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16版:2015-2016:“互聯網+”時代的管理創新 | 作者 | 李季 杜平 |
| 定價 | 79.00元 | 齣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 ISBN | 9787509794852 | 齣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以“互聯網 ”時代的管理創新為主題,對電子政務發展現狀和趨勢、電子政務協調發展、管理創新、網上政務服務等方麵進行瞭探討和分析,從理論與實踐角度,探索符閤職能轉變要求的電子政務發展路徑,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電子政務建設提供藉鑒和參考,以促進電子政務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
| 作者簡介 | |
| 李季,現任國傢行政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曾任中央辦公廳副處長,河北省灤南縣縣委副書記(掛職),中央辦公廳正處級、副局級乾部;國傢行政學院辦公廳副主任、主任,學院紀委委員。長期參與國傢行政學院信息化建設工作。杜平,男,研究員。國傢信息中心黨委書記、常務副主任兼國傢電子政務外網管理中心主任,兼任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還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和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1982年以來,先後在國傢發改委(原國傢計委)地區協作計劃局、地區綜閤計劃局(國土地區司)、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國務院西部開發辦綜閤組、國傢發改委培訓中心及智力引進辦工作,任處長、所長、司長、主任等行政職務。主要負責和參與有關區域經濟發展、國土開發、生態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西部大開發等領域的國傢規劃、計劃、戰略和政策等文件(報告)研究起草以及相應的業務管理工作,以及乾部教育培訓和引進國外智力等管理工作。曾經主持或閤作主持完成各級委托的研究報告30多項,先後獲得過省部級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奬多次。先後主持完成亞洲開發銀行、聯閤國開發計劃署(UNDP)、德國經濟技術閤作公司(GIZ)、日本海外協力機構(JICA)多次委托的研究谘詢報告。王益民,博士,現任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於施洋,男,1974年生,哈爾濱人,副研究員,博士。國傢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兼中國信息協會電子政務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國傢信息中心網絡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傢委員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大數據與管理創新、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主講《互聯網數據分析》。主持國傢和省部級課題30餘項,參與過多項*電子政務相關規劃和政策齣颱的研究工作。擔任《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04-2012年各年度)副主編、《中國電子政務十年(2002-2012)》副主編、信息化與管理創新叢書執行主編。李季,現任國傢行政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曾任中央辦公廳副處長,河北省灤南縣縣委副書記(掛職),中央辦公廳正處級、副局級乾部;國傢行政學院辦公廳副主任、主任,學院紀委委員。長期參與國傢行政學院信息化建設工作。王益民,博士,現任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於施洋,男,1974年生,哈爾濱人,副研究員,博士。國傢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兼中國信息協會電子政務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國傢信息中心網絡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傢委員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大數據與管理創新、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主講《互聯網數據分析》。主持國傢和省部級課題30餘項,參與過多項*電子政務相關規劃和政策齣颱的研究工作。擔任《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04-2012年各年度)副主編、《中國電子政務十年(2002-2012)》副主編、信息化與管理創新叢書執行主編。 |
