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十進侗寨
定價:39.00元
作者:吳正光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30233700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在半個世紀中,作者一直在貴州省文化部門從事民族文化遺産保護、研究工作,跑遍瞭貴州的山山水水,數以韆計的民族村寨,參與節日調查、文物普查、文物維修、材寨保護、文物徵集、陳列展覽、館捨建設、學術研究、宣傳報道、機構設置、乾部培養等工作,留下一百多本工作日記。跨越30餘年的侗寨調查日記·實實在在的侗族民俗調查實錄。
內容提要
作者在貴州從事民族文化遺産保護研究工作50年,數十次深入侗族村寨調查,每次都有日記,從中挑選瞭時間較長、目的明確、意義重大、成果顯著的十次,加以整理。從中可見,“增衝鼓樓”、“地坪風雨橋”,早已成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侗族大歌”,也已成瞭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一批侗族村寨,進入瞭《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近,年過古稀的作者,再次探訪曾經訪問過的侗寨,探望31年前在侗族村寨結識的朋友,記錄現在的變化。幾十年來的侗寨調查日記,是實實在在的侗族民俗調查實錄,具有史料價值。
目錄
一進侗寨(1981年6月2日-21日)
調查村寨建築及文化活動,探索村寨建築與侗族風情的關係。
二進侗寨(1983年3月25日-4月4日)
調查侗寨鼓樓的保護情況,瞭解侗族村民對於侗寨鼓樓的特殊感情。
三進侗寨(1984年10月11日-18日)
深入調查侗寨鼓樓,研究“鼓樓文化”,協商徵集一座鼓樓,搬到貴陽落戶。
四進侗寨(1984年12月12日-29日)
陪同文化部文物局文物保護技術研究所古建築專傢、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的專傢考察侗族建築及風情,為舉辦《貴州侗族建築及風情展覽》做準備。
五進侗寨(1985年2月9日-3月6日)
陪同中宣部宣傳局和文化部文物局領導、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的專傢等考察侗族建築及風情,為開展民族村寨調查保護工作、將侗族建築申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辦好《貴州侗族建築及風情展覽》,聆聽領導指示及專傢意見。
六進侗寨(1987年10月1日-6日)
陪同文化部文物局文物保護技術研究所古建築專傢考察侗族建築,研究如何保護、維修“增衝鼓樓”、“地坪花橋”等問題。
七進侗寨(1987年11月22日-26日)
陪同中國齣國文物展覽公司攝影師考察侗族建築及習俗,為齣國展覽做準備。
八進侗寨(2000年4月17日-25日)
考察三門塘,瞭解“北侗”地區的建築文化與侗族風情,與“南侗”地區作比較。
九進侗寨(2006年9月10日-19日)
陪同國傢文物局派遣的清華大學教授考察侗族鄉土建築,為確定《中國世界文化遺産推薦名單重設項目》準備材料。
十進侗寨(2012年10月26日-11月4日)
探望三十一年前在侗族村寨結識的朋友,瞭解三十一年來的變化。
後記
作者介紹
吳正光,湖南鳳凰苗族人,1963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曆史係。曆任貴州省文化廳文物處處長,貴州省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編著及主編的主要著作有《貴州侗寨鼓樓風雨橋》、《貴州古建築》、《中國古建築文化之旅·貴州》、《郎德上寨的苗文化》、《西南民居·苗族民居》、《中國文物地圖集·貴州分冊》、《屋裏屋外話苗傢》等。
文摘
序言
我拿到這本《正版剛十進侗寨》的時候,第一感覺是它的書名有點特彆,前麵加瞭“正版”,然後是“剛十進侗寨”,後麵跟著一串數字和作者的名字。這個“剛十進”聽起來像是一個地名,而且“侗寨”明確瞭它的民族屬性。我個人一直對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文化情有獨鍾,尤其是侗族,因為我知道他們有非常獨特的建築風格,比如鼓樓和風雨橋,還有非常動聽的歌謠。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關於這些方麵的詳細介紹。不僅僅是圖文並茂地展示他們的建築之美,更希望能夠瞭解這些建築背後的文化含義和建造技藝。另外,我對侗族的服飾、音樂、舞蹈以及他們的婚喪嫁娶等習俗也非常好奇。這本書的作者吳正光,我希望他是一位對侗族文化有深入研究並且充滿熱情的人,能夠用一種生動而又不失嚴謹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展現在我們麵前。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點好奇它的“正版”二字,感覺像是強調其權威性和真實性。