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资治通鉴(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 陈磊注 9787101114591

正版 资治通鉴(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 陈磊注 978710111459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磊注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通史
  • 资治通鉴
  • 陈磊
  • 中华经典藏书
  • 升级版
  • 正版
  • 古代史
  • 史学
  • 国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古通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4591
商品编码:2978129753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资治通鉴(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

定价:26.00元

作者:陈磊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011145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社会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藏书”丛书。自2006年推出**辑开始,累计销售上千万册,销售码洋突破1.6亿元,成为广大读者阅读学习国学经典名著的主要版本。

  为适应时代、市场及广大读者的需求,经过认真调研,中华书局决定推出升级版,从原来的50种调整为60种,其中增补的新书都是堪称经典的名著,其中既有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名著,也有适合广大师生教学阅读的重要作品。相信书店、读者会更加喜欢升级版的“中华经典藏书”。

内容提要


19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规模空前。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其所记载的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其主旨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目录


秦纪
荆轲刺秦
汉纪
楚汉相争
诸吕之变
戾太子事件
王莽的复出
马皇后抑制外戚
宦官
魏纪
司马懿诛曹爽
晋纪
桓温废立
淝水之战
齐纪
魏迁洛阳
梁纪
侯景之乱
陈纪
杨坚篡周
隋纪
杨广夺嫡
唐纪
玄武门之变
贞观治道
中宗复辟
中宗和韦后之死
李林甫当政
马嵬事变
李辅国弄权
王叔文、王侄用事
李锜叛乱
甘露之变
唐昭宗和朱温
后周纪
周世宗征伐淮南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全书约一百三十卷,涵盖了从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卓越的史学才能和文学才华为我们留下了这部不朽的史学巨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结构与内容 《史记》的结构宏大,体例严谨,是中国古代史书编纂的典范。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卷。 本纪 (Twelve Annals): 记载帝王的世系、重要事迹和政治活动,相当于后世史书中的“帝王本纪”。司马迁以“本纪”为纲,贯穿了王朝的兴衰历史,从黄帝、尧、舜、禹、夏、商、周,到秦始皇、汉高祖刘邦等,逐一梳理了各位君主的统治历程。本纪的篇章虽然不多,但内容极为重要,是理解整个中国古代历史脉络的关键。 表 (Ten Tables): 以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列出各朝代的诸侯、分封、官职、爵位、年表等重要信息。这些表格不仅是本纪内容的补充和佐证,也为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例如,世表、天文表、河渠表等,都以表格形式展现了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 书 (Eight Treatises): 论述古代的礼仪制度、音乐、历法、天文、地理、经济、官制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书”部分是史学研究的宝库,它们深入探讨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们了解古代文明的运作提供了丰富的细节。例如,《礼书》详细介绍了古代的祭祀、朝会、丧葬等礼仪,《乐书》则对古代音乐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进行了论述。 世家 (Thirty Houses): 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以及汉初各诸侯国的兴衰史,以及一些重要的贵族家族的史事。世家部分集中展现了分裂与统一、战争与和平交织的历史画卷,勾勒出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 列传 (Seventy Biographies): 这是《史记》中最具特色和最富文学价值的部分,记载了各色人物的生平事迹,包括帝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甚至包括游侠、刺客、商人等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列传的数量最多,内容也最为丰富多彩,司马迁以其生动形象的笔触,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思想品德和历史作用。从“刺客列传”中的荆轲、高渐离,到“货殖列传”中的范蠡、子贡,再到“游侠列传”中的郭解,无不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史记》的史学价值 《史记》的史学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开创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司马迁在《史记》中确立的纪传体体例,成为后世史书编纂的典范,影响了中国史学近两千年。这种体例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辅以本纪、表、书等,使历史的叙述更加生动、立体,也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驱动因素。 内容博大精深,涵盖面广: 《史记》不仅记录了帝王的功过是非,也关注了普通人的命运,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全貌的窗口。 史料严谨,考证精审: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广泛搜集文献资料,远赴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力求史料的真实可靠。他对史料的取舍和分析,展现了严谨的治史态度。 “存真”的史学精神: 司马迁强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史理念,在叙述历史时,力求客观公正,不回避历史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真实地展现人物的优点和缺点,事件的曲折和发展。 《史记》的文学价值 《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更是一部文学的杰作: 人物形象的塑造: 司马迁擅长刻画人物,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和精辟的语言,将历史人物的个性、情感和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还是英明神武的汉武帝,抑或是狡猾奸诈的曹操,亦或是侠肝义胆的游侠,都跃然纸上,成为中国文学画廊中不朽的经典形象。 语言的艺术: 《史记》的语言凝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司马迁善于运用比喻、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文字充满张力,富有感染力。其叙事流畅,描写细腻,对话传神,读来引人入胜。 叙事技巧的高超: 司马迁在叙事上,善于运用多种手法,如倒叙、插叙、旁白等,使故事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他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更是波澜壮阔,气势磅礴。 “春秋笔法”的运用: 司马迁在叙述历史时,常常运用“春秋笔法”,即在不直接褒贬的情况下,通过史实的叙述和细节的暗示,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褒贬之意,体现了高超的史学和文学技巧。 《史记》的深远影响 《史记》的出现,对中国历史、文学、哲学、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对后世史学的影响: 纪传体成为中国史书编纂的主流体例,历代史官在编纂史书时,无不以《史记》为榜样。 对文学的影响: 《史记》的叙事艺术和人物刻画,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许多文学作品都取材于《史记》中的故事和人物。 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史记》所记载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司马迁所阐述的历史观,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后人学习历史、借鉴经验的重要教材。 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史记》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钥匙,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财富。 结语 《史记》是一部集史学、文学、思想价值于一体的巨著,它以其宏大的视野、严谨的态度、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古代历史画卷,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更奠定了中国史学和文学的基石。时至今日,《史记》依然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汲取历史智慧的宝贵财富。阅读《史记》,不仅是对历史的求索,也是对人性的洞察,更是对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体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纸张的质感摸起来就透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我个人对精装书有一种莫名的偏爱,尤其是这种经典著作,好的载体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内页的字体大小适中,疏密有致,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装帧设计上融入了一些古典元素,虽然是“升级版”,但并没有流于浮夸,而是恰到好处地提升了整体的文化品位。我之前也收藏过其他版本的史书,但很多版本在细节处理上就显得比较粗糙,要么是装订线没处理好,要么是插图模糊不清。这一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感觉他们是真正尊重这部伟大作品的,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可以快速变现的商品。对于我这种喜欢把书摆在书架上,偶尔拿出来翻阅品鉴的读者来说,它的视觉效果和触感都是顶级享受,完全值回票价。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一种庄重感,这比很多徒有其表的畅销书要强太多了。

