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國學經典叢書:唐宋名傢文集 蘇轍集 9787534833199 何新所 注譯 中州

正版 國學經典叢書:唐宋名傢文集 蘇轍集 9787534833199 何新所 注譯 中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何新所 注譯 著
圖書標籤:
  • 國學
  • 唐宋文學
  • 蘇轍
  • 文集
  • 注譯
  • 何新
  • 中州古籍齣版社
  • 古典文學
  • 文化典籍
  • 名傢作品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潤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州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4833199
商品編碼:29761382187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0-04-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經典叢書:唐宋名傢文集 蘇轍集

定價:20.00元

作者:何新所 注譯

齣版社:中州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3483319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蘇轍,字子由,號穎濱遺老,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傢,唐宋“八大散文傢”之一。蘇轍知識淵博,勤奮好學,著述豐碩。其文受父兄影響頗深,他的散文內容豐富,“汪洋澹泊,深醇溫粹”。議論文議古論今,議論縱橫指歸於時事,不為空言。他的記敘文寫得紆徐麯摺,繞有情緻。更突齣的是他發展瞭韓愈“氣盛言宜”的觀點,提齣瞭獨到的“文氣說”,強調生驗對創作的重要性。其散文以其獨特的風貌卓然自成一傢。世稱“蘇文定公”。
本書收錄瞭蘇轍的數十篇散文,以供廣大讀者藉鑒欣賞。

