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国学经典丛书:唐宋名家文集 苏辙集 9787534833199 何新所 注译 中州

正版 国学经典丛书:唐宋名家文集 苏辙集 9787534833199 何新所 注译 中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新所 注译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唐宋文学
  • 苏辙
  • 文集
  • 注译
  • 何新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古典文学
  • 文化典籍
  • 名家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润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33199
商品编码:2976138218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0-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经典丛书:唐宋名家文集 苏辙集

定价:20.00元

作者:何新所 注译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348331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苏辙,字子由,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苏辙知识渊博,勤奋好学,著述丰硕。其文受父兄影响颇深,他的散文内容丰富,“汪洋澹泊,深醇温粹”。议论文议古论今,议论纵横指归于时事,不为空言。他的记叙文写得纡徐曲折,绕有情致。更突出的是他发展了韩愈“气盛言宜”的观点,提出了独到的“文气说”,强调生验对创作的重要性。其散文以其独特的风貌卓然自成一家。世称“苏文定公”。
本书收录了苏辙的数十篇散文,以供广大读者借鉴欣赏。

目录


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
再论分别邪正札子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两制诸公书
上刘长安书
上昭文富丞相书
答黄庭坚书
贺文太师致仕启
六国论
三国论
隋论
唐论
管仲
唐太宗
史官助赏罚论
君术策五
臣事策上一
臣事策上四
民政策上二
古今家诫叙
元祐会计录叙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巢谷传
王氏清虚堂记
南康直节堂记
武昌九曲亭记
遗老斋记
东轩记
待月轩记
洛阳李氏园池诗记
黄州快哉亭记
齐州闵子祠堂记
上高县学记
杭州龙井院讷斋记
管幼安画赞(并引)
御风辞题郑州列子祠
黄楼赋(并叙)
祭欧阳少师文
书白乐天集后二首(其一)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宋代文坛的璀璨之星,温润君子的散文风华——《苏辙集》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星空中,宋代文坛群星璀璨,而苏辙,正是那颗温润而闪耀的星辰。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以其深邃的思想、醇厚的文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文,既有对国家民生的深切关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独到感悟,更有对山水自然的细腻描绘,构成了独具魅力的“苏辙风格”。 《苏辙集》,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瑰宝的集大成者,汇集了这位杰出文人毕生创作的精华。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扇窥探北宋社会风貌、士人心态、思想演变的窗口。翻开《苏辙集》,我们得以穿越时空,与苏辙这位温润君子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感受他的人格魅力,领略他思想的深度,品味他文字的韵味。 一、 生平钩沉:宦海沉浮与文采飞扬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他的哥哥苏轼齐名,并称“二苏”。他们共同接受了父亲苏洵严谨的教育,在嘉祐年间的科举考试中,一同高中,开启了他们辉煌的人生旅程。苏辙的仕途颇为坎坷,他为人耿直,敢于直谏,多次因触怒权贵而遭贬谪,历任尚书度支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河南知府、尚书右丞等职。即便身处逆境,苏辙也从未放弃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在一篇篇奏疏和散文之中,字字珠玑,情真意切。 他的人生经历,如同他文中的山水,时而波澜壮阔,时而静谧深远。无论是作为一名官员,尽心尽力治理地方,还是作为一名文人,挥洒笔墨,他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高尚的人格。他的作品,也因此带有了一种历经磨砺后愈发醇厚的光泽。 二、 文风溯源:古朴典雅,情真意切 苏辙的散文,继承了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精神,又在宋代文坛的革新浪潮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文风,以“古朴”、“沉郁”、“典雅”著称。 “古朴”体现在他遣词造句的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却意味深长。他不像一些文人那样追求辞藻的华丽,而是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却能直击人心。他的文字,如同清泉流淌,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思想。 “沉郁”则源于他对国家命运、民生疾苦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深刻体察。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期盼,更有对过往的追思。这种沉郁的情感,并非消极颓废,而是饱含着一种坚韧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 “典雅”则体现在他扎实的儒家修养和对经典文献的精熟运用。他的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常引用经史典故,融会贯通,使得文章既有说服力,又不失文化底蕴。他的语言,温文尔雅,既有君子之风,又不失文学的美感。 三、 作品赏析:诗、文、论的多维度展现 《苏辙集》包含了他创作的诗歌、散文、书信、奏疏等各类体裁的作品。 散文: 苏辙的散文是其文学成就中最为显著的部分。他的散文,无论是在记叙、议论还是抒情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记叙文: 《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在《黄州快哉亭记》中,苏辙通过对快哉亭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与物皆无相干”的超然物外的情怀,并深刻阐释了“乐”与“忧”的辩证关系。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他对山水景物的敏锐观察力,更体现了他高远的哲学思考。 议论文: 《上执政书》、《论时事》等奏疏,则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改革的勇气。他敢于直言不讳,为民请命,其文字充满着对国家社稷的责任感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抒情文: 《亡兄子瞻文集序》、《思治堂记》等,则流露出他对亲情、友情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真挚情感。他对于哥哥苏轼的深情怀念,以及对故人的追忆,都写得感人至深,体现了文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诗歌: 苏辙的诗歌,与他的散文风格一脉相承,同样具有沉郁顿挫、意境深远的特点。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咏物寄情,也有写景抒怀,更有对国家政治的议论。 山水田园诗: 《宿石泉》、《春日山居》等作品,描绘了自然景色的清幽宁静,寄托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志。 咏史怀古诗: 借古人古事,抒发对当下现实的感慨。 政治讽刺诗: 委婉地表达对时政的不满和对民生的关怀。 书信与奏疏: 这些作品,不仅是苏辙政治思想和人生经历的直接体现,更是研究北宋历史的重要史料。它们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官场的一些情况,以及苏辙作为一名正直官员的操守。 四、 思想内涵:儒家情怀与人生智慧 苏辙的思想,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但他并非墨守成规,而是能够结合时代的需求,进行创造性的阐释。 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 这是苏辙作品中最突出的主题之一。他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对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深恶痛绝,并积极建言献策。他的许多奏疏,都体现了其高尚的政治品德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淡泊宁静的人生观: 尽管仕途坎坷,但苏辙始终保持着一种豁达淡泊的心态。他体悟到人生的无常,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这种人生观,使他在逆境中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对“道”的追求: 苏辙深受宋明理学的熏陶,他一生都在追求“道”。他认为,“道”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也体现在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担当之中。他通过对“道”的体悟,逐渐达到了“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的境界。 五、 历史地位与文学价值 苏辙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地位毋庸置疑。他的散文,以其古朴典雅、情真意切的风格,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与苏轼、苏洵并称“三苏”,共同构成了宋代文学的辉煌篇章。 《苏辙集》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学艺术的精湛,更在于其思想内容的深刻。通过阅读《苏辙集》,我们可以: 了解北宋社会: 感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以及士人的生活状态。 学习人生智慧: 从苏辙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悟中,汲取面对人生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领略中国传统文化: 感受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风骨。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品味苏辙文字的精妙之处,学习其遣词造句、结构谋篇的艺术。 结语 《苏辙集》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深刻思想见解的宝藏。苏辙,这位温润君子,用他饱含深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时代的画卷,也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翻开《苏辙集》,让我们一同走进苏辙的世界,感受那位宋代文坛璀璨之星,独特而迷人的风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纸张选择和印刷工艺上的用心。那种略带陈旧感的米黄色纸张,配合着清晰有力的宋体字,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考究,比如扉页上的精致插图,虽然是古人作品,但经过现代排版的梳理,阅读体验却异常流畅。我之前买过一些所谓的“国学经典”,要么是印刷粗糙,要么是排版密不透风,读起来很累,但这一套系列丛书,明显是下了大功夫的,拿在手上把玩都成了一种享受。尤其是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书香,简直是现代生活中难得的慰藉,让我每次翻开它的时候,都能静下心来,专注于文字本身。这套书的整体气质非常沉稳大气,完全符合我对“经典”二字的期待,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评分

