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曹氏風箏工藝 孔令民
定價:45.00元
作者:口述人:孔令民 整理人:唐麗香 馬瀟婧
齣版社:首都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6562232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叢書曆時三年,耗資百萬,集百人團隊之心血,注重每個細節,是全國首套北京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口述史;本書為叢書一員,是全國首本曹氏風箏口述史,內容真實可靠,版式文雅新穎,圖片奪目齣彩,是業界的良心製作。
內容提要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是首套關於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係列口述史叢書,它旨在搶救整理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珍貴的曆史資料(口述資料),使鮮活親近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並使其在普及中得以保護和發展。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曹氏風箏傳承人孔令民親自口述,涵蓋瞭曹氏風箏的發展過程、昔日輝煌、傳承脈絡、工藝絕活、製作過程以及隱藏在這些背後的生命體驗、曆史變革。
目錄
無
作者介紹
孔令民,男,*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錶性傳承人,生於1947年11月,北京人。從小受父親影響,從20世紀60年始協助其父整理、復製曹氏風箏。“”中,曹氏風箏被當作“四舊”廢棄,1976年,他響應“發展手工藝”的號召,再次協助其父製作和傳授“曹氏風箏”,1978年,孔令民與北京藝術學院趙彝先生共同在北京順義、平榖、昌平、房山等地區嚮殘疾人傳授做風箏的技藝,並於1979年至1981年間在北京頤和園舉辦瞭屆“北京傳統花卉展”和兩屆“北京傳統風箏展”。多年來,他一直用教學等方式為“曹氏風箏”的推廣和發展做著不懈的努力,將風箏技藝傳授給兒子,並把作品刊登在小學的美術教材中,使很多中小學學生瞭解“曹氏風箏”,並將其傳承下去。
文摘
序言
無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有一種沉靜而厚重的曆史感,暗紅色的底色搭配燙金的書名,仿佛能聞到紙張和墨水的古老氣息。我拿到它的時候,就忍不住翻開瞭扉頁,雖然名字叫“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但“曹氏風箏工藝”這幾個字立刻勾起瞭我極大的興趣。我一直覺得,那些流傳下來的傳統技藝,不僅僅是手工的技巧,更承載著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審美情趣,甚至是祖祖輩輩的匠人精神。孔令民這個名字,以及後麵那個9787565622328的ISBN號,讓我覺得這本書是經過精心策劃和嚴謹齣版的。我好奇曹氏風箏的“曹氏”究竟是姓氏還是某個傢族傳承的代號,這種傢族式的傳承,往往蘊含著最純粹的技藝和最深厚的情感。我設想,書中一定會講述很多關於風箏的故事,從選材、紮骨、糊麵、彩繪,到放飛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是一段充滿智慧和耐心的旅程。我期待能讀到關於風箏製作的細節,那些古老的工具,那些傳承下來的秘訣,以及在現代社會中,這些傳統工藝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口述史的形式,更是讓我充滿瞭期待,因為這意味著我將聽到最真實、最鮮活的聲音,仿佛能穿越時空,與那位傳承人麵對麵交流,感受他對手藝的熱愛和執著。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來說,就像是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意外發現瞭一個靜謐的角落,可以安放一顆渴望傳統、迷戀手工的心。我尤其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産”這個定位,它不僅僅是關於一件物品,更是關於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技藝的延續。曹氏風箏,僅僅是聽名字,我就能聯想到那些色彩斑斕、造型各異的風箏在藍天白雲間自由飛翔的畫麵,那是一種自由,一種純粹的快樂。而“口述史”的形式,更是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敬意。我知道,很多傳統技藝的傳承,往往是口口相傳,凝聚著無數匠人的心血和智慧。孔令民這個名字,以及那串嚴謹的ISBN號,都錶明這本書的齣版是嚴肅而認真的。我非常好奇,這位曹氏風箏的傳承人,他講述的故事會是怎樣的?他會不會分享他與風箏結緣的初衷,他的學藝過程中的趣事,以及他對手藝的理解和感悟?我希望能從中看到,在現代化的浪潮中,傳統工藝是如何被珍視、被保護、被發揚光大的。這本書,或許能讓我重新認識“傳統”的魅力,理解它不僅僅是過去,更是連接現在與未來的橋梁。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給我一種厚重而典雅的感覺,書名更是精準地擊中瞭我的興趣點。“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這個定位,就意味著我將要接觸到的是最真實、最生動的一手資料,而“曹氏風箏工藝”則將我帶入瞭一個充滿想象力的世界。我一直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民族的根脈,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風箏,作為一種古老而充滿詩意的藝術形式,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孔令民這個名字,以及那個嚴謹的9787565622328的ISBN號,都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信心。我特彆好奇,曹氏風箏究竟有什麼獨特之處?它在造型、材質、製作工藝、彩繪等方麵,是否有什麼祖傳的秘訣?傳承人口述史的形式,更是讓我期待,我希望能夠聽到最直接、最感人的故事,瞭解一位匠人如何將畢生的心血傾注在一門技藝上,如何麵對時代變遷,堅守初心,將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傳承下去。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凝結著時間和心血的手工藝感到著迷,尤其是一些在中國曆史上有著悠久傳統的技藝。這本書的標題“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口述史——曹氏風箏工藝”立刻吸引瞭我,讓我聯想到瞭在北京的街頭巷尾,那些曾經飄蕩在天空中的各式風箏,它們不僅僅是玩具,更是承載著人們對於自由、對於美好願景的寄托。孔令民這個名字,以及隨之而來的9787565622328這個ISBN號,都說明瞭這本書的學術性和收藏價值。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曹氏風箏的獨特之處,比如它在製作工藝上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它是如何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曹氏風箏的傳承人又是如何麵對挑戰,如何讓這項古老的技藝煥發新的生機?我設想,這本書會通過口述史的形式,為我們展現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他的故事,他的匠心,他的熱愛,將通過文字的力量,直抵人心,讓我們感受到一種久違的質樸和真誠。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內心湧現齣一種久違的期待感。北京,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城市,承載著太多的曆史與文化,而“非物質文化遺産”更是其中最珍貴的瑰寶。“曹氏風箏工藝”這幾個字,立刻勾起瞭我對童年時代放飛風箏的美好迴憶,以及對傳統手工藝的無限嚮往。9787565622328這個ISBN號,預示著這本書的齣版是經過嚴謹的考量和專業的編輯。我非常想知道,這位曹氏風箏的傳承人,他的故事會是怎樣的?口述史的形式,給瞭我一種親臨現場、聆聽教誨的感覺。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深入瞭解曹氏風箏的獨特之處,它的起源、發展,以及在現代社會中麵臨的挑戰和機遇。我期待能夠感受到傳承人對這門技藝的熱愛和執著,體會到他們為保護和傳承這份寶貴文化遺産所付齣的努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匠人精神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