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人有道術亦有道(上)/白欽先集
定價:82.00元
作者:白欽先
齣版社:中國金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04993380
字數:
頁碼:34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無
內容提要
《人有道術亦有道(上)/白欽先集》共包括兩大部分:部分為2012年以來所發錶的及未公開發錶的學術文章、迴憶錄及講演整理稿,共計45篇,其中講演及末公開發錶的11篇,公開發錶的政策性金融類11篇,三維金融架構類4篇,普惠金融類5篇,金融發展類14篇,以上為本文。第二部分是附錄,其中附錄一是2017年度“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奬”頒奬典禮相關文獻13篇,另外還補充收錄瞭江曙霞教授2012年在首屆“中國金融研究傑齣貢獻奬”頒奬典禮上的講話,以示對過去工作失誤的補救;附錄二是社會各屆題詞、白氏箴言選與賀信,其中題詞印章115枚,白氏箴言27條,34枚,賀信22封;附錄三是2017年白欽先學術思想高峰論壇專傢學者及師門弟子感言,共22篇。
目錄
我的一生追求與我們民族的神聖使命——2017年度“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奬”頒奬典禮上的獲奬感言
經濟金融理論傳承與創新的心路曆程
為《題詞箴言印章圖譜集》而撰的序言
我的母親
緻孔祥毅教授榮獲2016年度“中國金融學科終生成就奬”的賀信
關於大力發展民間金融問題之我見——在首屆中國民營銀行論壇上的講話
在第六屆全國區域金融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金融迴歸本源,金融的本元在哪裏——在第七屆全國區域金融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金融與實體經濟關係的哲學思考
三次成功的預測與預言——思想與邏輯的穿透力
為楊秀萍教授齣版的專著《金融相對實體經濟發展的約束邊界理論研究》而撰的序言
中國政策性金融廿年紀之十辨文
在迴顧與反思的基礎上深化政策性金融改革
政策性金融發展新階段——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為例
發展農業政策性金融是長久性戰略決策
論政策性金融的本質特徵——公共性
政策性金融公共性與財政公共性的比較研究
論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法律地位
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資産項目的國際比較
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國際比較
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財務指標的國際比較
政策性金融機構預算管理的理論基礎與政策選擇
論“三維金融架構”——哲學、人文、曆史、經濟與社會的綜閤視角
試論綜閤視角下的農村閤作金融改革——基於哲學、曆史、人文、經濟與社會的綜閤視角
閤作性金融的閤作動機及引緻原則研究
中國農村信用社未走上閤作金融道路的曆史與文化視角的分析
普惠金融概念的再界定及其本質性特徵的闡釋
重提普惠金融是對金融普惠性異化的迴歸
中國普惠金融理論與實踐若乾問題的思考
關於普惠金融發展問題的幾點思考
基於普惠金融導嚮的徵信體係發展研究
轉型發展中的金融改革、製度、危機與增長——評江春教授新著《金融改革和金融發展:理論與實踐的迴顧及反思》
基於金融發展視角的徵信基礎理論研究
互聯網金融可持續發展研究——基於金融資源觀視角
作者介紹
無
文摘
無
序言
無
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場與內心深處的對話。作者的文字,如同一麵清澈的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的渴望與睏惑。他筆下的“道”,並非是教人如何去“做”,而是引導人去“悟”。這種“悟”,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升華,是一種對生命本真的迴歸。我曾一度認為,“道”是玄之又玄的東西,遙不可及。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恍然大悟,原來“道”就隱藏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隱藏在我們與人相處的點滴細節裏。作者的敘述方式也非常獨特,他善於用極其精煉的語言,錶達深刻的道理,寥寥數語,便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常常會在讀到某個句子時,停下來,久久不能平靜,腦海中會閃過無數的畫麵,關於我的人生,關於我的經曆,關於我與他人的關係。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自己過去的不足,也給瞭我未來的方嚮。它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讓我更加堅定地去追求屬於自己的“道”。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片古老而深邃的智慧之海。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且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勾勒齣瞭人與“道”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這裏的“道”,並非是某種高不可攀的玄學概念,而是貫穿於日常生活、人情世故,乃至萬物運行的根本規律。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充滿哲理的語句,仿佛在品味一杯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書中的論述,時而如涓涓細流,娓娓道來,時而又如驚濤拍岸,振聾發聵。它引導我去思考,去審視自己的人生軌跡,去理解那些曾經睏擾我的睏惑。那些關於“道”的闡釋,並非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結閤瞭豐富的現實案例和人生感悟,讓抽象的道理變得觸手可及。我開始明白,原來“道”並非遙不可及,它就蘊藏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之中。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感悟,仿佛在與一位智慧的長者對話,受益匪淺。這本書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和人生的全新視角,讓我對“人”這個主體以及其所處的“道”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有所探究,但往往感到晦澀難懂。然而,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一種極其通俗易懂,卻又不失深刻的方式,將“道”的概念闡釋得淋灕盡緻。他巧妙地將“道”與“術”相結閤,打破瞭許多人對“道”的刻闆印象,認為“道”並非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可以通過“術”來體現和踐行的。書中的觀點,往往齣人意料,卻又閤情閤理,讓人在讀的過程中,不禁拍案叫絕。作者的敘事風格,時而如行雲流水,時而又如涓涓細流,將深刻的哲理融入其中,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啓迪。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人際關係和處世之道的探討,他用“道”的視角去解讀這些現實問題,讓原本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明瞭。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有瞭一個新的高度,對人生也有瞭新的感悟。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本“悟物”,一本能夠真正改變人生的書籍。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心中積攢的浮躁與迷茫。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筆下的“道”既有古人的深邃,又有今人的通達,讓人讀來既覺莊重,又不失親切。他似乎看透瞭人世間的種種糾葛,用一種超然物外的智慧,將那些復雜的問題一一剖析。我尤其喜歡他對於“術”的闡述,認為“術”是“道”的載體和錶現形式,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這讓我對那些所謂的“生存技巧”、“處世之道”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實用主義,而是上升到瞭哲學的高度。書中很多觀點,都讓我拍案叫絕,仿佛醍醐灌頂。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一些行為和選擇,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並非不知道“道”,而是忽略瞭“道”,或者僅僅停留在對“術”的淺層運用。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心靈的啓迪,一種人生智慧的喚醒。它教會我如何更好地去認識自己,去認識他人,去認識這個世界,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道”。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震撼,遠不止於知識的層麵,更在於它對人生的深刻反思。作者以一種極其超然的姿態,審視著人與“道”的關係,將那些常人難以理解的哲學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娓娓道來。我一直對“道”這個概念感到好奇,但往往難以捉摸。直到讀到這本書,我纔開始真正理解“道”的含義,它並非是高高在上的神諭,而是滲透在生活中的各種規律和智慧。作者的筆觸,時而如涓涓細流,潤物無聲,時而又如驚濤拍岸,發人深省。他對於“術”的論述,更是獨到之處,認為“術”是“道”的體現,兩者密不可分。這讓我對那些所謂的“生存技巧”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再是單純的技巧,而是與“道”相結閤的智慧。每一次閱讀,都仿佛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審視自己的人生選擇。這本書,就像一位智慧的長者,指引著我,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認識這個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