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资治通鉴(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
定价:26.00元
作者:陈磊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011145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社会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藏书”丛书。自2006年推出**辑开始,累计销售上千万册,销售码洋突破1.6亿元,成为广大读者阅读学习国学经典名著的主要版本。
为适应时代、市场及广大读者的需求,经过认真调研,中华书局决定推出升级版,从原来的50种调整为60种,其中增补的新书都是堪称经典的名著,其中既有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名著,也有适合广大师生教学阅读的重要作品。相信书店、读者会更加喜欢升级版的“中华经典藏书”。
内容提要
19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规模空前。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其所记载的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其主旨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目录
秦纪
荆轲刺秦
汉纪
楚汉相争
诸吕之变
戾太子事件
王莽的复出
马皇后抑制外戚
宦官
魏纪
司马懿诛曹爽
晋纪
桓温废立
淝水之战
齐纪
魏迁洛阳
梁纪
侯景之乱
陈纪
杨坚篡周
隋纪
杨广夺嫡
唐纪
玄武门之变
贞观治道
中宗复辟
中宗和韦后之死
李林甫当政
马嵬事变
李辅国弄权
王叔文、王侄用事
李锜叛乱
甘露之变
唐昭宗和朱温
后周纪
周世宗征伐淮南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纸张的质感摸起来就透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我个人对精装书有一种莫名的偏爱,尤其是这种经典著作,好的载体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内页的字体大小适中,疏密有致,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装帧设计上融入了一些古典元素,虽然是“升级版”,但并没有流于浮夸,而是恰到好处地提升了整体的文化品位。我之前也收藏过其他版本的史书,但很多版本在细节处理上就显得比较粗糙,要么是装订线没处理好,要么是插图模糊不清。这一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感觉他们是真正尊重这部伟大作品的,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可以快速变现的商品。对于我这种喜欢把书摆在书架上,偶尔拿出来翻阅品鉴的读者来说,它的视觉效果和触感都是顶级享受,完全值回票价。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一种庄重感,这比很多徒有其表的畅销书要强太多了。
评分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一版的“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的定位无疑是成功的。它成功地找到了连接传统经典与现代审美的桥梁。它不仅仅是一套可以用来阅读的工具书,更是一件具有文化展示性的藏品。我通常会将它放在客厅的书架上,即便是偶尔没有翻阅,它本身所散发出的那种沉稳、大气的气质,也为整个房间增添了一份书卷气。市面上很多历史书籍,设计上要么过于严肃刻板,要么过于追求时尚感而显得轻浮,难以久放。但这一套书的整体设计语言,是那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耐看型”。纸张的抗老化处理、装帧的耐用性,都让人感觉这是一套可以传承下去的书籍。能将一部影响深远的史学巨著,用如此精良的工艺呈现出来,实属不易,这让拥有它本身就成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积极参与,而不仅仅是消费。
评分我特别注意到,这个版本在章节的组织结构上做了一些细微但有效的调整,可能是为了更好地配合现代读者的时间安排。在每一卷的开头或者重要历史事件节点处,似乎都加入了一个简短的“事件提要”或者“核心脉络梳理”。这对于需要碎片化阅读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如,在读到某几朝更迭的复杂时期,光靠原文梳理起来很容易迷失方向,但有了这个概览,我就能迅速定位到当前讨论的核心议题是什么,涉及的关键人物是谁,这极大地提升了效率。这种对阅读路径的引导,是传统古籍整理本中很少见的,它体现了对当代读者学习习惯的尊重和适应。它没有牺牲原著的完整性,只是提供了一个更友好的“导航系统”,让读者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信息中,能够抓住主干,不至于在细节的海洋里迷失方向。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是衡量一部优秀普及性古籍整理本的重要标准。
评分阅读体验的流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释是否精准且不打断思路。我发现这本书在这一点上把握得非常巧妙,注释量适中,既能满足我这种对背景知识有一定要求,但又不想被过于冗杂的学术探讨绊住脚步的读者,又能保证关键的历史人名、地名、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释。很多注释是放在页脚,而不是穿插在正文中间,这极大地保证了阅读的连贯性。当我读到一些晦涩难懂的段落时,目光自然会下移到注释区,得到及时的解答后,可以迅速返回原文,继续感受司马光老爷子的叙事节奏。这种设计体现了编者对“阅读流”的深刻理解。对比我以前读的某些版本,那些注释密密麻麻地挤在正文旁边,读起来像在同时进行两项任务,非常累心。这个版本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极大地优化了非专业读者的阅读体验,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的平衡点,让原本感觉高不可攀的历史巨著,变得亲切可读起来。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有持续关注的业余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文本的准确性和翻译(或注述)的现代性。这部升级版在文本的底本选择上显然是下了功夫的,我特意对比了几个我比较熟悉的篇章,发现这次的版本在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细节处理上,有更清晰的倾向性,并且在脚注中对这些选择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这比那种含糊其辞的版本要负责任得多。陈磊老师的注述,在我看来,是这部书的一大亮点。他的语言风格非常清晰,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而是用接近现代人思维习惯的方式去解读古代的政治逻辑和社会风貌。比如,他对于一些关键的政治斗争的分析,能够迅速抓住核心矛盾,让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当时决策者的处境和动机。这种“代入感”的建立,是很多枯燥的历史解读所缺乏的,它让《资治通鉴》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记载,而更像是权力斗争的教科书,充满现实的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