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中州音韻 中原音韻講疏/近代散佚戲麯文獻集成 理論研究編(9)
定價:116.00元
作者:佚名,汪經昌,黃天驥
齣版社:山西人民齣版社,三晉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203102816
字數:
頁碼:3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無
內容提要
《中州音韻 中原音韻講疏/近代散佚戲麯文獻集成·理論研究編(9)》收錄的是佚名著的古代重要的韻書《中州音韻》和汪經昌的《中原音韻講疏》。《中州音韻》捲首有十九韻目,用字、排列與《中原音韻》相同,每韻下按聲調分為幾個部分,與《中原音韻》相比,該書也具有的獨特之處。《中州音韻講疏》則是一部音韻研究著作,書中對《中原音韻》有很多詳細的講解與考訂。
目錄
中州音韻
中原音韻講疏
作者介紹
汪經昌(一九二二—一九八五),麯學傢。字守言,號薇史,湖北省武昌縣人。上海光華大學政治係畢業。幼從吳瞿安(梅)先生學習,一九五八年任颱灣師大國文係教授,講授麯學課程,並兼任東吳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教授,一九六六年任教新加坡義安書院,後轉任香港新亞書院教授。著有麯學例釋南北麯小令譜中原音韻講疏。
文摘
無
序言
中州音韻
中原音韻講疏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韻書和戲麯史之間的關聯很感興趣,尤其是元雜劇的聲腔發展,一直是我研究的重點。這次《中州音韻》和《中原音韻講疏》的閤集,再加上“近代散佚戲麯文獻集成”這個背景,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非同一般。我非常想瞭解,《中原音韻》在當時是如何被應用到戲麯創作和演唱中的?它對戲麯的韻律、節奏、以及聲腔的選擇,究竟産生瞭怎樣的影響?《講疏》部分,我希望能看到其對《中原音韻》在具體語音上的詳細分析,例如它所代錶的中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在發音上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是如何被元代戲麯演員所掌握並運用的。同時,作為“理論研究編”,我更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套關於如何研究散佚戲麯文獻的理論框架,幫助我們更好地挖掘和解讀那些被遺忘的珍貴資料。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深入理解元雜劇的音樂和語言特色,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研究視角。
評分對於《近代散佚戲麯文獻集成》這個係列,我一直是相當關注的。而這次的《理論研究編(9)》,聚焦於“中州音韻”和“中原音韻講疏”,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認為,任何藝術形式的繁榮,都離不開其語言和聲音基礎的支撐。戲麯作為一種綜閤藝術,其聲韻的演變更是其生命力的體現。《中原音韻》作為一部劃時代的韻書,直接關係到元雜劇的聲腔特點,而《講疏》則為我們理解這部韻書提供瞭更細緻的視角。我非常好奇,書中會如何解析《中原音韻》在當時的語音係統與後世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是如何在元雜劇的唱腔中得到體現的。更重要的是,作為“集成”的一部分,這本書的理論研究必然會為我們梳理和解讀那些散佚的戲麯文獻提供更宏觀的理論框架,幫助我們理解這些文獻的價值和研究方法。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對兩部古籍的整理,更在於其背後所代錶的,對中國戲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深層思考。
評分這部《中州音韻》和《中原音韻講疏》的閤集,實在是太讓我驚喜瞭!我一直對中古音韻和戲麯聲腔的發展很感興趣,但相關的資料往往分散且晦澀難懂。《中原音韻》作為元代重要的韻書,其價值不言而喻,而《講疏》更是對《中原音韻》的深入解讀,這二者閤在一處,等於為研究者搭建瞭一個堅實的橋梁。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中古音韻如何影響瞭元代戲麯唱腔的論述,希望能從中一窺那個時代戲麯演唱的真實麵貌。同時,作為“近代散佚戲麯文獻集成”的一部分,其背後蘊含的戲麯文獻研究的理論深度也讓我充滿期待。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深入研究戲麯聲韻學提供瞭極其寶貴的資源,讓我能夠更係統、更全麵地理解那個時代的語言和藝術。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閱這本書,希望能從中找到那些失傳已久的戲麯唱腔的蛛絲馬跡,更深入地體會古代文人的智慧與創造力。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戲麯史、語言學研究者來說,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案頭必備。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性地梳理元代戲麯語言特點的著作,《中州音韻》和《中原音韻講疏》的組閤,可以說是正中我的下懷。我深知《中原音韻》在中古音韻學中的地位,也瞭解其對元雜劇語音的影響。但我一直苦於無法找到權威且深入的解讀。《講疏》的齣現,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我期待書中能詳細闡述《中原音韻》所反映的當時的語音麵貌,比如聲母、韻母、聲調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在當時戲麯演唱中所扮演的角色。更讓我感興趣的是,書中是否會結閤具體的元雜劇唱詞,來分析《中原音韻》的實際應用,從而讓我們更直觀地感受那個時代的戲麯魅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學術專著,更是我探索中國古代戲麯音樂之美的鑰匙,我希望能從中找到更多關於那個時期戲麯演唱的細節,以及作者是如何運用理論來解讀這些文獻的。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文學,尤其是戲麯文學情有獨鍾的讀者,我一直對“近代散佚戲麯文獻集成”這個係列抱有極高的期望。此次的《理論研究編(9)》,選擇瞭《中州音韻》和《中原音韻講疏》作為研究對象,這讓我覺得非常有分量。我一直認為,想要真正理解戲麯的魅力,就必須深入其賴以生存的語言土壤。《中原音韻》作為一部反映當時北方官話的韻書,其對於元雜劇聲腔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而《講疏》的存在,無疑為我們提供瞭更清晰的解讀路徑。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探討《中原音韻》在語音係統上的時代特徵,以及這些特徵如何體現在元雜劇的唱詞和唱腔之中。此外,作為“理論研究編”的一部分,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兩部古籍的考據,更會包含對這些文獻的研究方法、理論構建等方麵的深刻探討,這將為我們理解和研究更多散佚的戲麯文獻提供寶貴的理論指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