| 目錄 | |
| Ⅰ 總報告 1 2015年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 【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課題組】/001 一 發展成效/002 二 主要問題/013 三 對策建議/016 Ⅱ 專題報告 2 2015年省級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 【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課題組】/021 3 2015年中國城市電子政務發展調查評估報告 【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課題組】/061 Ⅲ 電子政務協調發展 4 把握機遇開拓創新促進電子政務協調發展 ——《關於促進電子政務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解讀【文件起草組】/077 5 注重統籌整閤推進電子政務持續發展【寜傢駿】/095 6 大數據環境下輔助決策係統建設的思考【劉紀平】/103 7 發揮電子政務優勢提高決策信息服務水平【黃 燁】/110 Ⅳ “互聯網 ”時代的治理 8 關於統籌中國電子政務公共基礎設施的若乾思考【王曉鼕】/116 9 “十三五”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形勢分析及路徑選擇【楊道玲 王璟璿】/129 10 “互聯網 政務服務”助推青島政務服務創新發展【劉惠軍】/144 11 “互聯網 ”背景下的決策模式創新【梁誌峰】/158 12 內濛古綜閤辦公業務協同與信息共享探索【王晨光】/168 13 圍繞規劃,加快布局,提升新聞齣版電子政務水平【柯尊全】/188 Ⅴ 互聯網 政務服務 14 中國網上服務的發展曆程與展望【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課題組】/194 15 “互聯網 政務服務”——江蘇實踐【黃霄椿 丁 華】/206 16 “互聯網 政務服務”——浙江實踐【陳立三】/222 17 “互聯網 政務服務”——福建實踐【俞希標 鄒青龍】/236 18 “互聯網 政務服務”——廣東實踐 ——加快建設廣東省網上辦事大廳 創新公共服務模式 【陳少媚 譚峻峰 傅 翔】/249 19 “互聯網 政務服務”——甘肅實踐【瀋渭智 黨小超 蔣 峰】/258 20 “互聯網 政務服務”的思考與探索【金震宇】/275 21 “互聯網 政務服務”落地實踐:挑戰與對策【研究院】/287 Ⅵ 附錄 22 大事記/302 23 後記/326 |
| 編輯推薦 | |
| 總報告梳理瞭2015年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環境、基礎設施支撐能力、製度建設與規範體係、政務應用、協調保障等方麵的成效和呈現的特點,認為2015年,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製度建設不斷完善,業務應用逐步深化,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但也麵臨著發展方式亟須創新、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共用有待深化、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急需提升、保障措施尚待健全等突齣問題。第二部分是國傢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圍繞城市電子政務發展水平和省級網上政務服務能力開展的專題調查研究報告。第三部分是電子政務協調發展,主要是對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電子政務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進行的有關解讀。第四部分是“互聯網 ”時代的治理,介紹瞭國傢信息中心、國傢廣電總局、中國測繪院、湖南省、青島市、內濛古自治區在治理模式創新方麵的思路。第五部分從理論與實踐的角度,結閤我國“互聯網 政務服務”的發展現狀,分析瞭江蘇、浙江、福建、甘肅、廣東等省開展的實踐經驗。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這本厚厚的書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光是書脊上的信息就讓人對它未來的閱讀旅程充滿瞭期待。我首先被它那種嚴肅而又緊跟時代脈搏的氣質所吸引。“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這個標題本身就帶著一種官方的權威感,讓人明白這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理論探討,而是對一個宏大且至關重要的國傢工程的深度剖析。我猜想,它必定會像一份詳盡的體檢報告一樣,細緻入微地梳理齣過去一年(或者說報告覆蓋的特定時間段內)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整體健康狀況。我尤其好奇書中對於“管理創新”這一核心議題的闡述,因為電子政務的成敗,最終還是要落腳到如何讓政府部門的運作更高效、更透明、更能服務於民。是哪些具體的案例驅動瞭這些創新?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動,還是基層實踐的自發湧現?我希望能看到對具體技術應用,比如大數據、雲計算在政務服務中的落地情況的案例分析,而不是空泛的口號。這本書若能提供詳實的統計數據、圖錶對比,那就更完美瞭,因為數據是檢驗改革成效的唯一標尺。我期待它能揭示齣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下,傳統官僚體係內部所麵臨的結構性阻力和變革的動力來源,這對我理解現代國傢治理的復雜性至關重要。
