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
定价:132.00元
作者:扬之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59805270
字数:200000
页码:32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70余个博物馆,400余张文物图片……与扬之水共赴一场博物馆之约,走进文物的“繁华光影”,看器物的美、时间的印记、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蔚然成歌……
内容提要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本书十一篇文章均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或花结绶带,或家居用器……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目录
作者介绍
扬之水,浙江诸暨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多年从事名物研究。著有《先秦诗文史》、《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三卷)、《棔柿楼集》(十卷)等。
文摘
序言
评价一: 拿到这本书,我立刻被它充满诗意的书名吸引了:《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记录,更像是一场与历史、艺术、以及自我内心的深度对话。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腻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将他在博物馆里的所见所感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没有那种刻板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读着读着,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些庄严的展厅,触摸到古老器物的温度,感受到艺术家们澎湃的激情。作者对每一件展品的观察都充满了独到的见解,他不是简单地描述外观,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文化背景,甚至是对人性的洞察。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定名”和“相知”这两个词的解读,它们贯穿了整本书,使得每一次的驻足和凝视都变得意义非凡。有时候,我们会对着一件艺术品,或许知道它的名字,知道它的作者,但却从未真正“相知”。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放下浮躁,静下心来,去感受,去理解,去与那些沉默的物件建立连接。它像一位温柔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时空,在艺术的海洋里徜徉。读完之后,我不仅对那些艺术品有了更深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清晰的体悟。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评价三: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情感与理性的双重盛宴”。《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这本书,我用“惊艳”两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能够将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博物馆展品,赋予生命和灵魂。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写那些宏大叙事和微小细节之间的平衡。他既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让我们体会到个体情感的细腻。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作者的某句话,因为其中蕴含的深意实在太丰富了。他关于“定名”的思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的标签上,而真正的理解,需要深入到其本质。而“相知”更是将这种理解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契合。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他与不同展品的“相知”过程,有时是顿悟,有时是惊喜,有时是淡淡的忧伤。他将这些复杂的内心情感,用极为朴素而又充满力量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我感同身受。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博物馆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陈列室,而是一个充满故事、充满情感的“生命体”。它能够折射出我们自己的生命,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艺术、历史,以及对人生有深度思考的朋友们。
评分评价四: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解压神器”,同时又充满了“智慧启迪”。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处于一个有些疲惫的时期,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感到有些茫然。然而,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却意外地获得了一种平静和力量。作者用一种非常轻松、幽默,又不失深度的笔触,记录了他与博物馆的每一次“约会”。他没有试图去“教导”读者什么,而是以一种分享的心态,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我喜欢他那种“慢下来”的生活态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能够有人如此认真地去观察、去思考,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他对“定名”的解读,让我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事物是被我们简单地“定名”了,而我们却从未真正去了解过。而“相知”这个词,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作者通过与艺术品的“相知”,找到了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方式,也找到了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书中的很多段落,都让我会心一笑,或是陷入沉思。作者的文笔自然流畅,没有任何堆砌的痕迹,仿佛是在与一位老朋友聊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滋养”,对生活又重新充满了热情。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感悟的书。
评分评价二: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这本书,我只能说,它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流水账式的博物馆游记,结果完全不是!作者的文笔非常老练,他用一种非常灵动、富有画面感的方式,勾勒出了他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瞬间。不是那种干巴巴的介绍,而是充满了情感的温度。比如,当他描述一件出土文物时,他不仅仅写下它的材质和年代,更会想象千百年前工匠的心情,以及它被埋藏在地下时所经历的风霜雨雪。这种代入感极强,让我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甚至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那种历史的沉淀感。书中对“相知”的探讨尤为深刻,作者并没有将博物馆视为一个简单的“观光景点”,而是将其看作一个“精神交流”的场所。他与那些古老的器物,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次的“定名”,不仅仅是知道了它的身份,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的引导,我得以与这些物件“相知”。这种“相知”,是建立在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敬畏,以及对人类创造力无限的赞叹之上的。这本书的结构也很巧妙,不是简单的按照时间顺序或者展厅来排列,而是围绕着“定名”与“相知”的核心概念,将不同的参观体验有机地串联起来。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原来参观博物馆,也可以是一件如此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事情。
评分评价五: 我花了几天的时间,才将《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这本书读完,但这种“细嚼慢咽”的感觉,却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参观笔记,它更像是一份“人生哲学”的实践指南。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将每一次博物馆的参观,都上升到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他对“定名”的理解,让我意识到,许多时候,我们只是给事物贴上了标签,却忽略了其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而“相知”,则是打破标签,建立深度连接的关键。作者在书中,通过自己与不同艺术品、不同历史遗迹的“相知”过程,展现了一种极其深刻的人文关怀。他不仅仅是在看展品,更是在与创造这些展品的人,与那个时代的精神,进行着深刻的互动。我特别喜欢他在描述那些看似平凡的物件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大智慧”。他能够从一件陶罐,一件服饰,一件碑文,看到人类文明的脉络,看到个体生命的轨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多样,有时激情澎湃,有时又娓娓道来,但无论何种风格,都充满了作者独特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读完之后,我不仅仅是对博物馆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对如何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这是一本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和真知的渴望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