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鲁迅-国学杂谈-名家国学大观 | 作者 | 鲁迅 |
| 定价 | 42.00元 | 出版社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011553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内容简介 | |
|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不可或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国学方面的研究,似乎更偏重于在独自咀嚼中对自身存在的求证。《鲁迅:国学杂谈》汇集了鲁迅先生在国学发展以及文学创作上的思考和著述,为读者立体展现这位国学大师在徘徊中的反思历程。 |
| 作者简介 | |
| 鲁迅(1881-1936),幼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学医,后转而从事文艺工作,曾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鲁迅先生的作品,是一座需要反复挖掘的富矿。他的文字,简洁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揭示,对国民精神状态的剖析,是前所未有的深刻。读他的作品,你会对“国民性”这个词有更深的理解,也会对我们自身进行更深入的反思。他不是一个只属于过去时代的作家,他的思想,他的批判,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种勇气和担当,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新的启发,仿佛与一位伟大的灵魂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不仅仅在于其作品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其思想的深度和影响力。他的笔下的人物,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众生相,也映照出我们自身的某些特质。他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对国民劣根性的反思,至今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读他的作品,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听到那个时代人民的呐喊。他的文字,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也有对未来的期盼,更有对中华文化的独特思考。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歌颂者,也不是一个盲目的批评者,他是一个真正热爱这片土地,担忧这片土地的灵魂。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评分鲁迅先生的杂文,简直是思想的宝库,每次翻开,都像是与一位睿智的长者促膝长谈。他以犀利、幽默又不失深刻的笔触,剖析社会现象,点评时事人物,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在他的字里行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从不回避问题,也从不粉饰太平,他的文字里充满了“真”和“痛”。读他的杂文,你会发现,那些看似陈旧的话题,在鲁迅的笔下,依然散发着生命力,依然能引发我们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他的逻辑严密,论证有力,常常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他带入思想的深海。特别是那些关于文化、关于国民性的讨论,至今读来,依然觉得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评分《呐喊》里字字珠玑,句句锥心,鲁迅先生那深邃的洞察力,至今仍能穿透岁月的尘埃,直击人心最柔软也最坚硬的角落。每次重读,总能发现新的意味,那些被他笔下的人物所折射出的国民性,既令人痛心,又带着一丝无可奈何的悲悯。从“阿Q正传”的自欺欺人,到“孔乙己”的迂腐落魄,每一个形象都栩栩如生,仿佛就活在我们身边,提醒着我们曾经的愚昧和麻木。他的文字,不是简单地叙述故事,而是对一个时代的深刻剖析,对民族灵魂的严厉拷问。读他的作品,就像置身于那个黑暗的年代,感受着风雨飘摇中的沉重与压抑,同时又感受到一股不屈的力量在涌动。他用他的笔,点燃了多少人的思考,唤醒了多少沉睡的灵魂。时至今日,那些对现实的批判,对 injustices 的控诉,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评分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总有一种洗礼心灵的感觉。他不是那个年代的“先知”,但他却是最深刻的“记录者”和“反思者”。他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撕开了现实的伪装,让我们直面那些不愿承认的伤疤。从《彷徨》中的迷惘与挣扎,到《故事新编》中对历史的重塑与解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展现了他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战士,他更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一个深刻的思想家。他的文字,有时候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病灶;有时候又像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即使时代变迁,但鲁迅先生作品中所蕴含的对真理的追求,对人性的探索,以及那份永不妥协的批判精神,依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