,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译注的质量。译注者的笔法非常考究,他似乎深谙沈括写作时的那种“信手拈来皆成文章”的潇洒,同时又确保了现代读者能够准确无误地接收信息。我尤其关注其中的工艺技术部分,比如活字印刷的早期描述,那段文字的生动性,仿佛能让人看到毕昇在黑暗中摸索改进的情景。相比于只看一些碎片化的引用,这本经过系统梳理和注释的版本,提供了一种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许多技术和概念,在千年前就已经有了萌芽和实践。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注释清晰地放在原文旁或文后,检索方便,不影响主文的流畅阅读。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这无疑是极大的便利;而对于普通爱好者,它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的入门路径,让你能够轻松品味这位“东方李维”的非凡成就。
评分我原本以为宋代的笔记类书籍读起来会非常费力,充满了各种生僻词和典故,但是拿到这本《梦溪笔谈译注》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王洛印先生的译注功力实在令人佩服,他处理得极其巧妙,既没有过度地“现代化”而丧失了原著的精髓,又在关键节点给出了清晰的解释,让读者阅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般顺畅。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自然现象的观察记录,比如对磁偏角的早期描述,简直是科学史上的里程碑。阅读时,我常常停下来,思考沈括是如何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通过细致的观察得出如此精辟的结论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它更像是一部宋代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军事、建筑、印刷、医学等方方面面。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趣味点,比如那些关于“做官之道”的零散记录,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官场百态,让人不禁唏嘘。对于想要了解宋代社会全景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是不可替代的窗口,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真实、去标签化的历史侧写,远比宏大的编年史要鲜活得多。
评分这本《梦溪笔谈译注》简直是知识的宝库,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对宋代历史和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沈括老先生的文字,虽然年代久远,但经过王洛印先生的精心注释和梳理,那些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科学、技术、社会现象,都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跨越时代的洞察力,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反而常常会惊叹于古人的智慧。比如,书中关于天文、数学的记载,即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显得精准而富有启发性。更别提那些关于艺术、人事、官场生态的描述,简直像一幅幅细腻的宋代风俗画卷,让人身临其境。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与古人的对话,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跳动的脉搏。译注者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既保留了原著的古朴韵味,又提供了必要的现代视角解读,使得我们这些现代人能够无碍地进入沈括的世界。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历史资料层面,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教人如何观察、如何记录、如何思考这个复杂的世界。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古代科技史、文化史乃至人文精神感兴趣的朋友们,它会颠覆你对“古籍”的刻板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