评分

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一版的“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的定位无疑是成功的。它成功地找到了连接传统经典与现代审美的桥梁。它不仅仅是一套可以用来阅读的工具书,更是一件具有文化展示性的藏品。我通常会将它放在客厅的书架上,即便是偶尔没有翻阅,它本身所散发出的那种沉稳、大气的气质,也为整个房间增添了一份书卷气。市面上很多历史书籍,设计上要么过于严肃刻板,要么过于追求时尚感而显得轻浮,难以久放。但这一套书的整体设计语言,是那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耐看型”。纸张的抗老化处理、装帧的耐用性,都让人感觉这是一套可以传承下去的书籍。能将一部影响深远的史学巨著,用如此精良的工艺呈现出来,实属不易,这让拥有它本身就成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积极参与,而不仅仅是消费。

评分

我特别注意到,这个版本在章节的组织结构上做了一些细微但有效的调整,可能是为了更好地配合现代读者的时间安排。在每一卷的开头或者重要历史事件节点处,似乎都加入了一个简短的“事件提要”或者“核心脉络梳理”。这对于需要碎片化阅读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如,在读到某几朝更迭的复杂时期,光靠原文梳理起来很容易迷失方向,但有了这个概览,我就能迅速定位到当前讨论的核心议题是什么,涉及的关键人物是谁,这极大地提升了效率。这种对阅读路径的引导,是传统古籍整理本中很少见的,它体现了对当代读者学习习惯的尊重和适应。它没有牺牲原著的完整性,只是提供了一个更友好的“导航系统”,让读者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信息中,能够抓住主干,不至于在细节的海洋里迷失方向。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是衡量一部优秀普及性古籍整理本的重要标准。

评分

阅读体验的流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释是否精准且不打断思路。我发现这本书在这一点上把握得非常巧妙,注释量适中,既能满足我这种对背景知识有一定要求,但又不想被过于冗杂的学术探讨绊住脚步的读者,又能保证关键的历史人名、地名、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释。很多注释是放在页脚,而不是穿插在正文中间,这极大地保证了阅读的连贯性。当我读到一些晦涩难懂的段落时,目光自然会下移到注释区,得到及时的解答后,可以迅速返回原文,继续感受司马光老爷子的叙事节奏。这种设计体现了编者对“阅读流”的深刻理解。对比我以前读的某些版本,那些注释密密麻麻地挤在正文旁边,读起来像在同时进行两项任务,非常累心。这个版本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极大地优化了非专业读者的阅读体验,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的平衡点,让原本感觉高不可攀的历史巨著,变得亲切可读起来。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有持续关注的业余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文本的准确性和翻译(或注述)的现代性。这部升级版在文本的底本选择上显然是下了功夫的,我特意对比了几个我比较熟悉的篇章,发现这次的版本在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细节处理上,有更清晰的倾向性,并且在脚注中对这些选择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这比那种含糊其辞的版本要负责任得多。陈磊老师的注述,在我看来,是这部书的一大亮点。他的语言风格非常清晰,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而是用接近现代人思维习惯的方式去解读古代的政治逻辑和社会风貌。比如,他对于一些关键的政治斗争的分析,能够迅速抓住核心矛盾,让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当时决策者的处境和动机。这种“代入感”的建立,是很多枯燥的历史解读所缺乏的,它让《资治通鉴》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记载,而更像是权力斗争的教科书,充满现实的张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