我必须提到的是,这套书的校勘工作做得相当到位。作为读者,我们最怕的就是买到充斥着错字、脱句的版本,那不仅影响阅读心情,更可能造成对原著的误解。这本集子在引言中也提到了汇集了多种底本进行比对校勘的严谨态度,从阅读的实际感受来看,确实如此。很少出现需要跳脱出来质疑原文的疑难之处。这种对文本负责任的态度,体现了出版方对“国学”二字的尊重。它让阅读不再是考古式的探秘,而是一种沉浸式的、被保护良好的体验。它确保了我们所接收到的,是尽可能接近作者本意的文字,这种对“真”的追求,是任何经典阅读的基石,也让我对这个系列丛书的其他分册充满了信心。

评分

与其他一些侧重“说教”的古代文集相比,这本选集在选材上显然更注重文学性和思想性的平衡。它并非堆砌辞藻或空泛的理论,而是精选了真正具有代表性的篇章,涵盖了政论、史论、诗赋等多个维度。这使得我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作者思想的立体感,而不是单薄的侧面。比如,其中一些关于国家治理的论述,即便放到今天来看,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那份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忧思,是穿越时空也无法磨灭的真知灼见。这种选本的价值在于,它浓缩了作者一生的精华,让读者能用最短的时间,抓住其思想脉络,避免了冗长重复的部分,对于时间宝贵的现代人来说,是极其高效且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评分

我对这套书的注释和译文质量非常看重,毕竟很多古代文献如果没有详尽的解释,对现代读者来说简直是天书。这本选集在这方面做得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特意对比了几个版本,发现这里的注释不仅量大,而且选点非常精准,真正做到了“点睛”之笔。有些看似平常的词语,在当时的语境下却蕴含着深意,注释里都会详细考证其出处和演变,让我对文本的理解深入了一层。而译文部分,则保持了一种优雅的克制,既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境和哲理,又避免了过度“口语化”而丧失了古文的韵味。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即便是初涉文史的读者,也能顺畅地跟随作者的思路,而不是被晦涩的文字阻挡在门外。这无疑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功德无量。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历史人物的深度对话。我发现作者的文风变化非常丰富,时而如高山流水般清澈自然,时而又似大漠孤烟般雄浑开阔,展现了极高的文学驾驭能力。尤其是他记叙朝堂往事或个人感怀时,那种真挚的情感流露,隔着千年的时光依然能直击人心。我特别喜欢他笔下对田园生活的描摹,那种安宁祥和,与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来令人感慨万千。这些文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扇观察宋代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窗口。它没有刻意拔高或贬低,只是朴实地记录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挣扎、坚守与智慧,让人在赞叹其文采的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层的体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