書名《剛十進侗寨》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我甚至不確定“剛十進”是不是一個地名,但“侗寨”兩個字立刻勾起瞭我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興趣。我一直覺得,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隱藏著太多不為人知的美麗和故事,而侗寨無疑是其中極具代錶性的一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一個真實的侗寨,瞭解他們的生活日常,他們的信仰,他們的情感世界。我不太喜歡那種泛泛而談的書,我更期待作者能用細膩的觀察和真誠的筆觸,描繪齣侗寨人民的生活圖景,他們的辛勤勞作,他們的歡聲笑語,他們的悲歡離閤。有沒有關於他們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他們的教育和醫療狀況怎麼樣?我想從這本書裏看到一個立體而鮮活的侗寨,而不是一個被符號化的文化概念。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注意到書名《正版剛十進侗寨9787302337003吳正光》中包含瞭一些看起來比較專業的元素,比如那個長串的數字,我猜測它是一個ISBN號,這說明這本書可能比較正規,不是隨隨便便齣版的。作者吳正光的名字也讓我覺得,這應該是一部有一定份量的作品。我一直對中國各地的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一些比較偏遠、保留著傳統生活方式的村落。侗寨對我來說,代錶著一種古老而獨特的文明,他們獨特的建築、音樂、服飾和生活習俗都充滿瞭魅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地探討這些方麵,比如侗寨的社會組織、傢庭結構、祭祀儀式,甚至他們的傳統手工藝,比如織錦、刺綉、銀飾製作等等。我更希望能夠看到作者對這些文化元素的深刻理解和解讀,能夠幫助我這個讀者更好地認識和欣賞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評分我收到這本書的時候,它的封麵上確實有“正版”兩個字,讓我覺得買得放心。書的整體風格給我的感覺是比較嚴謹的,封麵設計也比較素雅,沒有那種花裏鬍哨的宣傳語,就一個地名和一個不太好記的數字編號,還有作者的名字。這讓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可能偏嚮於學術研究或者紀實性的記錄,而不是輕鬆的遊記或者故事。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地挖掘這個地方的曆史淵源,比如這個侗寨是怎麼形成的,在曆史上扮演過什麼角色。另外,我對他們的社會結構和組織形式也很有興趣,是不是有獨特的族規或者管理方式?他們的語言文字有沒有保留下來?還有,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他們的主要産業是什麼,是依靠傳統的手工藝還是已經開始發展旅遊業?我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持自身特色的,又麵臨著哪些挑戰。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更深層次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我記不太清瞭,好像是和某個地方的少數民族有關,還帶個數字,9787302337003?這個編號我倒是有點印象,好像是齣版社給的書號吧。我當初是因為對民族文化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藏在深山裏的古老村落,總覺得那裏保留著最純粹的生活方式和最動人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領略一下不同的風土人情,看看那些建築有什麼特色,他們的節日習俗是怎樣的,飲食習慣和我們有什麼不同。最重要的是,我想瞭解那裏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態度,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如何看待外麵的世界。現在社會發展這麼快,很多地方都變得越來越現代化,我擔心那些獨特的東西會慢慢消失,所以纔特彆想通過閱讀來感受一下。這本書的作者好像叫吳正光,這個名字聽起來挺樸實的,但願他能用真摯的筆觸,為我描繪齣一個鮮活生動的侗寨世界,讓我即使身處傢中,也能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寜靜與淳樸,也希望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能比較精美,畢竟我也喜歡收藏一些有意義的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