目錄


陳州為張安道論時事書
再論分彆邪正劄子
上樞密韓太尉書
上兩製諸公書
上劉長安書
上昭文富丞相書
答黃庭堅書
賀文太師緻仕啓
六國論
三國論
隋論
唐論
管仲
唐太宗
史官助賞罰論
君術策五
臣事策上一
臣事策上四
民政策上二
古今傢誡敘
元祐會計錄敘
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
巢榖傳
王氏清虛堂記
南康直節堂記
武昌九麯亭記
遺老齋記
東軒記
待月軒記
洛陽李氏園池詩記
黃州快哉亭記
齊州閔子祠堂記
上高縣學記
杭州龍井院訥齋記
管幼安畫贊(並引)
禦風辭題鄭州列子祠
黃樓賦(並敘)
祭歐陽少師文
書白樂天集後二首(其一)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宋代文壇的璀璨之星,溫潤君子的散文風華——《蘇轍集》 在中國浩瀚的文學星空中,宋代文壇群星璀璨,而蘇轍,正是那顆溫潤而閃耀的星辰。作為北宋著名的文學傢、政治傢,“唐宋八大傢”之一,蘇轍以其深邃的思想、醇厚的文風,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詩文,既有對國傢民生的深切關懷,也有對人生哲理的獨到感悟,更有對山水自然的細膩描繪,構成瞭獨具魅力的“蘇轍風格”。 《蘇轍集》,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瑰寶的集大成者,匯集瞭這位傑齣文人畢生創作的精華。它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扇窺探北宋社會風貌、士人心態、思想演變的窗口。翻開《蘇轍集》,我們得以穿越時空,與蘇轍這位溫潤君子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感受他的人格魅力,領略他思想的深度,品味他文字的韻味。 一、 生平鈎沉:宦海沉浮與文采飛揚 蘇轍(1039年—1112年),字子由,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與他的哥哥蘇軾齊名,並稱“二蘇”。他們共同接受瞭父親蘇洵嚴謹的教育,在嘉祐年間的科舉考試中,一同高中,開啓瞭他們輝煌的人生旅程。蘇轍的仕途頗為坎坷,他為人耿直,敢於直諫,多次因觸怒權貴而遭貶謫,曆任尚書度支員外郎、知製誥、翰林學士、河南知府、尚書右丞等職。即便身處逆境,蘇轍也從未放棄對國傢民族的責任擔當,他憂國憂民的情懷,體現在一篇篇奏疏和散文之中,字字珠璣,情真意切。 他的人生經曆,如同他文中的山水,時而波瀾壯闊,時而靜謐深遠。無論是作為一名官員,盡心盡力治理地方,還是作為一名文人,揮灑筆墨,他都展現齣瞭非凡的纔華和高尚的人格。他的作品,也因此帶有瞭一種曆經磨礪後愈發醇厚的光澤。 二、 文風溯源:古樸典雅,情真意切 蘇轍的散文,繼承瞭唐代韓愈、柳宗元的古文運動精神,又在宋代文壇的革新浪潮中,形成瞭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文風,以“古樸”、“沉鬱”、“典雅”著稱。 “古樸”體現在他遣詞造句的樸實無華,不事雕琢,卻意味深長。他不像一些文人那樣追求辭藻的華麗,而是以平實自然的語言,娓娓道來,卻能直擊人心。他的文字,如同清泉流淌,看似平淡,實則蘊含著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思想。 “沉鬱”則源於他對國傢命運、民生疾苦的深切憂慮,以及對人生際遇的深刻體察。他的作品中,常流露齣一種深沉的情感,既有對現實的批判,也有對未來的期盼,更有對過往的追思。這種沉鬱的情感,並非消極頹廢,而是飽含著一種堅韌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 “典雅”則體現在他紮實的儒傢修養和對經典文獻的精熟運用。他的文章,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常引用經史典故,融會貫通,使得文章既有說服力,又不失文化底蘊。他的語言,溫文爾雅,既有君子之風,又不失文學的美感。 三、 作品賞析:詩、文、論的多維度展現 《蘇轍集》包含瞭他創作的詩歌、散文、書信、奏疏等各類體裁的作品。 散文: 蘇轍的散文是其文學成就中最為顯著的部分。他的散文,無論是在記敘、議論還是抒情方麵,都達到瞭極高的藝術水平。 記敘文: 《黃州快哉亭記》、《上樞密韓太尉書》等都是其中的代錶作。在《黃州快哉亭記》中,蘇轍通過對快哉亭景物的描寫,抒發瞭自己“與物皆無相乾”的超然物外的情懷,並深刻闡釋瞭“樂”與“憂”的辯證關係。這篇文章,不僅展現瞭他對山水景物的敏銳觀察力,更體現瞭他高遠的哲學思考。 議論文: 《上執政書》、《論時事》等奏疏,則體現瞭他作為政治傢的遠見卓識和改革的勇氣。他敢於直言不諱,為民請命,其文字充滿著對國傢社稷的責任感和對時局的深刻洞察。 抒情文: 《亡兄子瞻文集序》、《思治堂記》等,則流露齣他對親情、友情以及對人生意義的真摯情感。他對於哥哥蘇軾的深情懷念,以及對故人的追憶,都寫得感人至深,體現瞭文人之間深厚的感情。 詩歌: 蘇轍的詩歌,與他的散文風格一脈相承,同樣具有沉鬱頓挫、意境深遠的特點。他的詩歌題材廣泛,既有詠物寄情,也有寫景抒懷,更有對國傢政治的議論。 山水田園詩: 《宿石泉》、《春日山居》等作品,描繪瞭自然景色的清幽寜靜,寄托瞭詩人淡泊寜靜的心誌。 詠史懷古詩: 藉古人古事,抒發對當下現實的感慨。 政治諷刺詩: 委婉地錶達對時政的不滿和對民生的關懷。 書信與奏疏: 這些作品,不僅是蘇轍政治思想和人生經曆的直接體現,更是研究北宋曆史的重要史料。它們生動地展現瞭當時官場的一些情況,以及蘇轍作為一名正直官員的操守。 四、 思想內涵:儒傢情懷與人生智慧 蘇轍的思想,深受儒傢傳統的影響,但他並非墨守成規,而是能夠結閤時代的需求,進行創造性的闡釋。 憂國憂民的政治情懷: 這是蘇轍作品中最突齣的主題之一。他始終將國傢和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對政治腐敗、民生疾苦深惡痛絕,並積極建言獻策。他的許多奏疏,都體現瞭其高尚的政治品德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淡泊寜靜的人生觀: 盡管仕途坎坷,但蘇轍始終保持著一種豁達淡泊的心態。他體悟到人生的無常,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內心的平靜。這種人生觀,使他在逆境中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功名利祿所纍。 對“道”的追求: 蘇轍深受宋明理學的熏陶,他一生都在追求“道”。他認為,“道”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也體現在對國傢、對人民的責任擔當之中。他通過對“道”的體悟,逐漸達到瞭“與天地閤其德,與日月閤其明”的境界。 五、 曆史地位與文學價值 蘇轍作為“唐宋八大傢”之一,其文學地位毋庸置疑。他的散文,以其古樸典雅、情真意切的風格,對後世散文創作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他與蘇軾、蘇洵並稱“三蘇”,共同構成瞭宋代文學的輝煌篇章。 《蘇轍集》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文學藝術的精湛,更在於其思想內容的深刻。通過閱讀《蘇轍集》,我們可以: 瞭解北宋社會: 感受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風貌,以及士人的生活狀態。 學習人生智慧: 從蘇轍的生平經曆和思想感悟中,汲取麵對人生挑戰的勇氣和智慧。 領略中國傳統文化: 感受儒傢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國傳統文人的精神風骨。 提升文學鑒賞能力: 品味蘇轍文字的精妙之處,學習其遣詞造句、結構謀篇的藝術。 結語 《蘇轍集》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之作。它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部蘊含著豐富人生哲理、深刻思想見解的寶藏。蘇轍,這位溫潤君子,用他飽含深情的筆墨,為我們描繪瞭一個時代的畫捲,也為我們留下瞭永恒的精神財富。翻開《蘇轍集》,讓我們一同走進蘇轍的世界,感受那位宋代文壇璀璨之星,獨特而迷人的風采。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能感受到齣版社在紙張選擇和印刷工藝上的用心。那種略帶陳舊感的米黃色紙張,配閤著清晰有力的宋體字,一下子就把我帶入瞭那個遙遠的時代。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考究,比如扉頁上的精緻插圖,雖然是古人作品,但經過現代排版的梳理,閱讀體驗卻異常流暢。我之前買過一些所謂的“國學經典”,要麼是印刷粗糙,要麼是排版密不透風,讀起來很纍,但這一套係列叢書,明顯是下瞭大功夫的,拿在手上把玩都成瞭一種享受。尤其是那種油墨散發齣的淡淡書香,簡直是現代生活中難得的慰藉,讓我每次翻開它的時候,都能靜下心來,專注於文字本身。這套書的整體氣質非常沉穩大氣,完全符閤我對“經典”二字的期待,擺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與曆史人物的深度對話。我發現作者的文風變化非常豐富,時而如高山流水般清澈自然,時而又似大漠孤煙般雄渾開闊,展現瞭極高的文學駕馭能力。尤其是他記敘朝堂往事或個人感懷時,那種真摯的情感流露,隔著韆年的時光依然能直擊人心。我特彆喜歡他筆下對田園生活的描摹,那種安寜祥和,與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讀來令人感慨萬韆。這些文字不僅僅是文學作品,更是一扇觀察宋代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窗口。它沒有刻意拔高或貶低,隻是樸實地記錄瞭一個知識分子在特定曆史階段的掙紮、堅守與智慧,讓人在贊嘆其文采的同時,也對那個時代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層的體悟。

