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服饰设计 | 作者 | 曾丽,吴帆 |
| 定价 | 58.00元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13099945 | 出版日期 | 2013-06-01 |
| 字数 | 页码 | 104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专业化妆师系列:服饰设计》针对传统的服饰设计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调整,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有关服饰设计的概念、艺术风格、形式美法则、造型要素、设计方法及步骤等内容,针对服饰设计中的一般问题进行了叙述和举证,对服饰的设计创作有的指导意义,是学习服饰设计的基础。 《专业化妆师系列:服饰设计》注重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相结合,内容新颖,图片精美,实用性强,既可作为人物形象设计、服装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化妆、服饰界的从业人员和服饰设计爱好者使用。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1 服饰概论 1.1 服饰的概念 1.2 服饰设计的概念 1.3 服饰设计的定位和原则 1.4 影响服饰设计的相关因素 2 服饰设计风格 2.1 服饰风格的表现要素 2.2 文化历史背景 2.3 服饰设计的风格类别 3 服饰设计美学原理 3.1 审美角度 3.2 形式美原理 3.3 设计的造型元素及视觉中心 4 服饰设计构思、主题及方法 4.1 主题灵感 4.2 设计构思 4.3 设计方法 4.4 系列拓展 4.5 时尚语言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专业化妆师系列:服饰设计》就服饰设计的一般问题进行阐述和举证,是学习服饰设计的基础。为了使读者具有系统的设计理论知识,本书在前半部分介绍了服饰的定义和风格;后半部分介绍了服饰设计的具体理论,包括形式美原理、造型要素、设计方法和步骤,并进一步阐述如何进行系列设计。通过《专业化妆师系列:服饰设计》,读者能掌握服饰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的设计能力,也可供服饰设计爱好者和专业人员参考。 |
| 文摘 | |
| 3.2.4 比例 比例是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整体形式中一切有关数量的条件,如长短、大小、粗细、厚薄、浓淡、轻重等,在搭配恰当的原则下即能产生优美的视觉感受。任何一种比例的变化都会产生一股流行的潮流。比例的形式有很多,有名的是黄金比,即一线段与另一线段的比是1:1.618,是美的、视觉感觉舒适的比例关系。其他形式还包括等差级数、等比级数、调和级数等。等差级数是以一单位为基准,把它的二倍、三倍、四倍等求得的数值依次排列,即成等差系列的比例(如2、4、6、8),这种比例富于秩序的结构。等比级数是将前项以公比所得的数列(如2、32),这种形态的比例能产生强烈的变化。调和级数是以等级数为分母所得的数列(1/2、l/5),这种形态的比例较等差级数富于变化。服饰设计中,不仅包括领、袖、袋、分割和整体服饰,还包括服饰的各种装饰与整体服饰、服饰的上身与下身、内衣与外衣等的色彩材质比例。设计师靠修改比例实现不同的美,时尚也经常打破这些预期的规则来创造夸张的视觉效果。如图3.23中反映了短外套和及地连衣裙的比例。图3.24中上衣和下裙对等的比例,通过色彩的对比获得变化。 3.2.5 对比 个性差异大或相反的元素放置一起,通过比较,相异的特性更为突出。对比是调节服饰过于呆滞的有效方法,使之变得生动活泼或充满不安定感。服饰设计通过形态、色彩或质感的对比来制造强烈的视觉效果,需要注意把握量和度,否则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此外,对比因素过多会形成杂乱无章的效果。根据对比力度的强弱可形成渐变、变异、特殊等服饰造型形式。服饰设计中对比的应用广泛,包括色彩冷暖、深浅,质地厚薄、粗细、软硬、滑糙,整体造型和细部廓形等的对比。 如图3.25中灰色呢料和透明黑色薄纱进行材质对比,块面分割的感觉更加突出。图3.26中迷彩夹克和羽毛小短裙的风格对比,体现时下流行的混搭概念。 …… |
| 序言 | |
| 1 服饰概论 1.1 服饰的概念 1.2 服饰设计的概念 1.3 服饰设计的定位和原则 1.4 影响服饰设计的相关因素 2 服饰设计风格 2.1 服饰风格的表现要素 2.2 文化历史背景 2.3 服饰设计的风格类别 3 服饰设计美学原理 3.1 审美角度 3.2 形式美原理 3.3 设计的造型元素及视觉中心 4 服饰设计构思、主题及方法 4.1 主题灵感 4.2 设计构思 4.3 设计方法 4.4 系列拓展 4.5 时尚语言 参考文献 |
