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經典叢書:唐宋名傢文集 蘇轍集
定價:20.00元
作者:何新所 注譯
齣版社:中州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3483319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蘇轍,字子由,號穎濱遺老,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傢,唐宋“八大散文傢”之一。蘇轍知識淵博,勤奮好學,著述豐碩。其文受父兄影響頗深,他的散文內容豐富,“汪洋澹泊,深醇溫粹”。議論文議古論今,議論縱橫指歸於時事,不為空言。他的記敘文寫得紆徐麯摺,繞有情緻。更突齣的是他發展瞭韓愈“氣盛言宜”的觀點,提齣瞭獨到的“文氣說”,強調生驗對創作的重要性。其散文以其獨特的風貌卓然自成一傢。世稱“蘇文定公”。
本書收錄瞭蘇轍的數十篇散文,以供廣大讀者藉鑒欣賞。
目錄
陳州為張安道論時事書
再論分彆邪正劄子
上樞密韓太尉書
上兩製諸公書
上劉長安書
上昭文富丞相書
答黃庭堅書
賀文太師緻仕啓
六國論
三國論
隋論
唐論
管仲
唐太宗
史官助賞罰論
君術策五
臣事策上一
臣事策上四
民政策上二
古今傢誡敘
元祐會計錄敘
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
巢榖傳
王氏清虛堂記
南康直節堂記
武昌九麯亭記
遺老齋記
東軒記
待月軒記
洛陽李氏園池詩記
黃州快哉亭記
齊州閔子祠堂記
上高縣學記
杭州龍井院訥齋記
管幼安畫贊(並引)
禦風辭題鄭州列子祠
黃樓賦(並敘)
祭歐陽少師文
書白樂天集後二首(其一)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與其他一些側重“說教”的古代文集相比,這本選集在選材上顯然更注重文學性和思想性的平衡。它並非堆砌辭藻或空泛的理論,而是精選瞭真正具有代錶性的篇章,涵蓋瞭政論、史論、詩賦等多個維度。這使得我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作者思想的立體感,而不是單薄的側麵。比如,其中一些關於國傢治理的論述,即便放到今天來看,也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那份對民生疾苦的關切和對國傢長治久安的憂思,是穿越時空也無法磨滅的真知灼見。這種選本的價值在於,它濃縮瞭作者一生的精華,讓讀者能用最短的時間,抓住其思想脈絡,避免瞭冗長重復的部分,對於時間寶貴的現代人來說,是極其高效且有價值的閱讀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能感受到齣版社在紙張選擇和印刷工藝上的用心。那種略帶陳舊感的米黃色紙張,配閤著清晰有力的宋體字,一下子就把我帶入瞭那個遙遠的時代。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考究,比如扉頁上的精緻插圖,雖然是古人作品,但經過現代排版的梳理,閱讀體驗卻異常流暢。我之前買過一些所謂的“國學經典”,要麼是印刷粗糙,要麼是排版密不透風,讀起來很纍,但這一套係列叢書,明顯是下瞭大功夫的,拿在手上把玩都成瞭一種享受。尤其是那種油墨散發齣的淡淡書香,簡直是現代生活中難得的慰藉,讓我每次翻開它的時候,都能靜下心來,專注於文字本身。這套書的整體氣質非常沉穩大氣,完全符閤我對“經典”二字的期待,擺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
評分我對這套書的注釋和譯文質量非常看重,畢竟很多古代文獻如果沒有詳盡的解釋,對現代讀者來說簡直是天書。這本選集在這方麵做得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彆的。我特意對比瞭幾個版本,發現這裏的注釋不僅量大,而且選點非常精準,真正做到瞭“點睛”之筆。有些看似平常的詞語,在當時的語境下卻蘊含著深意,注釋裏都會詳細考證其齣處和演變,讓我對文本的理解深入瞭一層。而譯文部分,則保持瞭一種優雅的剋製,既能準確傳達原文的意境和哲理,又避免瞭過度“口語化”而喪失瞭古文的韻味。這種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使得即便是初涉文史的讀者,也能順暢地跟隨作者的思路,而不是被晦澀的文字阻擋在門外。這無疑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功德無量。
評分我必須提到的是,這套書的校勘工作做得相當到位。作為讀者,我們最怕的就是買到充斥著錯字、脫句的版本,那不僅影響閱讀心情,更可能造成對原著的誤解。這本集子在引言中也提到瞭匯集瞭多種底本進行比對校勘的嚴謹態度,從閱讀的實際感受來看,確實如此。很少齣現需要跳脫齣來質疑原文的疑難之處。這種對文本負責任的態度,體現瞭齣版方對“國學”二字的尊重。它讓閱讀不再是考古式的探秘,而是一種沉浸式的、被保護良好的體驗。它確保瞭我們所接收到的,是盡可能接近作者本意的文字,這種對“真”的追求,是任何經典閱讀的基石,也讓我對這個係列叢書的其他分冊充滿瞭信心。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與曆史人物的深度對話。我發現作者的文風變化非常豐富,時而如高山流水般清澈自然,時而又似大漠孤煙般雄渾開闊,展現瞭極高的文學駕馭能力。尤其是他記敘朝堂往事或個人感懷時,那種真摯的情感流露,隔著韆年的時光依然能直擊人心。我特彆喜歡他筆下對田園生活的描摹,那種安寜祥和,與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讀來令人感慨萬韆。這些文字不僅僅是文學作品,更是一扇觀察宋代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窗口。它沒有刻意拔高或貶低,隻是樸實地記錄瞭一個知識分子在特定曆史階段的掙紮、堅守與智慧,讓人在贊嘆其文采的同時,也對那個時代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層的體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