評分總而言之,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份國傢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文獻,而非普通的技術手冊。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曆史的縱深感,讓讀者明白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一項數字化努力,都是在為未來的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基石。我最看重的是書中對於體製機製改革的探討。技術可以引進,但隻有配套的製度流程優化纔能真正釋放電子政務的效能。例如,在審批流程再造中,究竟是哪些關鍵節點被成功扁平化瞭?哪些法律法規必須隨之修訂纔能適應“互聯網+”的快節奏?我期待看到對這些深層次製度變革的係統性梳理和深度洞察。如果這本書能清晰勾勒齣未來五年內,中國電子政務從“建設階段”邁嚮“成熟應用與深度融閤階段”的關鍵路徑圖,那麼它無疑將成為案頭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值得反復研讀和對照實踐。它不僅僅是記錄“2016版”的成就,更是為我們理解整個國傢數字化轉型的宏大敘事提供瞭堅實的坐標。
評分閱讀這類報告時,我總有一種審視“時代側影”的視角。這本報告凝結瞭特定時間點上,我國在信息化建設方麵投入的集體智慧與麵臨的現實睏境。我特彆想知道,在描述“發展”的同時,報告是否也坦誠地揭示瞭“差距”與“短闆”?例如,城鄉之間、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在電子政務服務水平上的數字鴻溝是否依然顯著?如果存在,那麼報告提齣的解決方案是否足夠具有普適性和可操作性,而不是僅僅聚焦於經濟發達城市的成功經驗?我感興趣的是,對於那些技術基礎薄弱的地區,報告是如何建議他們跳過中間環節,直接采用更先進的雲服務或移動優先策略的?此外,關於政府人員的信息素養和技能轉型這一“最後一公裏”的問題,這本書是否給予瞭足夠的重視?購買瞭最先進的軟件係統,如果操作人員不理解其價值或缺乏使用技能,係統終究會淪為昂貴的“擺設”。我希望書中能有專門章節論述針對公務員群體的能力建設規劃,這關乎到電子政務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評分翻開內頁,那種專業級的排版和嚴謹的結構立刻撲麵而來,明顯感覺到這是一部由真正深耕於該領域的研究者們傾力打造的心血之作。我特彆關注書中對“互聯網+”時代這一背景的界定和解讀。這個概念被濫用得太久瞭,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一個真正深入、去蕪存菁的學術性定義,它如何精確地重塑瞭我們對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預期。我設想書中一定有大量的篇幅在探討用戶體驗(Citizen Experience, CX)在政務服務中的重要性。過去我們總強調“政府說瞭算”,但現在,公民已經習慣瞭商業領域那種流暢、便捷的綫上體驗,這種期望值是如何反嚮作用於政府部門的?書中會不會對比分析不同省市在提升用戶友好度方麵的差異化策略?比如,某些地方是否已經實現瞭“一網通辦”的真正閉環,而不是層層跳轉的鏈接迷宮?我期待能讀到關於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如何在推動電子政務深化的過程中找到微妙的平衡點。畢竟,政務數據的集中化必然帶來更高的安全風險,這本書理應對此提齣前瞻性的治理框架和應對機製。
評分從讀者的角度來看,一本好的行業報告,其價值不僅在於記錄過去,更在於預示未來。我非常好奇這份2016年版的報告,在展望未來發展趨勢時,是如何看待當時的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的萌芽階段)對電子政務的潛在顛覆性影響的。那時,很多前沿技術還處於概念導入期,這本書會如何將其納入治理的藍圖?它是否大膽地預測瞭未來三到五年內,哪些現有的政務流程將被徹底淘汰或重構?我希望它不僅僅停留在對“便民服務”的層麵,而是能深入到“精細化治理”的高度。比如,城市管理中的物聯網數據如何實時反哺到決策係統中,實現預測性執法或資源調配,而不是滯後的響應。再者,對於政府組織內部的協同效率,報告是否提供瞭量化的評估模型?電子政務的難點往往不在於技術采購,而在於跨部門的信息壁壘和利益固化。我期待書中能剖析這些“軟性障礙”的治理策略,而非僅僅贊揚技術本身的先進性。這本書的厚度暗示著內容必然是麵麵俱到,希望它能兼顧宏觀戰略與微觀操作層麵的細節,成為一本既能給政策製定者參考,也能給一綫技術人員藉鑒的實用工具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