说实话,最初我对这本厚厚的专业书籍有些畏惧,担心里面的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充斥着我这个“半路出家”的爱好者难以理解的术语。但实际阅读体验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亲切自然,仿佛他正在和你一起坐在设计室里讨论项目。它用一种近乎于对话的语气,将复杂的服装结构知识拆解成一个个易于消化的模块。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失败案例分析”的处理,它没有避讳过去那些不成功的尝试,而是坦诚地剖析了问题所在,这比单纯展示成功作品更有教育意义。通过阅读这些失败的教训,我对自己设计中可能存在的盲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很美的设计在实际穿着时会显得笨拙。这本书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让我敢于在设计中进行更大胆的尝试,因为它教会了我,每一次尝试都是通往成熟的必经之路。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主要是冲着它关于“主题表达与系列概念构建”那一章去的。我总觉得,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其背后的故事和想要传达的情感,比单纯的视觉美感更为重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讲故事”,而是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从一个抽象的概念,一步步提炼出核心的视觉符号、色彩方案乃至面料选择的逻辑。我尤其喜欢它分析几位大师级设计师如何通过一系列作品来讲述一个宏大叙事的例子,那种思维的跳跃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对我启发极大。我感觉我的设计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不再局限于“画得像”,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这么画”。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睿智的长者在耳边细语,引导你发现自己内心的表达欲。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纸张的质感非常高级,印刷色彩的还原度极高,尤其是那些展示复杂纹样和面料肌理的插图,细节丰富到令人惊叹。我是一个对视觉体验要求很高的人,很多设计书籍虽然内容扎实,但印刷质量粗糙,实在让人难以沉浸其中。而这本,即便是作为陈列品放在书架上,也显得格外有分量。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于色彩心理学的探讨也颇有见地,它没有使用生涩的学术术语,而是用服装的实际应用场景来解释不同颜色组合所能引发的观众情绪反应,这种实践导向的理论讲解方式非常实用。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色彩搭配建议应用到我为朋友定制的服装上,收到的反馈简直是爆炸性的好评,验证了书本知识的有效性。
评分这本关于服装设计的书,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时尚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设计环节,总觉得那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这本书的排版非常考究,图文并茂,那种对于色彩和面料的细腻描述,简直让人仿佛能亲手触摸到那些布料的质感。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画出漂亮的草图,更深入地探讨了设计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根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不同设计流派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深厚的学术功底,每一个案例分析都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它成功地将理论的严谨性与实践的灵活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设计师,都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营养。比如,其中关于人体结构与服装廓形相互作用的章节,阐述得极其透彻,彻底颠覆了我之前一些比较表面的理解,让我开始真正从结构力学的角度去审视服装的构成。
评分坦白说,我期待这本书能更侧重于当代高定时装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材料的应用,但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更加偏向于经典的设计原理和传统的手工艺传承。这并非是缺点,恰恰相反,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框架。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服装制版和立体裁剪的精妙之处,特别是作者对于褶皱处理的详尽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指示,在自己的小作坊里复刻了几个复杂的结构造型,成品的效果远超我的预期,那份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不过,如果能在“可持续时尚”和“数字设计工具”这两个现代设计不可或缺的环节上增加一些篇幅和案例,那就更完美了,毕竟时代在发展,设计语言也在不断迭代更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