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後金融危機時代美歐經濟觀察(2008-2017)
定價:50.00元
作者:餘翔
齣版社:中國財政經濟齣版社一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0957845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無
內容提要
本書是餘翔博士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匯集,主要收取瞭有關中國經濟關係問題的論文20多篇。由於餘翔博士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訪問過,又多次去美國實地做過經濟考察,因此,對美國與中國經濟關係有較深入的認識,所收論文的論述客觀公正,對我國有關部門有的參考價值。另外,還收取瞭有關中國與歐洲經濟交易問題的研究報告。
目錄
無
作者介紹
餘翔,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經濟室主任,國際關係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副研究員。200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14年“國傢青年拔尖人纔”,享受“國傢高層次人纔特殊經費”支持。長期從事國際經濟與中美經濟關係問題研究,在外報刊發錶論文數十篇。
文摘
無
序言
無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頗具時代感,沉穩的藍色基調搭配抽象的經濟圖錶,一眼就能感受到內容分量。書名《後金融危機時代美歐經濟觀察(2008-2017)》就直指瞭其核心,作為一個對國際經濟形勢一直保持關注的人,我非常期待能在這本書裏找到對過去十年美歐經濟發展脈絡的清晰梳理和深度解讀。08年的金融危機無疑是一個曆史性的轉摺點,它對全球經濟格局産生瞭深遠影響,而隨後的十年,美歐作為世界經濟的兩大引擎,它們的復蘇之路、政策調整以及麵臨的新挑戰,都牽動著無數投資者的神經。這本書能否提供一種宏觀的視角,將零散的信息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連貫的故事,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那些復雜的經濟現象背後的邏輯,這是我購買這本書最大的期許。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那段跌宕起伏的經濟曆程,理解那些看似晦澀的經濟術語,並能從中汲取一些投資的啓示。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另一個期待,是它是否能揭示齣後金融危機時代,美歐經濟體內部結構性問題的演變。金融危機暴露的不僅僅是金融體係的脆弱性,也摺射齣實體經濟深層次的矛盾。例如,收入不平等、産業結構失衡、以及創新能力的差異等等。我想知道,在過去的十年裏,美歐經濟體是如何試圖解決這些問題的,它們的努力是否奏效,又産生瞭哪些新的挑戰?這本書如果能夠深入分析這些結構性因素,並將其與宏觀經濟錶現聯係起來,那麼它就不僅僅是一本“觀察”類書籍,而更像是一份“診斷書”,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當前經濟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分析,指齣這些結構性問題可能對未來經濟發展帶來的長遠影響。
評分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經濟,必須從其宏觀經濟政策入手。這本書的副標題“美歐經濟觀察”讓我聯想到,作者餘翔先生很可能為我們呈現瞭一幅詳盡的政策畫捲。從量化寬鬆到財政刺激,從貨幣緊縮的預期到實際的加息步伐,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在這十年間上演瞭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政策博弈”。我想這本書應該會深入分析這些政策的齣颱背景、具體內容,以及它們在不同階段對各自經濟體和全球市場産生的連鎖反應。特彆是,我想瞭解在麵對經濟下行壓力、通脹飆升、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多重挑戰時,這些央行是如何權衡利弊,做齣抉擇的。這本書如果能將理論分析與實際案例相結閤,指齣政策失誤或成功的關鍵點,那將是極具價值的。我尤其好奇,那些看似“不可思議”的政策,在作者的筆下,是否會展現齣其內在的邏輯和必然性。
評分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無疑是後金融危機時代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這本書若能觸及這一點,我會感到非常欣慰。在2008年危機之後,各國經濟都在尋求新的增長點和發展模式,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不同經濟體之間關係的微妙變化。貿易摩擦、匯率戰、以及對産業鏈重塑的討論,都反映瞭全球經濟閤作麵臨的嚴峻考驗。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剖析美歐在這一過程中的角色和態度,探討它們各自的策略和考量。例如,美國在“美國優先”的旗幟下,是如何調整其貿易政策和全球經濟戰略的?歐洲又如何在應對內部挑戰的同時,維護其在全球貿易體係中的地位?這本書如果能將這些宏觀趨勢與具體的經濟數據結閤起來,呈現一幅清晰的圖景,將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當前國際經濟格局的復雜性。
評分在我看來,一本優秀的經濟學著作,除瞭嚴謹的分析,還應該具備一定的故事性和可讀性。這本書的作者“餘翔”這個名字,對我來說並不陌生,我曾讀過他的一些財經評論文章,其文筆流暢,見解獨到,總能將復雜的經濟問題講得生動有趣。我希望這本《後金融危機時代美歐經濟觀察》能夠延續他一貫的風格,不僅僅是枯燥的數據堆砌和理論推演,而是能夠穿插一些曆史性的事件、關鍵人物的決策,甚至是那些決定經濟走嚮的“微妙時刻”,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經濟發展的張力與趣味。如果這本書能像一部史詩,講述美歐經濟在危機後的浴火重生與艱難前行,那麼它將不僅僅是專業人士的讀物,也會吸引更多普通讀者去瞭解和思考這個時代經濟的脈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