評分

與其他一些側重“說教”的古代文集相比,這本選集在選材上顯然更注重文學性和思想性的平衡。它並非堆砌辭藻或空泛的理論,而是精選瞭真正具有代錶性的篇章,涵蓋瞭政論、史論、詩賦等多個維度。這使得我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作者思想的立體感,而不是單薄的側麵。比如,其中一些關於國傢治理的論述,即便放到今天來看,也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那份對民生疾苦的關切和對國傢長治久安的憂思,是穿越時空也無法磨滅的真知灼見。這種選本的價值在於,它濃縮瞭作者一生的精華,讓讀者能用最短的時間,抓住其思想脈絡,避免瞭冗長重復的部分,對於時間寶貴的現代人來說,是極其高效且有價值的閱讀體驗。

評分

我必須提到的是,這套書的校勘工作做得相當到位。作為讀者,我們最怕的就是買到充斥著錯字、脫句的版本,那不僅影響閱讀心情,更可能造成對原著的誤解。這本集子在引言中也提到瞭匯集瞭多種底本進行比對校勘的嚴謹態度,從閱讀的實際感受來看,確實如此。很少齣現需要跳脫齣來質疑原文的疑難之處。這種對文本負責任的態度,體現瞭齣版方對“國學”二字的尊重。它讓閱讀不再是考古式的探秘,而是一種沉浸式的、被保護良好的體驗。它確保瞭我們所接收到的,是盡可能接近作者本意的文字,這種對“真”的追求,是任何經典閱讀的基石,也讓我對這個係列叢書的其他分冊充滿瞭信心。

評分

我對這套書的注釋和譯文質量非常看重,畢竟很多古代文獻如果沒有詳盡的解釋,對現代讀者來說簡直是天書。這本選集在這方麵做得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彆的。我特意對比瞭幾個版本,發現這裏的注釋不僅量大,而且選點非常精準,真正做到瞭“點睛”之筆。有些看似平常的詞語,在當時的語境下卻蘊含著深意,注釋裏都會詳細考證其齣處和演變,讓我對文本的理解深入瞭一層。而譯文部分,則保持瞭一種優雅的剋製,既能準確傳達原文的意境和哲理,又避免瞭過度“口語化”而喪失瞭古文的韻味。這種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使得即便是初涉文史的讀者,也能順暢地跟隨作者的思路,而不是被晦澀的文字阻擋在門外。這無疑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功德無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